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表机芯底座与立柱的铆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95188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5:10
一种压力表机芯底座与立柱的铆接装置,包括平行布置在工作台上方的左立板与右立板、位于左立板与右立板中间的活动推板、置于左立板及右立板上方的下料管、对设在左立板左右两侧的铆接杆及定位头、位于铆接杆及定位头之间的升降块、位于右立板右侧且与右立板垂直布置的输送轨道、衔接输送轨道及升降块的推料板、位于推料板左侧的挡块,升降块的上表面加工有半圆槽,推料板上加工有与输送轨道对应的通孔,挡块及升降块之间形成一落料区域;由活动推板将机芯底座送至升降块左侧,推料板将立柱送至升降块右侧,铆接杆及定位头的冲压作用实现铆接,装置代替了手工定位,实现了完全的自动化,工作效率高,运行安全可靠,装配精度提高。

A Riveting Device for Base and Column of Pressure Gauge Mandr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力表机芯底座与立柱的铆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力表机芯底座与立柱的铆接装置。
技术介绍
图5所示为一压力表的机芯底座,其上加工有两铆接孔,立柱如图7所示,现要将立柱与机芯底座铆接到一起,铆接后参见图8,由于压力表的零部件的尺寸较小,车间缺乏相应的定位装置,一般是由工人手工定位后,冲压设备冲压立柱实现铆接,每次冲压只能实现一个立柱与机芯底座的连接,工作效率低,操作繁琐,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人工定位的精度不高,影响压力表的装配精度,甚至导致产品的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压力表机芯底座与立柱的铆接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压力表机芯底座与立柱的铆接装置,包括平行布置在工作台上方的左立板与右立板、位于所述左立板与所述右立板中间的活动推板、置于所述左立板及所述右立板上方的下料管、对设在所述左立板左右两侧的铆接杆及定位头、位于所述铆接杆及所述定位头之间的升降块、位于所述右立板右侧且与所述右立板垂直布置的输送轨道、衔接所述输送轨道及所述升降块的推料板、位于所述推料板左侧的挡块,所述升降块的上表面加工有半圆槽,所述推料板上加工有与所述输送轨道对应的通孔,所述挡块及所述升降块之间形成一落料区域。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右立板的内壁面与所述左立板齐平,所述右立板的外壁面到达所述左立板的中部位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推板的厚度与所述左立板及所述右立板之间的距离匹配,所述活动推板内侧固定连接第一气缸。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铆接杆左侧连接第二气缸,所述定位头固定在活动块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块与所述工作台呈相对滑动结构并配有压弹簧,所述活动块通过斜面与挤压块作用,所述挤压块与第三气缸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半圆槽共两个,用于置放立柱,所述升降块下部与第四气缸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轨道共两道,用于往左输送立柱。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所述推料板外侧与第五气缸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由活动推板将机芯底座送至升降块左侧,推料板将立柱送至升降块右侧,铆接杆及定位头的冲压作用实现铆接,装置代替了手工定位,实现了完全的自动化,工作效率高,运行安全可靠,装配精度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压力表机芯底座与立柱的铆接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活动块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2的主视图;图4为图1中升降块处的右视图;图5为机芯底座的主视图;图6为机芯底座的俯视图;图7为立柱的示意图;图8为立柱与机芯底座铆接的示意图;图9为图1中A位置的放大图;图10~12为铆接工作过程图。图中:1、第一气缸;2、活动推板;3、左立板;4、右立板;5、下料管;6、第二气缸;7、铆接杆;8、升降块;81、半圆槽;9、第四气缸;10、定位头;11、活动块;12、挤压块;13、第三气缸;14、落料区域;15、挡块;16、推料板;161、通孔;17、输送轨道;18、第五气缸;19、机芯底座;191、铆接孔;20、立柱。