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穿式菱形孔高承载型钢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0687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对穿式菱形孔高承载型钢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连接结构,型钢底座包括型钢底板,型钢底板上设有若干连接孔,型钢底板上设有垂直相连的U型钢,U型钢包括一体式结构的主板和垂直于主板两侧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上分别设有对应设置的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均包括在一条直线上顶角交叠连通的若干第一菱形孔;具有该底座的连接结构还包括带第二菱形孔的承载型钢;采用两侧开菱形交叠的调节孔的底座,可与菱形孔型钢螺栓对穿连接,可调节安装,有效防止组件滑移,增加强度和安装快速。

High load-bearing steel base with diamond hole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with the b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穿式菱形孔高承载型钢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对穿式菱形孔高承载型钢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连接结构,属于支吊架

技术介绍
在机电管线的铺设过程中,通过成品吊架将电管线吊于建筑顶部,用于载荷传递至承载结构上、控制设施振动和位移,减少和防止次生灾害发生,提高机电系统安全。现有技术中的成品支架一般包括立管管束、钢梁及檩条夹钳、环状管吊、吊件和支撑等,其中,支撑型钢与底座的连接直接影响了整体连接稳定性,现有的型钢底座多为圆孔结构,采用锁扣装置通过机械咬合实现固定作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人工操作不当和安装错误,常出现连接件滑移或横担脱落的现象,给结构造成安全隐患和财产损失,而且调节尺寸也麻烦,安装进度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对穿式菱形孔高承载型钢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连接结构,采用两侧开菱形交叠的调节孔的底座,可与菱形孔型钢螺栓对穿连接,可调节安装,有效防止组件滑移,增加强度和安装快速。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对穿式菱形孔高承载型钢底座,包括型钢底板,所述型钢底板上设有若干连接孔,若干连接孔包括位于U型钢两侧且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腰型孔和第二腰型孔,所述型钢底板上设有垂直相连的U型钢,所述U型钢包括一体式结构的主板和垂直于主板两侧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上分别设有对应设置的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均包括在一条直线上顶角交叠连通的若干第一菱形孔,所述主板上设有第三调节孔,所述第三调节孔与第一调节孔结构一致。一种底座连接结构,包括承载型钢,其中,所述承载型钢呈C形结构,且两侧分别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二菱形孔、外部设有上述对穿式菱形孔高承载型钢底座,所述承载型钢与U型钢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穿过第一调节孔、第二菱形孔和第二调节孔的对穿螺栓,所述对穿螺栓与U型钢之间设有螺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新颖紧凑、设计合理、使用装配方便,型钢底板通过连接孔与建筑体连接后,采用在一条直线上顶角交叠连通的若干第一菱形孔组成对应设置的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安装确定尺寸后可通过对穿螺栓与带第二菱形孔的C形承载型钢对穿连接,两面同时受力,承载力高,以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调节安装尺寸,该型钢底座和具有这种底座的连接结构适用于支撑机电管线的成品支吊架,可防止组件滑移,增加连接强度和安装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型钢底座俯视图。图2为实施例1型钢底座俯视图。图3为实施例1型钢底座侧视图。图4为实施例2连接结构主视图。图5为实施例2连接结构侧视图。(图中,型钢底板1,连接孔2,第一腰型孔3和第二腰型孔4,U型钢5,主板6,侧板7,凹口8,倒角9,第一调节孔10和第二调节孔11,第一菱形孔12,第三调节孔13,承载型钢14,对穿螺栓15,螺母16,第二菱形孔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参见附图1~3,对穿式菱形孔高承载型钢底座,包括型钢底板1,所述型钢底板1上设有若干连接孔2,若干连接孔2包括位于U型钢5两侧且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腰型孔3和第二腰型孔4;通过垂直第一腰型孔3和第二腰型孔4与在U型钢5两侧实现底板与建筑体可调节孔位地连接固定;其中,所述型钢底板1上设有垂直相连的U型钢5,所述U型钢5通过焊接母材Q235与型钢底板1固定,通过焊接实现U型钢5与型钢底板1固定,取出焊接飞溅物及棱边锐口,强度试验在模拟安装形式拉力最大受力工况为7.2KN时,型钢底板、焊接处不允许出现明显变形,表面座电镀锌、热浸锌处理,以提高抗腐蚀性和连接强度;所述U型钢5包括一体式结构的主板6和垂直于主板6两侧的两个侧板7,所述主板6底部两侧与侧板7之间均设有凹口8,所述侧板7端部设有倒角9,通过凹口8降低主板6与侧板7连接转角处的焊接难度,并通过倒角9防止划伤;两个侧板7上分别设有对应设置的第一调节孔10和第二调节孔11,所述第一调节孔10和第二调节孔11均包括在一条直线上顶角交叠连通的若干第一菱形孔12;所述主板6上设有第三调节孔13,所述第三调节孔13与第一调节孔10结构一致。通过第三调节孔13方便与U型钢5内部的承载型钢14连接,增加连接强度,所述侧板7高度为H,所述第一调节孔10的长度为L,H:L=1.6:1,采用该尺寸限定,在较大调节长度下保证U型钢5侧板7强度,保证连接承载的稳定性。实施例2:参见附图4、5,一种底座连接结构,包括承载型钢14,其中,所述承载型钢14呈C形结构,且两侧分别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二菱形孔17、外部设有实施例1所述的对穿式菱形孔高承载型钢底座,所述第二菱形孔17与第一菱形孔12尺寸一致;所述承载型钢14与U型钢5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穿过第一调节孔10、第二菱形孔17和第二调节孔11的对穿螺栓15,所述对穿螺栓15与U型钢5之间设有螺母16;采用尺寸一致的菱形孔结构,使对穿螺栓15连接后可受承载型钢14和U型钢5双重接触式支撑承载,连接强度更高。型钢底板1通过连接孔2与建筑体连接后,采用在一条直线上顶角交叠连通的若干第一菱形孔12组成对应设置的第一调节孔10和第二调节孔11,安装确定尺寸后可通过对穿螺栓15与带第二菱形孔17的C形承载型钢14对穿连接,两面同时受力,承载力高,以第一调节孔10和第二调节孔11可调节安装尺寸,该型钢底座和具有这种底座的连接结构适用于支撑机电管线的成品支吊架,可防止组件滑移,增加连接强度和安装速度。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对穿式菱形孔高承载型钢底座,包括型钢底板,所述型钢底板上设有若干连接孔,其特征为,所述型钢底板上设有垂直相连的U型钢,所述U型钢包括一体式结构的主板和垂直于主板两侧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上分别设有对应设置的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均包括在一条直线上顶角交叠连通的若干第一菱形孔。

【技术特征摘要】
1.对穿式菱形孔高承载型钢底座,包括型钢底板,所述型钢底板上设有若干连接孔,其特征为,所述型钢底板上设有垂直相连的U型钢,所述U型钢包括一体式结构的主板和垂直于主板两侧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上分别设有对应设置的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均包括在一条直线上顶角交叠连通的若干第一菱形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穿式菱形孔高承载型钢底座,其特征为,若干连接孔包括位于U型钢两侧且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腰型孔和第二腰型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穿式菱形孔高承载型钢底座,其特征为,所述U型钢通过焊接与型钢底板固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穿式菱形孔高承载型钢底座,其特征为,所述主板底部两侧与侧板之间均设有凹口,所述侧板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黄晓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优尚建筑装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