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材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9763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材膜,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减震效果好以及实用性强的背材膜,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本体包括主体膜以及设置于主体膜上的减震区,主体膜包括基层、外层以及设置于基层和外层之间中间层,中间层由若干第一支撑条和若干第二支撑条相互交织而成,且两相邻第一支撑条和两相邻第二支撑条相互交织形成有若干支撑框体,各减震区设置于外层上,且各减震区与各支撑框体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背材膜技术领域。

A Back Material Film for Solar Cel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材膜
本技术涉及一种背材膜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材膜。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背材膜,它包括本体。传统的太阳能电池背材膜的减震效果较差,在太阳能电池受力时,便会对太阳能电池造成一定的损伤,容易影响到太阳能电池的使用,从而降低实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减震效果好以及实用性强的背材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材膜,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主体膜以及设置于主体膜上的减震区,主体膜包括基层、外层以及设置于基层和外层之间中间层,中间层由若干第一支撑条和若干第二支撑条相互交织而成,且两相邻第一支撑条和两相邻第二支撑条相互交织形成有若干支撑框体,各减震区设置于外层上,且各减震区与各支撑框体对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体包括主体膜以及设置于主体膜上的减震区,为了提高主体膜良好的减震效果,通过在主体膜上设置的减震区,则提高了良好的减震效果,进一步的将主体膜设置为包括基层、外层以及设置于基层和外层之间中间层,并且将中间层设置为由若干第一支撑条和若干第二支撑条相互交织而成,使得两相邻第一支撑条和两相邻第二支撑条相互交织形成有若干支撑框体,进一步的将各减震区设置于外层上,且各减震区与各支撑框体对应设置,使得在减震区受力时,通过支撑框体形成二次缓冲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的实用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支撑框体上设有沿支撑框体内周侧设置的内支撑体,所述减震区截面呈圆弧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支撑框体上设有沿支撑框体内周侧设置的内支撑体,为了提高对支撑框体良好的结构强度,通过设置的内支撑体,在提高了良好的结构加强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的实用效果,进一步的将减震区截面呈圆弧状,圆弧状结构具备良好的弹性支撑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的弹性支撑效果,从而保证了良好的实用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支撑体的截面均呈三角形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支撑体的截面均呈三角形状,采用上述结构设置,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则提高内支撑体对支撑体框体良好的结构加强效果,并且确保了在支撑框体受力时具备良好的支撑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的实用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的厚度由外层的周侧往外层的中间方向逐渐增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层的厚度由外层的周侧往外层的中间方向逐渐增大,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外层结构,提高了良好的减震效果,使得在受力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减震缓冲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的实用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膜的厚度在100-400微米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体膜的厚度在100-400微米之间,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材膜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主体膜,2-减震区,10-基层,11-外层,12-中间层,121-第一支撑条,122-第二支撑条,123-支撑框体,124-内支撑体。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对本技术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材膜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材膜,包括本体,本体包括主体膜1以及设置于主体膜1上的减震区2,为了提高主体膜1良好的减震效果,通过在主体膜1上设置的减震区2,则提高了良好的减震效果,进一步的将主体膜1设置为包括基层10、外层11以及设置于基层10和外层11之间中间层12,并且将中间层12设置为由若干第一支撑条121和若干第二支撑条122相互交织而成,使得两相邻第一支撑条121和两相邻第二支撑条122相互交织形成有若干支撑框体123,进一步的将各减震区2设置于外层11上,且各减震区2与各支撑框体123对应设置,使得在减震区2受力时,通过支撑框体123形成二次缓冲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的实用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支撑框体123上设有沿支撑框体123内周侧设置的内支撑体124,为了提高对支撑框体123良好的结构强度,通过设置的内支撑体124,在提高了良好的结构加强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的实用效果,进一步的将减震区2截面呈圆弧状,圆弧状结构具备良好的弹性支撑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的弹性支撑效果,从而保证了良好的实用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内支撑体124的截面均呈三角形状,采用上述结构设置,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则提高内支撑体124对支撑体框体123良好的结构加强效果,并且确保了在支撑框体123受力时具备良好的支撑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的实用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外层11的厚度由外层11的周侧往外层11的中间方向逐渐增大,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外层11结构,提高了良好的减震效果,使得在受力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减震缓冲效果,进而确保了良好的实用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主体膜1的厚度在100-400微米之间,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材膜,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主体膜(1)以及设置于主体膜(1)上的减震区(2),主体膜(1)包括基层(10)、外层(11)以及设置于基层(10)和外层(11)之间中间层(12),中间层(12)由若干第一支撑条(121)和若干第二支撑条(122)相互交织而成,且两相邻第一支撑条(121)和两相邻第二支撑条(122)相互交织形成有若干支撑框体(123),各减震区(2)设置于外层(11)上,且各减震区(2)与各支撑框体(123)对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材膜,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主体膜(1)以及设置于主体膜(1)上的减震区(2),主体膜(1)包括基层(10)、外层(11)以及设置于基层(10)和外层(11)之间中间层(12),中间层(12)由若干第一支撑条(121)和若干第二支撑条(122)相互交织而成,且两相邻第一支撑条(121)和两相邻第二支撑条(122)相互交织形成有若干支撑框体(123),各减震区(2)设置于外层(11)上,且各减震区(2)与各支撑框体(123)对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奕兴王畅狄伟曾强王绪海董辉袁斌罗定彬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南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