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9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压力表机芯底座与立柱的铆接装置,包括平行布置在工作台上方的左立板3与右立板4、位于左立板3与右立板4中间的活动推板2、置于左立板3及右立板4上方的下料管5、对设在左立板3左右两侧的铆接杆7及定位头10、位于铆接杆7及定位头10之间的升降块8、位于右立板4右侧且与右立板4垂直布置的输送轨道17、衔接输送轨道17及升降块8的推料板16、位于推料板16左侧的挡块15,升降块8的上表面加工有半圆槽81,推料板16上加工有与输送轨道17对应的通孔161,挡块15及升降块8之间形成一落料区域14;右立板4的内壁面与左立板3齐平,右立板4的外壁面到达左立板3的中部位置;活动推板2的厚度与左立板3及右立板4之间的距离匹配,活动推板2内侧固定连接第一气缸1;铆接杆7左侧连接第二气缸6,定位头10固定在活动块11上;活动块11与工作台呈相对滑动结构并配有压弹簧,活动块11通过斜面与挤压块12作用,挤压块12与第三气缸13连接(参见图2、图3);半圆槽81共两个,用于置放立柱20,升降块8下部与第四气缸9连接(参见图4);输送轨道17共两道,用于往左输送立柱20;推料板16外侧与第五气缸18固定连接;由活动推板将机芯底座送至升降块左侧,推料板将立柱送至升降块右侧,铆接杆及定位头的冲压作用实现铆接,装置代替了手工定位,实现了完全的自动化,工作效率高,运行安全可靠,装配精度提高。具体使用时,为方便理解本技术,结合附图进行描述;机芯底座的运动:机芯底座在下料管内紧密排列,最下方的机芯底座落入左立板、右立板之间,活动推板在第一气缸的作用下将该机芯底座推送到升降块的左侧;立柱的运动(参见图10):立柱由输送轨道规律往左输送,当推料板的通孔与输送轨道对正时,最左侧的两个立柱进入通孔内并由推料板送至升降块的右侧(推料板由第五气缸推动,挡块起到限位的作用);升降块的运动(参见图11):升降块在第四气缸作用下往上运动,直至半圆槽的位置与推料板的通孔对正,第三气缸动作驱使挤压块挤压活动块,活动块克服压弹簧的弹力往左移动,定位头与立柱接触并将立柱从通孔内移动至半圆槽内,直到将立柱的一端进入到机芯底座的对应铆接孔处;第二气缸驱动铆接杆往右运动,在冲压力的作用下,立柱与机芯底座完成铆接(参见图12),之后,第二气缸带动铆接杆复位,第三气缸带动挤压块复位,活动块在压弹簧的回复力下复位(定位头复位),第五气缸带动推料板复位,第四气缸带动升降块复位;第一气缸驱动活动推板继续往外,铆接后的工件在落料区域落下,之后第一气缸复位,装置等待下一次的铆接,以上部件的工作及复位由PLC统一控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力表机芯底座与立柱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布置在工作台上方的左立板(3)与右立板(4)、位于所述左立板(3)与所述右立板(4)中间的活动推板(2)、置于所述左立板(3)及所述右立板(4)上方的下料管(5)、对设在所述左立板(3)左右两侧的铆接杆(7)及定位头(10)、位于所述铆接杆(7)及所述定位头(10)之间的升降块(8)、位于所述右立板(4)右侧且与所述右立板(4)垂直布置的输送轨道(17)、衔接所述输送轨道(17)及所述升降块(8)的推料板(16)、位于所述推料板(16)左侧的挡块(15),所述升降块(8)的上表面加工有半圆槽(81),所述推料板(16)上加工有与所述输送轨道(17)对应的通孔(161),所述挡块(15)及所述升降块(8)之间形成一落料区域(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表机芯底座与立柱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布置在工作台上方的左立板(3)与右立板(4)、位于所述左立板(3)与所述右立板(4)中间的活动推板(2)、置于所述左立板(3)及所述右立板(4)上方的下料管(5)、对设在所述左立板(3)左右两侧的铆接杆(7)及定位头(10)、位于所述铆接杆(7)及所述定位头(10)之间的升降块(8)、位于所述右立板(4)右侧且与所述右立板(4)垂直布置的输送轨道(17)、衔接所述输送轨道(17)及所述升降块(8)的推料板(16)、位于所述推料板(16)左侧的挡块(15),所述升降块(8)的上表面加工有半圆槽(81),所述推料板(16)上加工有与所述输送轨道(17)对应的通孔(161),所述挡块(15)及所述升降块(8)之间形成一落料区域(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表机芯底座与立柱的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立板(4)的内壁面与所述左立板(3)齐平,所述右立板(4)的外壁面到达所述左立板(3)的中部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表机芯底座与立柱的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波
申请(专利权)人:舟山市庆丰铁路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