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纳米管导电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6791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纳米管导电布,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材、聚氨酯层、碳纳米管水性油墨层、银浆电极层和保护层;所述银浆电极层包括第一纵部和第二纵部,所述第一纵部与第二纵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纵部上设有若干第一横部,所述第二纵部上设有若干第二横部,若干第一横部与若干第二横部交替设置。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将碳纳米管水性油墨涂敷在基材上,导电性好;通电发热时,温度分布均匀,耐高温性能好;抗弯折性能比较好,不容易折断,具有很好的柔性。

A Carbon Nanotube Conductive Clo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纳米管导电布
本技术涉及导电布制造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碳纳米管导电布。
技术介绍
导电布可以用作电热、电磁屏蔽等领域。传统意义上,导电布是以纤维布(棉布、聚酯纤维布、尼龙布、芳纶布等)为基材,经过前置处理后施以电镀金属(金属银等)镀层使其具有金属特性而成为导电纤维布,金属作为导电发热体。但金属本身容易氧化,且质量较重;另外金属镀层柔韧性较差,多次弯折后容易脱落。另外近年来也有采用碳纤维丝作为发热体等导电布。即把碳纤维丝束与纱线纺织在一起。但碳纤维丝束抗弯折性能比较差,容易断,从而失去导电性能;且碳纤维与普通纱线织成的布在通电发热时只有碳纤维丝束表面发热,温度分布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碳纳米管导电布,制备工艺简单,所制备的导电布导电性好、耐高温,且具有很好的柔性。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一种碳纳米管导电布,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材、聚氨酯层、碳纳米管水性油墨层、银浆电极层和保护层;所述银浆电极层包括第一纵部和第二纵部,所述第一纵部与第二纵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纵部上设有若干第一横部,所述第二纵部上设有若干第二横部,若干第一横部与若干第二横部交替设置。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水性分散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基材为尼龙布或芳纶布或棉布或丝绸。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保护层聚醚砜树脂层。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基材的厚度为0.1mm-1mm。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基材远离聚氨酯层的一侧设有散热涂料层。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导热丝,所述导热丝依次穿过基材和聚氨酯层,所述导热丝一端与碳纳米管水性油墨层接触,所述导热丝另一端与散热涂料层接触。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导热丝靠近碳纳米管水性油墨层的一端设有第一弯折部,所述导热丝靠近散热涂料层的一端设有第二弯折部。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弯折部与聚氨酯层贴合,所述第二弯折部与基材贴合。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散热涂料层远离聚氨酯层的一侧设有金属颗粒。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金属颗粒由铜制成。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很好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近些年随着碳纳米管研究的深入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也不断地展现出来。碳纳米管具有很大的长径比(大于1000),很容易成膜。碳纳米管已应用于导电涂料、透明导电薄膜,并展现出优良的导电性能。另外碳纳米管是由单层(单壁碳纳米管)或多层石墨烯层(多壁碳纳米管)卷曲而成,石墨烯是不同碳材料(如石墨、碳纳米管、碳纤维等)的基本组成单元,研究证明石墨烯通电是以远红外发热。近几年来石墨烯远红外电热膜的应用开始在市场中出现。碳纳米管也具有同样的远红外电热性能,切具有比石墨烯容易成膜的优势。另外碳纳米管导电性能高、导热性能优异、热稳定性能也好,因此采用碳纳米管作为基本单元制备远红外电热膜具有较大的潜力。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将碳纳米管水性油墨涂敷在基材上,导电性好;通电发热时,温度分布均匀,耐高温性能好;抗弯折性能比较好,不容易折断,具有很好的柔性。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一种碳纳米管导电布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一种碳纳米管导电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一种碳纳米管导电布中的导热丝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材;2-聚氨酯层;3-碳纳米管水性油墨层;4-银浆电极层;5-聚醚砜树脂层;6-第一纵部;7-第一横部;8-第二纵部;9-第二横部;10-散热涂料层;11-金属颗粒;12-导热丝;13-第一弯折部;14-第二弯折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附图1、2所示,一种碳纳米管导电布,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材1、聚氨酯层2、碳纳米管水性油墨层3、银浆电极层4和保护层。