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稳定性提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61585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稳定性提升系统,包括围绕在栖息地周围的多个互相连接的稳定架,其中包含四部分及四个角架,一部分为迎水稳定架,一部分为背水稳定架,其余两部分为侧向稳定架,两个迎水侧角架,另外两个为背水侧角架;迎水稳定架的迎水侧通过锚链Ⅰ和锚Ⅰ锚固;在背水稳定架的背水侧上设有支撑部件Ⅰ;侧向稳定架的外侧设有支撑部件Ⅱ,并通过锚链Ⅱ和锚Ⅱ锚固;迎水侧角架的迎水侧和外侧均采用锚链Ⅲ和锚Ⅲ锚固,在迎水侧角架的外侧设有支撑部件Ⅲ;在背水侧角架的背水侧和外侧均设有支撑部件Ⅳ,背水侧角架的外侧通过锚链Ⅳ和锚Ⅳ锚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增强栖息地抵御大浪、大潮等灾害的能力,提升整体稳定性。

Cluster-based Stability Improvement System for Marine Habit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稳定性提升系统
本技术属于生态保护
,特别是一种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稳定性提升系统。
技术介绍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海洋环境特别是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因大量的围填海工程兴建、过度捕捞、污染物高强度排放等影响而日益恶化,生态系统结构被破坏,滨海湿地大量丧失,致使生物群落生产力下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变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的需求愈发强烈,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愈发紧迫,海洋生态文明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污染综合管控、生态综合整治修复与生态系统重建工作是其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为此,研究开发了一种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为海洋生态系统营造出适宜的栖息地环境。但海洋动力作用机制极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因此迫切需要为栖息地研发一种稳定性提升系统,增强其抵御大浪、大潮等灾害的能力,提升栖息地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稳定性提升系统,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增强栖息地抵御大浪、大潮等灾害的能力,提升栖息地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稳定性提升系统,包括围绕在栖息地周围的多个稳定架,所述稳定架水平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稳定架之间以及所述稳定架与栖息地构件-栖息架之间均通过绳索或环链活动连接,多个所述稳定架包含四部分及四个角架,在四部分稳定架中,一部分为迎水稳定架,一部分为背水稳定架,其余两部分为侧向稳定架,在四个角架中,两个为迎水侧角架,另外两个为背水侧角架;所述迎水稳定架的迎水侧通过锚链Ⅰ和锚Ⅰ锚固在海床上;在所述背水稳定架的背水侧上设有支撑部件Ⅰ;所述侧向稳定架的外侧设有支撑部件Ⅱ,并通过锚链Ⅱ和锚Ⅱ锚固在海床上;所述迎水侧角架的迎水侧和外侧均采用锚链Ⅲ和锚Ⅲ锚固在海床上,在所述迎水侧角架的外侧设有支撑部件Ⅲ;在所述背水侧角架的背水侧和外侧均设有支撑部件Ⅳ,所述背水侧角架的外侧通过锚链Ⅳ和锚Ⅳ锚固在海床上。