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及高效升降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9971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6: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包括升降系统、载车台车及至少两个水平设置的运载轨道;提供一种载车台车升降通道高效升降方法,包括于载车台车底部依次设置前轮组、前辅轮组、后辅轮组及后轮组,于运载轨道上依次设置两组第一外凸板、第一开口、第二外凸板、第二开口及第三外凸板,于升降系统上分别设置两组用于托起所述前轮组和后轮组的前升降板和后升降板等步骤;该结构和方法可以使载车台车不需等待升降搬运器达到所处层面即可平移进入升降系统,在升降搬运器达到所处层面后只需平移一个升降槽的宽度尺寸即可完成整个平移动作,使多层循环机械车库运行效率得到提升。

Highly Efficient Lifting Channel System and High Efficient Lifting Method for Car Trolle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及高效升降方法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及高效升降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多层循环机械车库载车台车系统的结构如图5所示,在进行变换层面时,必须等待升降搬运器达到所处层面后才可进入升降通道,这样等待时间比较长,整库运行效率非常低。所以急需一种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及高效升降方法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该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及高效升降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为达到上述要求,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该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包括升降系统、载车台车及至少两个水平设置的不等高的运载轨道;升降系统包括第一升降部件和第二升降部件,所述第一升降部件和第二升降部件分别包括一个的前升降槽和一个后升降槽,所述前升降槽内均设有一个前升降板,所述后升降槽内均设有一个后升降板;载车台车底部从前到后依次设有前轮组、前辅轮组、后辅轮组及后轮组;运载轨道包括主运载轨道和设置在所述主运载轨道前端的凹口部件,所述凹口部件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外凸板、第二外凸板及第三外凸板,所述第一外凸板和第二外凸板之间均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外凸板和所述第三外凸板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的长度、所述第二开口的长度、前升降槽横截面长度及所述后升降槽横截面长度均相同。提供一种载车台车升降通道高效升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于载车台车底部依次设置前轮组、前辅轮组、后辅轮组及后轮组;于运载轨道上依次设置两组第一外凸板、第一开口、第二外凸板、第二开口及第三外凸板;于升降系统上分别设置两组用于托起所述前轮组和后轮组的前升降板和后升降板;S2:利用提升机构同时将两组所述前升降板和后升降板向上升起,于此同时将载车台车向升降系统方向移动;S3:当前轮组移动至后升降板上方位置时,前辅轮组、后辅轮组及后轮组位于运载轨道的主运载轨道上,此时有三组轮子受力均匀未处于悬空状态,载车台车位置稳定;S4:当前轮组移动至第三外凸板上时,前辅轮组、后辅轮组及后轮组位于运载轨道的主运载轨道上,此时有四组轮子受力均匀未处于悬空状态,载车台车位置稳定;S5:当前轮组移动至第二开口处时,前辅轮组、后辅轮组及后轮组位于运载轨道的主运载轨道上,此时有三组轮子受力均匀未处于悬空状态,载车台车位置稳定;S6:当前轮组移动至第二外凸板处时,后辅轮组及后轮组位于运载轨道的主运载轨道上,此时有至少三组轮子受力均匀未处于悬空状态,载车台车位置稳定;S7:当前轮组移动至第一开口处时,前辅轮组位于第二外凸板上方,后轮组位于运载轨道的主运载轨道上方,此时有三组未处于载车台车中心线同一侧的轮子受力均匀未处于悬空状态,载车台车位置稳定;S8:当前轮组移动至第一外凸板处时,前辅轮组位于第二外凸板上方,后轮组位于运载轨道的主运载轨道上方,此时有至少三组轮子受力均匀未处于悬空状态,载车台车位置稳定;S9:当前轮组移动至第一外凸板处时,提升机构同时将两组所述前升降板和后升降板向上升起至与所述运载轨道等高;S10:载车台车继续向升降系统方向移动,至前轮组位于前升降板上方,此时前辅轮组位于第一开口处悬空,后辅轮组位于第二开口处悬空,后轮组位于后升降板上方,此时两组未处于载车台车中心线同一侧的轮子受力均匀未处于悬空状态,载车台车位置稳定;S11:提升机构继续将两组所述前升降板和后升降板向上升起,完成全部过程。该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及高效升降方法具有的优点如下:可以使载车台车不需等待升降搬运器达到所处层面即可平移进入升降系统,在升降搬运器达到所处层面后只需平移一个升降槽的宽度尺寸即可完成整个平移动作,使多层循环机械车库运行效率得到提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这些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载车台车升降通道高效升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使用时的俯视图。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使用时的俯视图。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使用时的俯视图。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的多层循环机械车库载车台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的运载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的运载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的载车台车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升降系统;2、运载轨道;3、载车台车;4、前轮组;5、前辅轮组;6、后辅轮组;7、后轮组;8、第一升降部件;9、第二升降部件;10、前升降槽;11、前升降板;12、条形连接板;13、第一外凸板;14、第一开口;15、第二外凸板;16、第二开口;17、第三外凸板;18、后升降板;19、后升降槽;20、凹口部件;21、主运载轨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在以下描述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示例”等等的引用表明如此描述的实施例或示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但并非每个实施例或示例都必然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另外,重复使用短语“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虽然有可能是指代相同实施例,但并非必然指代相同的实施例。