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减震器用连接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991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公开了后减震器用连接座,包括座体,座体底部开有螺纹盲孔,座体内开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棘齿,棘齿位于螺纹盲孔内,棘齿与滑槽底部之间连接有弹簧;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螺纹杆容易在螺纹盲孔内串动或者脱出,从而造成后减震器失效,降低摩托车行驶的平稳性的问题,本方案通过螺纹盲孔的设置,根据误差量,旋进螺纹杆,螺纹杆将与螺纹盲孔底部相抵紧,可防止螺纹杆继续向滑槽底部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螺纹杆将与棘齿接触,棘齿卡紧螺纹杆,并可防止螺纹杆远离滑槽底部的方向移动,螺纹杆两个方向的移动均受到限制,从而限制螺纹杆串动,并防止螺纹杆从螺纹盲孔脱出,提高摩托车行驶安全性。

Connection seat for rear shock absor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减震器用连接座
本技术涉及减震器
,具体涉及了一种后减震器用连接座。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摩托车后减震器主要包括油缸、连接座、接头、后簧,油缸的缸座与车架连接,后簧套在活塞和活塞杆外,油缸活塞杆的底端与连接座连接,接头固定设置在连接座的底部,接头通过轴销与平叉连接。现有技术的摩托车后减震器在安装时,由于接头在轴向上的长度不可调整,后减震器的上、下安装点不可避免的存在尺寸制造误差,安装后易引起左、右安装点位不对称,导致摩托车后车架的左右两侧以及两侧活塞内的压力和减震弹簧受力不均,易引起受拉部件和受压部件提前损坏,缩短了摩托车后减震器以及与摩托车后减震器连接部件的使用寿命。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中国申请号为201020649783.3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后减震器,包括活塞、活塞杆、减震弹簧、连接座和下连接头;活塞的缸座与车架连接,减震弹簧套在活塞和活塞杆外,活塞杆的底端与连接座连接;下连接头通过轴销与平叉连接,下连接头上固定设有螺纹杆,连接座的底部设有螺纹盲孔,螺纹杆旋合在连接座的螺纹盲孔内;以上方案在下连接头上固定螺纹杆,并在连接座上开出螺纹盲孔,将下连接头通过螺纹杆螺纹连接在螺纹盲孔内,根据实际需要,调节螺纹杆旋入螺纹盲孔内的距离,从而使得左、右两个对称的后减震器的上、下安装点的尺寸一致,使得减震弹簧受力均匀,从而保证后减震器的使用寿命。以上方案通过设置螺纹杆和螺纹盲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但以上方案还存在以下问题,后减震器长时间使用,螺纹杆容易在螺纹盲孔内串动或者脱出,从而造成后减震器失效,降低摩托车行驶的平稳性,提高了行驶的危险系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可卡紧螺纹杆,并可限制螺纹杆串动,防止螺纹杆从螺纹盲孔脱出,提高摩托车行驶安全性的后减震器用连接座。本方案中的后减震器用连接座,包括座体,座体底部开有螺纹盲孔,座体内开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棘齿,棘齿位于螺纹盲孔内,棘齿与滑槽底部之间连接有弹簧。本方案的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螺纹盲孔的设置,接头上的螺纹杆可旋入座体的螺纹盲孔内,并可使螺纹杆与螺纹盲孔底部相接触,根据误差量,调整螺纹杆旋入螺纹盲孔内的距离,旋进螺纹杆,螺纹杆将与螺纹盲孔底部相抵紧,可防止螺纹杆继续向滑槽底部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螺纹杆将与棘齿接触,棘齿将不会妨碍螺纹杆的旋入,但棘齿将可进入到螺纹杆的螺纹内,卡紧螺纹杆,并可防止螺纹杆远离滑槽底部的方向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螺纹杆两个方向的移动均受到限制,从而限制螺纹杆串动,并防止螺纹杆从螺纹盲孔脱出,提高摩托车行驶安全性。进一步,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与棘齿固定连接,弹簧连接在滑块与滑槽底部之间。滑块的设置,方便了棘齿和弹簧的连接。进一步,还包括螺母,螺母用于旋拧在接头螺纹杆上且螺母与底座底端相抵。对进行限制的螺纹杆上旋入螺母,并使得螺母与座体相抵紧,进一步防止螺纹杆串动或者脱出。进一步,底座顶部开有沉孔,滑孔内安装有滑轨。沉孔的设置,方便了油缸活塞杆的安装,滑轨的设置,可使活塞杆稳定地安装在底座内。进一步,座体顶端开有用于放置后簧的凹槽。凹槽的设置,方便后簧的放入。进一步,凹槽内开有用于放置后簧的放置槽。放置槽的设置,使得后簧可与底座进行连接,并可限制后簧在凹槽内滑移。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抵住后簧的挡块,所述挡块的一端铰接在凹槽内位于放置槽的一侧,挡块的另一端卡接在凹槽内位于放置槽的另一侧。后簧进入到放置槽内后,摆动挡块,并使挡块的另一端卡接在凹槽内位于放置槽的另一侧,挡块将会抵紧后簧,对后簧进行限位,进一步防止后簧滑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后减震器用连接座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座体1、沉孔2、凹槽3、放置槽4、挡块5、滑块6、弹簧7、棘齿8、滑轨9。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后减震器用连接座,包括座体1,座体1底部开有螺纹盲孔,座体1内开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6,滑块6左端焊接有棘齿8,滑块6右端和滑槽底部之间焊接有弹簧7,棘齿8位于螺纹盲孔内,还包括螺母,螺母用于旋拧在接头螺纹杆上且螺母与底座底端相抵,底座顶部开有沉孔2,滑孔内一体成型有滑轨9,座体1顶端开有用于放置后簧的凹槽3,凹槽3内开有用于放置后簧的放置槽4,还包括用于抵住后簧的挡块5,挡块5的左端铰接在座体1位于放置槽4的左侧位置上,挡块5的右端铰接在座体1位于放置槽4的右侧位置上。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操作人员使用接头上的螺纹杆旋入座体1的螺纹盲孔内,螺纹杆将与螺纹盲孔底部相接触,根据误差量,旋进螺纹杆,螺纹杆将与螺纹盲孔底部相抵紧,可防止螺纹杆向上移动,在此过程中,螺纹杆也与棘齿8接触,棘齿8将不会妨碍螺纹杆的旋入,但棘齿8将可进入到螺纹杆的螺纹内,卡紧螺纹杆,并可防止螺纹杆向下移动,螺纹杆向上和向下移动均受到限制,从而限制螺纹杆串动,然后再将螺纹连接在螺纹杆上螺母拧紧,进一步防止螺纹杆串动或者脱出;将后簧安装到放置槽4内,然后摆动挡块5,使得挡块5右端与底座卡接,挡块5中部将与后簧表面抵紧,从而将后簧固定,防止后簧在凹槽3内滑移,沉孔2通过滑轨9滑动连接上油缸的活塞杆。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后减震器用连接座,包括座体,座体底部开有螺纹盲孔,其特征在于:座体内开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棘齿,棘齿位于螺纹盲孔内,棘齿与滑槽底部之间连接有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1.后减震器用连接座,包括座体,座体底部开有螺纹盲孔,其特征在于:座体内开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棘齿,棘齿位于螺纹盲孔内,棘齿与滑槽底部之间连接有弹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减震器用连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与棘齿固定连接,弹簧连接在滑块与滑槽底部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减震器用连接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母,螺母用于旋拧在接头螺纹杆上且螺母与底座底端相抵。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雪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川亚柔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