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佳航专利>正文

基于无线网络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60917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于无线网络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及系统,该紧急救援交互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响应于当前智能移动设备所发送的包含电子检伤结果的分配请求,获取远程医师数量和当前排队队列的排队人数,并计算对应伤员的请求优先级以及当前智能移动设备所发送的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基于所获取的当前排队人数、该伤员的请求优先级和该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计算该伤员插入排队队列的目标位置;若判断出位置变化伤员的动态调度状态值大于预定阈值,则获取所述位置变化伤员对应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并结合其队列位置以及其动态调度状态值计算该位置变化伤员的调整位置。

Emergency Rescue Interactive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Net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无线网络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院前医疗急救技术
以及互联网信息
,尤其涉及基于无线网络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的120院前紧急医疗急救指挥系统功能为信息传输平台,任务是规范化管理120急救日常信息数据。具体流程为统一受理本地区急救伤员求救信息,按接警信息的主诉,受理调度员根据就近救急的医疗点服务半径为原则,指挥派遣就近医疗急救组前往救治。急救组的急救人员在现场处置过程中通常会面对:大部分伤员是在突发疾病或遇到事故后后拨打120紧急救援电话,发病地点主要集中在是在家中或事故现场。上述情况下,均需要120急救中心派出院前120急救组到达现场进行紧急救治。有些伤员因突发病地点距离120急救服务半径过大,急救车不能立即到达现场。一般情况下,现场没有体征检查设备,这就造成了急救医生无法在到达任务地点前获取伤员实时体征信息,并且在前往任务地点过程中对伤员及现场人员提供指导。单纯依靠伤员家属远端主诉病情急救医生在上述数据无法获取又得不到病人既往医疗档案的情况下无法给予远程诊断及有效的远程自救指导,尤其是偏远地区有些突发急症、外伤病人、聋哑弱势群体、身边无帮助者的发病病人、口音不同的外地人等常因得不到及时救治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机,使伤员病情加重甚至失去生命。由此综上,事故现场急救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其一是由于现场救治和医院诊疗是两个孤立的系统,例如医院诊疗系统可以为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1556208U)公开的医院信息管理平台系统或是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2134014U)公开的多级医院医疗信息共享系统,医生接收端和患者接收端之间可以互通信息沟通病情与治疗方案,大部分伤员只有等被送达医院后才能由医生为其实施有效救治;其次在事故现场有限的医护人力是通过人工管理的方式进行分配,在有限的医护人力逐一地对伤员伤势进行人为判定后,才能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优先安排紧急送往医院。然而在伤员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人工式的管理和主观伤势程度评定过程不仅需要耗费人力和时间,可能导致因时效原因而使得部分伤员错失最佳抢救时机,并且人为比对存在伤势评定结果误差性和主观性较大的问题,对于救助经验尚缺的现场医护人员对急救病人采取的急救手段和措施是否有效也无法确定;此外,现有技术中通常是根据其伤员的救助支援需要来灵活的安排对不同伤员的救援分配人员,但是面对多个伤员同时需要紧急救援的情况下,往往按照申请救援的时间先后顺序会导致部分伤员需要等待较长时间,尤其是对于那些在申请救援的时间上较为靠后且病势更为严重的伤员来说可能会由于安排的等待时间不当而耽误其最佳救助时间。由于医疗水平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别,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因此远程医疗更有发展的必要。其中远程医疗包括远程影像学、远程诊断及会诊、远程护理等医疗活动。远程医疗可以使身处偏僻地区和没有良好医疗条件的伤员获得良好的诊断和治疗,如农村、山区、野外勘测地、空中、海上、战场等,也可以使医学专家短时间内对在不同空间位置的伤员进行会诊。然而在此过程中,如何对远程医疗诊断的专家进行分配,会直接影响到对伤员诊断的正确与否,但现有的远程专家会诊系统只是能对前来就医的远方病人施行简单诊断,并没有对专家合理的分配,无法充分利用专家资源。通过在线医疗平台可以实现医生与患者的远程问诊,不需要医生和患者都到达现场,也就不能像现有的打卡签到形式对医生的排班及考勤进行管理,而是需要通过在线医疗平台根据各个医生特点安排合理的排班。而在线医疗平台管理着数量庞大的医生资料信息,且随时都可能有新的医生加入或退出,要通过人工进行各个医生人员的排班及签到、签出处理的话会耗费较高的人力成本,还很难保证统计的准确性。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6529144A)公开了一种在线医疗过程中智能排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均接诊时间获取模块、排班时间生成模块及下班签出处理模块;其中,所述平均接诊时间获取模块,用于在在线医疗平台上,以周为周期获取医生的历史在线接诊数据,并根据所述历史在线接诊数据计算所述医生在一周中每天的平均接诊时间;所述排班时间生成模块,用于将所述医生在一周中平均接诊时间达到或超过排班时间阈值的日期作为排班日,并根据所述历史在线接诊数据计算所述排班日内的平均上班时间及平均下班时间根据所述医生在所述排班日内的平均上班时间及平均下班时间,生成所述医生在所述排班日内的排班时间表并展现;所述下班签出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排班日内所述医生签到上班后,根据所述排班时间表获取所述医生在所述排班日内的下班时间,在时间超过所述下班时间的差值达到或超过下班签出时间阈值时,生成下班签出倒计时;在所述下班签出倒计时为零,且未收到取消签出指示时,进行下班签出。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6407707A)公开了一种自动分级诊疗远程会诊系统,包括:数据处理平台、后台审核模块、预约模块、专家分配模块、以及远程会诊模块;所述预约模块包括预约会诊模块、加急会诊模块、点名会诊模块以及点名加急会诊模块;所述专家分配模块包括大病分配模块以及小病分配模块;所述小病分配模块包括急症分配模块以及慢症分配模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分配对应的专家,充分利用了专家资源;可充分利用二、三级医院资源的基层服务能力;将急性病与慢性病分开诊断,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建立了完善的医疗联合体,可将全国各大小医院的专家资源整合起来。