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煤烟气中多污染物的一体化脱除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8853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煤烟气中多污染物的一体化脱除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串联的前置除尘器、循环流化床及后置除尘器,烟道内设置有喷氨格栅,前置除尘器内设置有附着脱硝催化剂的第一过滤膜,循环流化床内设置有脱硫剂颗粒,后置除尘器内设置有第二过滤膜,后置除尘器的排灰口上的物料回收装置与循环流化床连接,后置除尘器与烟囱连接;该方法包括:通过烟道内的喷氨格栅向燃煤烟气中喷入氨,利用前置除尘器同时脱除粉尘和氮氧化物,而后进行干法脱硫,利用后置除尘器收集烟气带出的脱硫剂颗粒且回收利用,最后将烟气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烟气中的多污染物进行一体化脱除,具有脱除效果好、占用空间小及实施成本低等突出优点。

An Integrated Removal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ollutants in Coal-fired Flue G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煤烟气中多污染物的一体化脱除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煤烟气处理
,更为具体地,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燃煤烟气中多污染物的一体化脱除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二氧化硫不仅会直接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而且是酸雨、灰霾等污染形成的关键前体物;煤等化石燃料燃烧是二氧化硫产生的主要原因,所以实现燃煤烟气脱硫非常关键。目前,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是现阶段运用最广泛的烟气脱硫技术,虽然这种方法确实能够实现脱硫,但是,其带来了脱硫废水、高温烟气、腐蚀或结垢等二次污染问题,二次污染问题成为了新的环境问题,现有技术难以彻底解决二次污染问题,而且二次污染治理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另外,燃煤烟气中的污染物不仅包括二氧化硫,而且包括NOX和粉尘,但是,现有多污染物脱除系统往往存在系统过于复杂、占地面积过大、极易诱发二次污染、投资成本过高及维护成本过高等问题。因此,如何在避免二次污染的前提下实现对燃煤烟气中的污染物进行高效、低成本地脱除,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和始终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燃煤烟气中的污染物脱除方案存在的极易诱发二次污染、脱除系统过于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煤烟气中多污染物的一体化脱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脱除系统包括烟道(2)、前置除尘器(3)、循环流化床(4)及后置除尘器(5);所述烟道(2)两端分别连接锅炉(1)的排气口和前置除尘器(3)的进气口,所述烟道(2)内设置有喷氨格栅(21),所述前置除尘器(3)内设置有第一过滤膜(31),所述第一过滤膜(31)上附着有脱硝催化剂;前置除尘器(3)的出气口与循环流化床(4)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循环流化床(4)内设置有脱硫剂颗粒;循环流化床(4)的出气口与后置除尘器(5)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后置除尘器(5)内设置有第二过滤膜(51),后置除尘器(5)的排灰口上设置有物料回收装置(6),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煤烟气中多污染物的一体化脱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脱除系统包括烟道(2)、前置除尘器(3)、循环流化床(4)及后置除尘器(5);所述烟道(2)两端分别连接锅炉(1)的排气口和前置除尘器(3)的进气口,所述烟道(2)内设置有喷氨格栅(21),所述前置除尘器(3)内设置有第一过滤膜(31),所述第一过滤膜(31)上附着有脱硝催化剂;前置除尘器(3)的出气口与循环流化床(4)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循环流化床(4)内设置有脱硫剂颗粒;循环流化床(4)的出气口与后置除尘器(5)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后置除尘器(5)内设置有第二过滤膜(51),后置除尘器(5)的排灰口上设置有物料回收装置(6),物料回收装置(6)的回料口与循环流化床(4)的补料口连接;后置除尘器(5)的出气口与烟囱(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烟气中多污染物的一体化脱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脱除系统还包括串联于所述锅炉(1)与所述烟道(2)之间的第一省煤器(8),所述第一省煤器(8)用于使流入至所述烟道(2)内的燃煤烟气的温度处于中温范围内;其中,所述中温范围为250℃~45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煤烟气中多污染物的一体化脱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脱除系统还包括脱硫剂补充装置(41),且脱硫剂补充装置(41)的出料口与所述循环流化床(4)的补料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煤烟气中多污染物的一体化脱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脱除系统还包括氨供给装置(22),所述氨供给装置(22)与所述喷氨格栅(21)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煤烟气中多污染物的一体化脱除系统,其特征在于:后置除尘器(5)与烟囱(7)之间的连接管道上依次串联有空气预热器(71)和第二省煤器(9)。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双忱别璇刘道宽孙尧许世奇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