为简单起见,以下描述中省略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某些技术特征。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如图2-7所示,包括升降系统1、载车台车3及至少两个水平设置的不等高的运载轨道2;升降系统1包括第一升降部件8和第二升降部件9,所述第一升降部件8和第二升降部件9分别包括一个的前升降槽10和一个后升降槽19,所述前升降槽10内均设有一个前升降板11,所述后升降槽19内均设有一个后升降板18。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的载车台车3底部从前到后依次设有前轮组4、前辅轮组5、后辅轮组6及后轮组7。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的运载轨道2包括主运载轨道21和设置在所述主运载轨道21前端的凹口部件20,所述凹口部件20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外凸板13、第二外凸板15及第三外凸板17,所述第一外凸板13和第二外凸板15之间均设有第一开口14,所述第二外凸板15和所述第三外凸板17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开口16。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的第一开口14的长度、所述第二开口16的长度、前升降槽10横截面长度及所述后升降槽19横截面长度均相同。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的前升降槽10和所述后升降槽19均为竖直设置。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的前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系统、载车台车及至少两个水平设置的不等高的运载轨道;所述升降系统包括第一升降部件和第二升降部件,所述第一升降部件和第二升降部件分别包括一个的前升降槽和一个后升降槽,所述前升降槽内均设有一个前升降板,所述后升降槽内均设有一个后升降板;所述载车台车底部从前到后依次设有前轮组、前辅轮组、后辅轮组及后轮组;所述运载轨道包括主运载轨道和设置在所述主运载轨道前端的凹口部件,所述凹口部件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外凸板、第二外凸板及第三外凸板,所述第一外凸板和第二外凸板之间均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外凸板和所述第三外凸板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长度、所述第二开口的长度、前升降槽横截面长度及所述后升降槽横截面长度均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系统、载车台车及至少两个水平设置的不等高的运载轨道;所述升降系统包括第一升降部件和第二升降部件,所述第一升降部件和第二升降部件分别包括一个的前升降槽和一个后升降槽,所述前升降槽内均设有一个前升降板,所述后升降槽内均设有一个后升降板;所述载车台车底部从前到后依次设有前轮组、前辅轮组、后辅轮组及后轮组;所述运载轨道包括主运载轨道和设置在所述主运载轨道前端的凹口部件,所述凹口部件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外凸板、第二外凸板及第三外凸板,所述第一外凸板和第二外凸板之间均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外凸板和所述第三外凸板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长度、所述第二开口的长度、前升降槽横截面长度及所述后升降槽横截面长度均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升降槽和所述后升降槽均为竖直设置;所述前轮组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载车台车两侧的前轮,所述后轮组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载车台车两侧的后轮,所述前辅轮组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载车台车两侧的前辅轮,所述后辅轮组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载车台车两侧的后辅轮;所述第一外凸板、第二外凸板及第三外凸板均为水平的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外凸板、第二外凸板及第三外凸板均通过一根条形连接板与所述主运载轨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凸板、第二外凸板、第三外凸板、条形连接板及主运载轨道一体成型,所述第三外凸板与所述主运载轨道之间均设有用于穿过所述后升降槽的方形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升降槽和所述后升降槽均为横截面为L形的竖直金属板结构,所述前升降板和所述后升降板底部均与升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组到所述前辅轮组的距离大于所述后轮组到所述后辅轮组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开口宽度相加之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组到所述前辅轮组的距离小于所述后轮组到所述后辅轮组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开口宽度之间的长度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载车台车升降通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组到所述前辅轮组的距离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德清
申请(专利权)人:峨眉山市伫力停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