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做了如下改进:在所述背水稳定架的背水侧设有左右对称布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部件Ⅰ;在所述侧向稳定架的外侧设有前后对称布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部件Ⅱ;在所述迎水侧角架的外侧设有前后对称布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部件Ⅲ;在所述背水侧角架的外侧设有前后对称布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部件Ⅳ,在所述背水侧角架的背水侧设有左右对称布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部件Ⅳ;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部件Ⅰ之间、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部件Ⅱ之间、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部件Ⅲ之间以及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部件Ⅳ之间均堆砌有礁石。在所述稳定架内张拉有生物附着体串,所述生物附着体串包括连接绳或连接链,在所述连接绳或连接链上固定有多个生物附着体,在每个所述生物附着体上设有孔洞。所述栖息地是由水平放置的所述栖息架构成的,所述栖息架采用框架结构,所述稳定架采用与所述栖息架相同的框架结构。所述稳定架采用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锚链Ⅰ与所述迎水稳定架活动连接,所述锚Ⅰ与所述锚链Ⅰ活动连接;所述锚链Ⅱ与所述侧向稳定架活动连接,所述锚Ⅱ与所述锚链Ⅱ活动连接;所述锚链Ⅲ与所述迎水侧角架活动连接,所述锚Ⅲ与所述锚链Ⅲ活动连接;所述锚链Ⅳ与所述背水侧角架活动连接,所述锚Ⅳ与所述锚链Ⅳ活动连接。所述支撑部件Ⅰ设置在所述背水稳定架的下部,二者是一体成型的;所述支撑部件Ⅱ设置在所述侧向稳定架的下部,二者是一体成型的;所述支撑部件Ⅲ设置在所述迎水侧角架的下部,二者是一体成型的;所述支撑部件Ⅳ设置在所述背水侧角架的下部,二者是一体成型的。所述支撑部件Ⅰ采用三角形结构或梯形结构;所述支撑部件Ⅱ采用三角形结构或梯形结构;所述支撑部件Ⅲ采用三角形结构或梯形结构;所述支撑部件Ⅳ采用三角形结构或梯形结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布置在栖息地周围即可,安装方便;在迎海洋动力作用方向,迎水稳定架的迎水侧通过锚链Ⅰ和锚Ⅰ固定于海床;在背海洋动力作用方向,背水稳定架的背水侧通过支撑部件支撑于海床;在海洋动力作用的侧向,侧向稳定架外侧通过锚链Ⅱ和锚Ⅱ固定于海床、通过支撑部件Ⅱ支撑在海床上,迎水侧角架的迎水侧和外侧均通过锚链Ⅲ和锚Ⅲ固定于海床,同时迎水侧角架的外侧还通过支撑部件Ⅲ支撑在海床上,背水侧角架的背水侧和外侧均通过支撑部件Ⅳ支撑在海床上,同时背水侧角架的外侧还通过锚链Ⅳ和锚Ⅳ固定于海床,能够极大地提升栖息地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有效增强栖息地抵御大浪、大潮等灾害的能力。在支撑部件之间堆砌礁石,可为贝类等生物创造栖息环境,与栖息地有机衔接,为海洋生物的生存创造栖息环境。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经济性好,能够有效提升海洋生物栖息地的整体稳定性,同时又创造出适宜海洋生物生存的栖息地环境,安全稳定,便于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迎水稳定架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背水稳定架第一种结构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背水稳定架第二种结构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侧向稳定架的安装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迎水侧角架的安装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背水侧角架的安装示意图。图中:1、迎水稳定架;2、背水稳定架;3、侧向稳定架;4、迎水侧角架;5、背水侧角架;6、栖息架;7-1、锚链Ⅰ;7-2、锚链Ⅱ;7-3、锚链Ⅲ;7-4、锚链Ⅳ;8-1、锚Ⅰ;8-2、锚Ⅱ;8-3、锚Ⅲ;8-4、锚Ⅳ;9-1、支撑部件Ⅰ;9-2、支撑部件Ⅱ;9-3、支撑部件Ⅲ;9-4、支撑部件Ⅳ;10、堆砌礁石。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图7,一种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稳定性提升系统,包括围绕在栖息地周围的多个稳定架,所述稳定架水平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稳定架之间以及所述稳定架与栖息地构件-栖息架6之间均通过绳索或环链活动连接,多个所述稳定架包含四部分及四个角架,在四部分稳定架中,一部分为迎水稳定架1,一部分为背水稳定架2,其余两部分为侧向稳定架3,在四个角架中,两个为迎水侧角架4,另外两个为背水侧角架5。所述迎水稳定架1的迎水侧通过锚链Ⅰ7-1和锚Ⅰ8-1锚固在海床上。