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0096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压缩机。其油分离室内免设分离管,使分离室小型化,且能够低成本制造。其具有压缩含有润滑油的流体的压缩机构(1、2、4)和导入回旋由所述压缩机构(1、2、4)压缩的流体且由该回旋产生的离心力分离在所述流体中所含的润滑油的至少一部分的分离室(51)。在所述分离室内仅存有导入其中的流体。(*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缩机,其压缩冷媒,用于汽车用空调装置等。
技术介绍
在压缩流体的压缩机中润滑压缩机的滑动部件的润滑油的一部分与被压缩的流体一起从压缩机排出,在冷冻·空调循环系统中循环。与流体一起排到循环系统中的润滑油量越多,循环系统的效率(热效率)就越低,因此,为提高系统效率,要从压缩机构压缩的流体中尽量分离其中含有的润滑油。并且把分离后的该流体排向循环系统中。这样的例子发表在特开平11-82352号公报(图1、图3、图4)和特开2001-295767号公报(图1、图2)中。在设置这种离心分离式分离室的现有的压缩机中,由压缩机构压缩含有润滑油的高压冷媒气被导入离心分离式分离室内。并且冷媒气在大致圆柱形的分离室内回旋。通过该回旋产生的离心力使包含在冷媒气中的雾状的润滑油接触分离室的内壁。结果,雾状的润滑油从冷媒气中分离。在具有离心分离式分离室的现有的压缩机中在其分离室内皆设置分离管。被导入分离室的冷媒气在该分离管外周面和分离室内周面之间形成截面为圆环形的圆筒空间内回旋。一般认为在这种离心分离式润滑油分离方式中,分离管是必要构件。即,为提高润滑油的分离效率,必须可靠地使冷媒气在分离室内回旋。为此,必须在分离室内设置分离管,使冷媒气在其周围回旋。这种在分离室内设置分离管的方式必然导致分离室大型化。进而,造成增加部件数、增加制作分离管的成本、增加分离管组装工时等,降低压缩机制造成本就成为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润滑油分离效率高并且可实现分离室小型化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压缩机。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具有压缩含有润滑油的流体的压缩机构;导入并回旋由上述压缩机构压缩的流体并由该回旋产生的离心力分离在上述流体内所含的润滑油的至少一部分的分离室;在上述分离室内只存有被导入其内的流体。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一例的纵剖面图;图2是图1所示压缩机的A-A剖面图(工作室剖面图);图3是图1所示压缩机的B-B剖面图(从工作室侧观察高压箱的图);图4是图1所示压缩机的分离室附近的C-C剖面图;图5是表示导入孔相对分离室的偏心度(L/R)与油循环率(OCR)的关系图;图6是表示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高压箱的另一例的纵剖面图;图7是表示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细长通路部的另一例的分离室附近的横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另外,附图是模式图,表示各部位置关系的尺寸不正确。(实施方式)图1~图3所示的压缩机是称作叶片旋转型的压缩机,在具有圆筒形内壁的汽缸1内配置大致圆柱形的转子2。转子2其外周的一部分配置在与汽缸1的内壁形成微小间隙的位置。在转子2上设置多个叶片槽3,在各个叶片槽3内可自由滑动地插入叶片4。转子2与可自由转动地被支承的驱动轴5形成一体。汽缸1和转子2在转子2的转动轴方向夹入前部侧板6和后部侧板7之间。汽缸1的两端这些封闭,并且在汽缸内形成用于压缩流体的工作室8。吸入口9和排出口10连通在工作室8。冷媒气等流体由吸入口9吸入工作室8压缩后从排出口10排出。在排出口10的出口上配设有由例如针簧片阀构成的排出阀11。在后部侧板7的后部侧安装高压箱12。在高压箱12内设置分离室51,其用子分离、收集在工作室8内被压缩的冷媒气中所含的雾状的润滑油。