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生产用运输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9888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生产用运输车,包括本体、外层防护框,所述外层防护框形成于所述本体上;内层防护框,所述内层防护框形成于所述外层防护框内侧,且所述内层防护框与外层防护框之间预留有空隙,该空隙为缓冲空间;以及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安装于所述外层防护框和内层防护框之间的缓冲空间内;所述内层防护框通过所述缓冲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外层防护框内侧;所述内层防护框形成为多个夹持固定锂离子电池的固定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锂离子电池运输车设计了双层防护框,利用外层防护框和内层防护框之间的缓冲组件从多个方向对锂离子电池起到缓冲作用,同时利用内层防护框夹持锂离子电池,结构稳定性好,缓冲效果佳。

Transport Vehicle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离子电池生产用运输车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生产用运输车。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具优势性能的充电电池,随着应用的不断推广,对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制备锂离子电池所采用的正极材料主要是LiCoO2、LiNiO2、LiMn2O4等等以及掺杂或改性物。锂电池是一种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在锂电池加工后的运输问题,需要严格保证能够确保减少锂电池的磕碰,一旦磕碰,不单单是能够损坏电池的外观,还可能造成电池损坏,严重时会有爆炸的危险。因此,锂电池运输一直是锂电池生产厂家重点研究的技术问题。为了避免锂电池运输中磕碰,现有技术中都会在放置电池的箱体内铺设具有缓冲功能的防护垫,一般多数采用棉垫或者是橡胶垫,一方面可以起到防滑效果,另一方面能够在运输中出现颠簸时起到缓冲作用。但是,现有技术中采用防护垫的方式虽然能够起到缓冲作用,锂电池需要保证其六面都有保护,即便是在存放锂电池的箱体内六面都铺设了防护垫,对于没有固定稳定的箱体来说,其会随着锂电池一起晃动,当晃动的幅度较大时,还是会出现磕碰,或者是防护垫移位,失去了缓冲的作用,所以,现有技术中的防护垫的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生产加工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缓冲效果好、锂电池存放稳定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用运输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用运输车,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下部具有行走轮,所述本体的后侧形成有把手;外层防护框,所述外层防护框形成于所述本体上,且所述外层防护框沿所述本体的周向布置;内层防护框,所述内层防护框形成于所述外层防护框内侧,且所述内层防护框与外层防护框之间预留有空隙,该空隙为缓冲空间;以及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安装于所述外层防护框和内层防护框之间的缓冲空间内;所述内层防护框通过所述缓冲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外层防护框内侧;所述内层防护框形成为多个夹持固定锂离子电池的固定腔。进一步的,所述外层防护框为固连于所述本体上的四边形框体,且所述外层防护框呈分层结构,其包括固连于所述本体下部的下层防护框、以及固连于所述本体上部的上层防护框;所述下层防护框和所述上层防护框之间预留有空间,且下层防护框和上层防护框之间通过连杆固连。进一步的,所述内层防护框形成为上端开放的框体结构,且所述内层防护框包括与所述外层防护框可拆卸连接的底板、以及形成于所述底板上方并与所述底板预留一定空隙的支撑板,所述内层防护框还包括呈分体是结构的四块侧板,四块所述侧板通过所述缓冲组件与所述外层防护框的内壁连接;所述支撑板、四块所述侧板围成夹持固定所述锂离子电池的固定腔。进一步的,所述侧板的尺寸小于与其接触的锂离子电池侧面的尺寸。进一步的,所述内层防护框的底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外层防护框螺栓紧固。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组件为均布于所述缓冲空间内的多根弹簧件;所述弹簧件的一端与外层防护框固连,所述弹簧件的另一端与侧板固连,且所述侧板朝任一方向移动时能够压缩所述弹簧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用运输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锂离子电池运输车设计了双层防护框,利用外层防护框和内层防护框之间的缓冲组件从多个方向对锂离子电池起到缓冲作用,同时利用内层防护框夹持锂离子电池,结构稳定性好,缓冲效果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用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用运输车的内层防护框的固定腔的布置图。