所述基材1为尼龙布或芳纶布或棉布或丝绸。所述基材1的厚度为0.1mm。所述银浆电极层4包括第一纵部6和第二纵部8,所述第一纵部6与第二纵部8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纵部6上设有若干第一横部7,所述第二纵部上设有若干第二横部9,若干第一横部7与若干第二横部9交替设置。所述保护层聚醚砜树脂层5。所述碳纳米管水性油墨层3由以下质量分数组分组成:碳纳米管水性浆料50%;水性聚氨酯树脂50%;所述碳纳米管水性浆料由以下质量分数组分组成:碳纳米管20%;水性分散剂0.01%;其余为水。所述碳纳米管为多壁或单壁碳纳米管。所述水性分散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基材1远离聚氨酯层2的一侧设有散热涂料层10。还包括导热丝12,所述导热丝12依次穿过基材1和聚氨酯层2,所述导热丝12一端与碳纳米管水性油墨层3接触,所述导热丝12另一端与散热涂料层10接触。所述导热丝12靠近碳纳米管水性油墨层3的一端设有第一弯折部13,所述导热丝12靠近散热涂料层10的一端设有第二弯折部14。所述第一弯折部13与聚氨酯层2贴合,所述第二弯折部14与基材1贴合。所述散热涂料层10远离聚氨酯层2的一侧设有金属颗粒11,所述金属颗粒11由铜制成。本实施例中碳纳米管水性油墨层3的电导率为0.7s/cm。本实施例中碳纳米管导电布的悬垂系数为:23.3%。柔软度测试方法为:使用悬垂测定仪测试悬垂度,悬垂系数越小表示柔软度越高。实施例2:如附图1、2所示,一种碳纳米管导电布,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材1、聚氨酯层2、碳纳米管水性油墨层3、银浆电极层4和保护层。所述基材1为尼龙布或芳纶布或棉布或丝绸。所述基材1的厚度为0.5mm。所述银浆电极层4包括第一纵部6和第二纵部8,所述第一纵部6与第二纵部8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纵部6上设有若干第一横部7,所述第二纵部上设有若干第二横部9,若干第一横部7与若干第二横部9交替设置。所述保护层聚醚砜树脂层5。所述碳纳米管水性油墨层3由以下质量分数组分组成:碳纳米管水性浆料45%;水性聚氨酯树脂55%;所述碳纳米管水性浆料由以下质量分数组分组成:碳纳米管20%;水性分散剂10%;其余为水。所述碳纳米管为多壁或单壁碳纳米管。所述水性分散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基材1远离聚氨酯层2的一侧设有散热涂料层10。还包括导热丝12,所述导热丝12依次穿过基材1和聚氨酯层2,所述导热丝12一端与碳纳米管水性油墨层3接触,所述导热丝12另一端与散热涂料层10接触。所述导热丝12靠近碳纳米管水性油墨层3的一端设有第一弯折部13,所述导热丝12靠近散热涂料层10的一端设有第二弯折部14。所述第一弯折部13与聚氨酯层2贴合,所述第二弯折部14与基材1贴合。所述散热涂料层10远离聚氨酯层2的一侧设有金属颗粒11,所述金属颗粒11由铜制成。所述碳纳米管水性油墨层3的电导率为1.2s/cm。柔软度测试方法为:使用悬垂测定仪测试悬垂度,悬垂系数越小表示柔软度越高:本实施例中碳纳米管导电布的悬垂系数为:22.8%。实施例3:如附图1、2所示,一种碳纳米管导电布,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材1、聚氨酯层2、碳纳米管水性油墨层3、银浆电极层4和保护层。所述基材1为尼龙布或芳纶布或棉布或丝绸。所述基材1的厚度为1mm。所述银浆电极层4包括第一纵部6和第二纵部8,所述第一纵部6与第二纵部8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纵部6上设有若干第一横部7,所述第二纵部上设有若干第二横部9,若干第一横部7与若干第二横部9交替设置。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纳米管导电布,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材(1)、聚氨酯层(2)、碳纳米管水性油墨层(3)、银浆电极层(4)和保护层;所述银浆电极层(4)包括第一纵部(6)和第二纵部(8),所述第一纵部(6)与第二纵部(8)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纵部(6)上设有若干第一横部(7),所述第二纵部上设有若干第二横部(9),若干第一横部(7)与若干第二横部(9)交替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纳米管导电布,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材(1)、聚氨酯层(2)、碳纳米管水性油墨层(3)、银浆电极层(4)和保护层;所述银浆电极层(4)包括第一纵部(6)和第二纵部(8),所述第一纵部(6)与第二纵部(8)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纵部(6)上设有若干第一横部(7),所述第二纵部上设有若干第二横部(9),若干第一横部(7)与若干第二横部(9)交替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导电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1)为尼龙布或芳纶布或棉布或丝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导电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1)的厚度为0.1mm-1mm。4.根据权利要求1到3其中之一所述的碳纳米管导电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1)远离聚氨酯层(2)的一侧设有散热涂料层(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导电布,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慈立杰杨兴华梁祯乔营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富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