在工作室8内被压缩并从排出口10排出的流体导入连接在汽缸1、后部侧板7和高压箱12而设置的导向通路13,其次,流体流经在分离室51的侧壁上形成的导入孔53,导入分离室51内。在分离室51的上部排气孔58具有开口部,排气孔58排出在分离室与润滑油分离的冷媒气。在分离室51的下部排油孔54具有开口部,排油孔54排出在分离室从冷媒气中分离、收集的润滑油。从分离室51介由排气孔58排出的冷媒气在冷冻·空调循环系统中循环,然后,冷媒气返回吸气口9,再被压缩,之后再在冷冻·空调循环系统中循环。在分离室51下部有开口部的排油孔54连通高压箱12和后部侧板7之间形成的储油室52,因而,在分离室从冷媒气中分离、收集的润滑油流经排油孔54储存在储油室52内。储存在储油室52内的润滑油介由送油路18供给构成压缩机构的转子2、叶片4、汽缸1内壁等,润滑各部。润滑油还供给叶片背压室17,具有通过其压力向转子2的外侧靠压叶片4的作用。介由从储油室52向压缩机构供给润滑油的送油路18供给润滑油;介由叶片背压调节装置16向送油路18供给储存在储油室内的润滑油。叶片背压调节装置16对应压缩机构周边的冷媒气压力控制供给压缩机构的润滑油的送油压力和送油量。以下,说明上述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动作。如图2所示,驱动轴5和转子2受到汽车发动机等驱动源传递的动力在顺时针方向转动。通过该转动,低压的冷媒气从吸入口9流入工作室8。伴随转子2的转动被压缩高压冷媒气从排出口10向上推开排出阀11流入导向通路13内。进而,高压的冷媒气流经导入孔53导入分离室51,然后,在冷媒气内所含的润滑油在分离室内被分离、收集。图1所示的分离室51是所谓离心分离式油分离器,其由圆柱形空间部49和倒圆锥形的空间部互相接合而构成。在分离室内不设置现有的离心分离式压缩机中使用的分离管等。分离室内形成空间,只存有导入的冷媒气体(其中混有压缩机中含有的润滑油的一部分)。另外,在分离室内不设置妨碍导入分离室内的冷媒气回旋的凸部和凹部。偏离分离室51的圆柱形空间部49的中心轴设置导入孔53。导入分离室51内的冷媒气向圆柱形空间部49的切线方向引导。即,冷媒气沿圆柱形空间部49的内周面导入分离室51内。因而,导入分离室51内的冷媒气在分离室内在圆周方向回旋,通过回旋产生的离心力使比重大的润滑油接触在分离室内壁从冷媒气中分离。分离出的润滑油沿内周面49流下,通过倒圆锥形空间部凝集在中央部。另外,在储油室52的上部和分离室51之间设置相互连通它们的连通路57。连通路57和导入孔53一样,从分离室51的中心轴偏心设置。从而,介由连通路57导入分离室的流体向圆柱形空间部49的切线方向引导。即,流体沿圆柱形空间部49的内周面导入分离室51内。由此,从储油室52流经连通路57流入分离室51内的流体与分离室内的冷媒气的回旋流平稳地汇合。即,能够抑制妨碍冷媒气回旋。如果因某种原因储油室52内的润滑油达到连通路57,润滑油也能够介由连通路57导入分离室51内。但是,润滑油流入分离室51的方向如前所述是与分离室内的回旋流汇合的方向,因而不妨碍分离室内的冷媒气的回旋。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中,排油孔54的储油室侧的开口部位于从储油室52的油面垂直向下的位置。因此,由压缩机构排出的高压冷媒气压低在分离室51下部收集的润滑油的油面,而压高储油室52内的润滑油的油面的。但是可以想象,压高储油室52内的润滑油时,滞留在储油室52上部的流体(主要是冷媒气)阻碍储油室52内的润滑油面上升。因此,在本实施方式,在储油室52内上部和分离室51之间设置容许这些相互间流体流动的连通路57。连通路57起到排放滞留在储油室52上部的冷媒气等流体的通气孔的作用。结果,能够平稳地提升储油室52内的润滑油面。另外,只要连通路57设置得从储油室52流入分离室51的流体不妨碍分离室内的冷媒气的回旋就可以。因此,如果从储油室流入分离室的流体的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缩机,其具有压缩含有润滑油的流体的压缩机构和导入并回旋由所述压缩机构压缩的流体且由该回旋产生的离心力分离在所述流体中所含的润滑油的至少一部分的分离室,其中,在所述分离室内仅存有被导入其中的流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村武男渡边健司川男武史奥园贤治土田信直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