附图标记说明:1、本体;2、外层防护框;3、内层防护框;4、缓冲组件;101、行走轮;102、把手;201、下层防护框;202、上层防护框;203、连杆;301、底板;302、支撑板;303、侧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参见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用运输车,包括:本体1,本体1下部具有行走轮101,本体1的后侧形成有把手102;外层防护框2,外层防护框2形成于本体1上,且外层防护框2沿本体1的周向布置;内层防护框3,内层防护框3形成于外层防护框2内侧,且内层防护框3与外层防护框2之间预留有空隙,该空隙为缓冲空间;以及缓冲组件4,缓冲组件4安装于外层防护框2和内层防护框3之间的缓冲空间内;内层防护框3通过缓冲组件4活动连接于外层防护框2内侧;内层防护框3形成为多个夹持固定锂离子电池的固定腔。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生产后运输锂离子电池的运输车,其包括本体1,本体1的下部形成有方便移动的行走轮101,同时,为了提高安全性,需要在行走轮101上配设刹车装置;另外,本体1的后侧形成有供操作人员推动的把手102。另外,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是,本实施例的运输车的本体1上集成有外层防护框2和内层防护框3,其中,外层防护框2与本体1固连地形成为一个四边形框体,该外层防护框2主要作为内层防护框3和缓冲组件4的安装结构体,另一方面当缓冲组件4在力的作用下产生形变后,外层防护框2接收缓冲组件4传力过来的作用力,并承受这部分力,当力卸除后,为缓冲组件4恢复时提供恢复基础。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外层防护框2为固连于本体1上的四边形框体,且外层防护框2呈分层结构,其包括固连于本体1下部的下层防护框201、以及固连于本体1上部的上层防护框202;下层防护框201和上层防护框202之间预留有空间,且下层防护框201和上层防护框202之间通过连杆203固连。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外层防护框2的结构,其呈双层结构,目的是能够放置两层电池,提高运输的效率。另外,双层结构也能够起到配重效果,让运输车更加稳定。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内层防护框3形成为上端开放的框体结构,且内层防护框3包括与外层防护框2可拆卸连接的底板301、以及形成于底板301上方并与底板301预留一定空隙的支撑板302,内层防护框3还包括呈分体是结构的四块侧板303,四块侧板303通过缓冲组件4与外层防护框2的内壁连接;支撑板302、四块侧板303围成夹持固定锂离子电池的固定腔。本实施例具体介绍了内层防护框3的结构,首先,本实施例的内层防护框3分割呈多个区域,即通过四块侧板303、以及呈整体的支撑板302,将整个放置空间分割呈多个固定腔,而固定腔的尺寸需要根据生产的电池的尺寸调整,因此,本实施例的侧板303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相应调整。同时,本实施例的底板301与外层防护框2固连,而支撑板302与底板301之间预留有放置缓冲组件4的空隙,这样在电池存放时,能够缓冲向下的作用力;另外,每个放置锂离子电池的固定腔都具有四块侧板303,而侧板303与外层防护框2之间也具有空隙,并在空隙内安装缓冲组件4,这样就可以缓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锂离子电池生产用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下部具有行走轮(101),所述本体(1)的后侧形成有把手(102);外层防护框(2),所述外层防护框(2)形成于所述本体(1)上,且所述外层防护框(2)沿所述本体(1)的周向布置;内层防护框(3),所述内层防护框(3)形成于所述外层防护框(2)内侧,且所述内层防护框(3)与外层防护框(2)之间预留有空隙,该空隙为缓冲空间;以及缓冲组件(4),所述缓冲组件(4)安装于所述外层防护框(2)和内层防护框(3)之间的缓冲空间内;所述内层防护框(3)通过所述缓冲组件(4)活动连接于所述外层防护框(2)内侧;所述内层防护框(3)形成为多个夹持固定锂离子电池的固定腔。

【技术特征摘要】
1.锂离子电池生产用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下部具有行走轮(101),所述本体(1)的后侧形成有把手(102);外层防护框(2),所述外层防护框(2)形成于所述本体(1)上,且所述外层防护框(2)沿所述本体(1)的周向布置;内层防护框(3),所述内层防护框(3)形成于所述外层防护框(2)内侧,且所述内层防护框(3)与外层防护框(2)之间预留有空隙,该空隙为缓冲空间;以及缓冲组件(4),所述缓冲组件(4)安装于所述外层防护框(2)和内层防护框(3)之间的缓冲空间内;所述内层防护框(3)通过所述缓冲组件(4)活动连接于所述外层防护框(2)内侧;所述内层防护框(3)形成为多个夹持固定锂离子电池的固定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用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防护框(2)为固连于所述本体(1)上的四边形框体,且所述外层防护框(2)呈分层结构,其包括固连于所述本体(1)下部的下层防护框(201)、以及固连于所述本体(1)上部的上层防护框(202);所述下层防护框(201)和所述上层防护框(202)之间预留有空间,且下层防护框(201)和上层防护框(202)之间通过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勇黄仕明吴问陶王钒入
申请(专利权)人:华鼎国联四川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