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挑檐结构的边框架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0461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公开一种具有挑檐结构的边框架梁。具有挑檐结构的边框架梁包括边框架梁和与边框架梁外侧垂直连接的悬置部,其中,悬置部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有反坎,且反坎设置于悬置部的边缘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挑檐结构的边框架梁,在砌筑外墙时可以固定住第一道砖块,使施工过程更安全,砌筑的外墙更稳定。

A kind of side frame beam with overhanging eav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挑檐结构的边框架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挑檐结构的边框架梁。
技术介绍
现在很多建筑在施工时会预设挑檐结构,一方面具有遮阳挡雨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业主加设落地窗或者推拉门等设施。每个楼层会有上下两个挑檐结构,现有技术中,上下挑檐结构多为平板状结构,在业主装修时,可能需要在上下挑檐结构之间加设外墙,在砌筑外墙时,施工人员可能会因为手滑造成砖块坠落,致使下层人员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挑檐结构的边框架梁,在砌筑外墙时可以固定住第一道砖块,使施工过程更安全,砌筑的外墙更稳定。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挑檐结构的边框架梁,包括边框架梁和与所述边框架梁外侧垂直连接的悬置部,所述悬置部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有反坎,且所述反坎设置于所述悬置部的边缘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边框架梁包括位于一楼层的第一边框架梁、与屋顶连接的屋面梁和多个第二边框架梁,所述第二边框架梁位于所述第一边框架梁和所述屋面梁之间。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位于所述第一边框架梁处的所述悬置部的上表面设有所述反坎。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位于所述屋面梁处的所述悬置部下表面设有所述反坎。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位于所述第二边框架梁处的所述悬置部上下表面均设有所述反坎。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悬置部的截面为矩形。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悬置部的截面宽度为200-400mm,截面高度为100mm。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悬置部的长度与所述边框架梁的长度相等。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反坎的宽度为10-20mm,高度为10-20mm。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反坎、所述悬置部和所述边框架梁一次浇筑成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具有挑檐结构的边框架梁在悬置部的外沿处增设反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施工人员在砌筑外墙时存在砖块坠落而造成事故的问题,本技术所述的具有挑檐结构的边框架梁在两个相邻的悬置部间砌筑外墙时,可以通过反坎结构固定住第一道砖块,使施工过程更安全,砌筑的外墙更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具有挑檐结构的边框架梁的示意图。图中:1、边框架梁;11、第一边框架梁;12、屋面梁;13、第二边框架梁;2、悬置部;3、反坎。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挑檐结构的边框架梁,包括边框架梁1和与边框架梁1外侧垂直连接的悬置部2,悬置部2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有反坎3,且反坎3设置于悬置部2的边缘处。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挑檐结构的边框架梁在悬置部2的边缘处增设反坎3,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施工人员在砌筑外墙时存在砖块坠落而造成事故的问题,本实施例所述的具有挑檐结构的边框架梁,在两个相邻的悬置部2间砌筑外墙时,可以通过反坎3结构固定住第一道砖块,使施工过程更安全,砌筑的外墙更稳定。如图1所示,悬置部2可以位于梁底端,也可以位于梁中间,在此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的装修要求设定悬置部2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悬置部2的截面为矩形,也可以是方形、梯形或是其他不规则的形状,在此不再详细叙述。设悬置部2的外挑方向为截面宽度方向,则截面宽度为200-400mm,截面高度设为100mm。为了满足业主的装修要求,在边框架梁1的外侧均应设有悬置部2,即悬置部2的长度应与边框架梁1的长度相等。在本实施例中,反坎3的宽度为10-20mm,高度为10-20mm,在悬置部2的边缘处均应设有反坎3,所以反坎3的长度应与悬置部2的长度相等。具体地,边框架梁1包括位于一楼层的第一边框架梁11、与屋顶连接的屋面梁12和多个第二边框架梁13,第二边框架梁13位于第一边框架梁11和屋面梁12之间,第二边框架梁13的个数与楼层的层数有关。如图1所示,位于第一边框架梁11处的悬置部2的上表面设有反坎3,位于屋面梁12处的悬置部2下表面设有反坎3,位于第二边框架梁13处的悬置部2上下表面均设有反坎3。从第二楼层至顶楼层的外侧均可加设落地窗等设施,每个楼层都具有上下两个悬置部2和两个反坎3,在两个悬置部2间可砌筑外墙,反坎3可固定住第一道砖,避免了因施工人员手滑导致砖块坠落的危险。为了使落地窗等设施稳定牢固,在本实施例中,反坎3、悬置部2和边框架梁1采用一次浇筑成型。在钢筋施工阶段,通过钢筋绑扎的方法将悬置部2与边框架梁1固定,如图1所示,钢筋在边框架梁1内的直线段长度应大于边框架梁1宽度的一半,弯折段的长度应不小于一个锚固长度,钢筋在悬置部2内的弯锚应满足构造节点要求,钢筋在悬置部2内的弯折处另垂直设有一段钢筋来保证浇筑的成型质量。注意,上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技术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技术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挑檐结构的边框架梁,包括边框架梁(1)和与所述边框架梁(1)外侧垂直连接的悬置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部(2)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有反坎(3),且所述反坎(3)设置于所述悬置部(2)的边缘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挑檐结构的边框架梁,包括边框架梁(1)和与所述边框架梁(1)外侧垂直连接的悬置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部(2)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有反坎(3),且所述反坎(3)设置于所述悬置部(2)的边缘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挑檐结构的边框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架梁(1)包括位于一楼层的第一边框架梁(11)、与屋顶连接的屋面梁(12)和多个第二边框架梁(13),所述第二边框架梁(13)位于所述第一边框架梁(11)和所述屋面梁(1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挑檐结构的边框架梁,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边框架梁(11)处的所述悬置部(2)的上表面设有所述反坎(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挑檐结构的边框架梁,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屋面梁(12)处的所述悬置部(2)下表面设有所述反坎(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轩魏巍李万军熊雁冰杨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