该专利提供的自动分级诊疗远程会诊系统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分配对应的专家,但是对于需要对事故现场开展紧急救援的情况下,该自动分级诊疗远程会诊系统仅仅提供了远程支援的救援力资,而忽略了事故现场的救助力资的支援辅助作用,未充分考虑到且未合理安排多元的救助支援力资,严重影响救援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且对于有多个伤员同时都需要分配专家时,存在如何对多个伤员进行优先顺序的问题。此外对于患者来说该自动分级诊疗远程会诊系统能够为其提供合理的专家为其进行诊治,对于年资较长或是接诊经验丰富的专家来说会被反复地安排至远程救援中,然而对于其余的年资尚浅或是接诊经验还不足够的专家或是医师来说,无法得到远程救援的机会而使得专家或是医师会长期保持在当前医疗能力水平,即该自动分级诊疗远程会诊系统仅仅考虑到单向需求的资源分配。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8390938A)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二代卫星通信医疗救护系统,包括:生理信息采集终端,用于采集伤员生命体征信息;移动通信救护车,接收生理信息采集终端发送的伤员生命体征数据及当前位置数据并将数据加密后发送至指挥调度中心;指挥调度中心,接收指挥调度中心发送的加密数据并进行解密,利用预设的伤情评估与分类系统分析评估伤员伤情,提出救治方案,将救治方案数据反馈移动通信救护车。该专利提供的系统基于北斗二代卫星的通信和定位导航功能结合生理信息实时采集装置,实现对伤员伤情的实时跟踪和自动判断,并调配系统内所配置的包括各种资源对伤员的救治,为伤员救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该专利提供的医疗救护系统适用于伤员数量较少而救护资源较为丰富的情况,但面对存在多名伤员而救护资源较为紧张的情况下,该医疗救护系统就只能分别地为各个伤员进行伤情评估,不能解决现场支援人员如何对多个伤员进行有效有序的救援,不能充分发挥其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无线网络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紧急救援交互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响应于当前智能移动设备(1)所发送的包含电子检伤结果的分配请求,获取远程医师数量和当前排队队列的排队人数,并计算对应伤员的请求优先级以及当前智能移动设备(1)所发送的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基于所获取的当前排队人数、该伤员的请求优先级和该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计算该伤员插入排队队列的目标位置;若判断出位置变化伤员的动态调度状态值大于预定阈值,则获取所述位置变化伤员对应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并结合其队列位置以及其动态调度状态值计算该位置变化伤员的调整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无线网络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紧急救援交互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响应于当前智能移动设备(1)所发送的包含电子检伤结果的分配请求,获取远程医师数量和当前排队队列的排队人数,并计算对应伤员的请求优先级以及当前智能移动设备(1)所发送的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基于所获取的当前排队人数、该伤员的请求优先级和该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计算该伤员插入排队队列的目标位置;若判断出位置变化伤员的动态调度状态值大于预定阈值,则获取所述位置变化伤员对应分配请求的治疗比重,并结合其队列位置以及其动态调度状态值计算该位置变化伤员的调整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紧急救援交互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现场航拍的方式形成路面网格坐标系,对包含若干事故现场伤员进行网格测量以确定事故现场伤员在路面网格坐标系中的准确位置,分析该若干事故现场伤员的准确位置并将其以一一对应的方式与各伤员的电子检伤结果动态绑定。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紧急救援交互方法还包括伤员分类救援过程,所述伤员分类救援过程为通过穿戴于各个伤员身上的智能移动设备(1)对伤员信息进行初步判定,并生成与各个伤员相对应的伤情基本信息;通过对所述伤情基本信息执行分类条件,将多个伤员进行分类并以分类结果指示若干个现场医护人员以及专业医师。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类结果至少包括两个类型的伤员:第一种类型为已无意识的或是无自主能力的伤员,并为其指示若干个现场专业医师通过电子检伤设备(2)为第一种类型伤员采取救助行动;第二种类型为具有意识且具有自主能力的伤员,并为其指示若干个现场医护人员通过电子检伤设备(2)为第二种类型伤员采取救助行动,其中,所述救助行动至少包括将所述电子检伤设备(2)通过数据线连接的方式与伤员佩戴的智能移动设备(1)进行信息交互,将所述电子检伤设备(2)采集到的电子检伤结果传输至所述智能移动设备(1)中。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部分伤员的智能移动设备(1)执行至少一次优先级判断以判断所述部分伤员是否需要插入当前请求队列,从而使得所述部分伤员能够插入当前请求队列中适当的位置,其中所述部分伤员为具有更高优先级的且发送请求分配的时间较为靠后的至少一个伤员,其中,所述请求优先级至少包括事故承受能力因子,所述事故承受能力因子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到:其中为σ1由所有事故承受能力参数数据计算得到的该伤员的事故承受能力因子,其中ui为第i个事故承受能力参数对应的预设阈值,其中ni为第i个事故承受能力参数对应的权重系数,其中xi为第i个采集到的该伤员对应的事故承受能力参数实时数据,其中N为所有事故承受能力参数的数量,其中i为事故承受能力参数。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紧急救援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至少包括三个筛选条件的远程支援筛选过程对获取到的远程医师进行筛选,从而得到有效的能够在线为现场提供远程支援的医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佳航
申请(专利权)人:何佳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