在所述背水稳定架2的背水侧上设有支撑部件Ⅰ9-1。所述侧向稳定架3的外侧设有支撑部件Ⅱ9-2,并通过锚链Ⅱ7-2和锚Ⅱ7-2锚固在海床上。所述迎水侧角架4的迎水侧和外侧均采用锚链Ⅲ7-3和锚Ⅲ8-3锚固在海床上,在所述迎水侧角架4的外侧设有支撑部件Ⅲ9-3。在所述背水侧角架5的背水侧和外侧均设有支撑部件Ⅳ9-4,所述背水侧角架5的外侧通过锚链Ⅳ7-4和锚Ⅳ7-4锚固在海床上。在迎海洋动力作用方向,迎水稳定架1的迎水侧通过锚链Ⅰ7-1和锚Ⅰ8-1固定于海床;在背海洋动力作用方向,背水稳定架2的背水侧通过支撑部件Ⅰ支撑于海床;在海洋动力作用的侧向,侧向稳定架3外侧通过锚链Ⅱ7-2和锚Ⅱ8-2固定于海床、通过支撑部件Ⅱ9-2支撑在海床上;迎水侧角架4的迎水侧和外侧均通过锚链Ⅲ7-3和锚Ⅲ8-3固定于海床,同时迎水侧角架4的外侧还通过支撑部件Ⅲ9-3支撑在海床上;背水侧角架5的背水侧和外侧均通过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稳定性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围绕在栖息地周围的多个稳定架,所述稳定架水平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稳定架之间以及所述稳定架与栖息地构件‑栖息架之间均通过绳索或环链活动连接,多个所述稳定架包含四部分及四个角架,在四部分稳定架中,一部分为迎水稳定架,一部分为背水稳定架,其余两部分为侧向稳定架,在四个角架中,两个为迎水侧角架,另外两个为背水侧角架;所述迎水稳定架的迎水侧通过锚链Ⅰ和锚Ⅰ锚固在海床上;在所述背水稳定架的背水侧上设有支撑部件Ⅰ;所述侧向稳定架的外侧设有支撑部件Ⅱ,并通过锚链Ⅱ和锚Ⅱ锚固在海床上;所述迎水侧角架的迎水侧和外侧均采用锚链Ⅲ和锚Ⅲ锚固在海床上,在所述迎水侧角架的外侧设有支撑部件Ⅲ;在所述背水侧角架的背水侧和外侧均设有支撑部件Ⅳ,所述背水侧角架的外侧通过锚链Ⅳ和锚Ⅳ锚固在海床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稳定性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围绕在栖息地周围的多个稳定架,所述稳定架水平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稳定架之间以及所述稳定架与栖息地构件-栖息架之间均通过绳索或环链活动连接,多个所述稳定架包含四部分及四个角架,在四部分稳定架中,一部分为迎水稳定架,一部分为背水稳定架,其余两部分为侧向稳定架,在四个角架中,两个为迎水侧角架,另外两个为背水侧角架;所述迎水稳定架的迎水侧通过锚链Ⅰ和锚Ⅰ锚固在海床上;在所述背水稳定架的背水侧上设有支撑部件Ⅰ;所述侧向稳定架的外侧设有支撑部件Ⅱ,并通过锚链Ⅱ和锚Ⅱ锚固在海床上;所述迎水侧角架的迎水侧和外侧均采用锚链Ⅲ和锚Ⅲ锚固在海床上,在所述迎水侧角架的外侧设有支撑部件Ⅲ;在所述背水侧角架的背水侧和外侧均设有支撑部件Ⅳ,所述背水侧角架的外侧通过锚链Ⅳ和锚Ⅳ锚固在海床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稳定性提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背水稳定架的背水侧设有左右对称布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部件Ⅰ;在所述侧向稳定架的外侧设有前后对称布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部件Ⅱ;在所述迎水侧角架的外侧设有前后对称布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部件Ⅲ;在所述背水侧角架的外侧设有前后对称布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部件Ⅳ,在所述背水侧角架的背水侧设有左右对称布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支撑部件Ⅳ;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部件Ⅰ之间、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部件Ⅱ之间、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部件Ⅲ之间以及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部件Ⅳ之间均堆砌有礁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群式海洋生物栖息地稳定性提升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昌戴明新周斌赵英杰司琦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