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表用无弧拉闸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8240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电表用无弧拉闸继电器,包括铁芯和衔铁,所述衔铁设于铁芯上方,所述铁芯两侧边内部均开设有导向腔,所述导向腔内部底端粘连有缓冲垫,所述导向腔内部两侧均转动连接滑轮,所述滑轮之间滑动连接导向杆,且导向杆焊接于衔铁下方两端,所述衔铁上方中间固定安装支撑盒,所述支撑盒内部中间固定安装风扇,且风扇反向设置有两组,所述支撑盒内部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干粉管,所述干粉管两端均粘连有密封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供更好的除尘散热效果,避免触点之间因堆积灰尘而造成接触不良,能及时扑灭火源,提高使用安全性,同时可防止触点上下移动时发生偏移,保证整体工作的正常进行。

A Non-Arc Brake Relay for Intelligent M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电表用无弧拉闸继电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继电器,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电表用无弧拉闸继电器。
技术介绍
用于继电保护的电气元件叫做继电器,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的核心,就是能反应于配电柜中电气元件发生的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现有智能电表用无弧拉闸继电器的工作,是采用在触点间并联一个分流保护器件达到无弧断开继电器的目的,而在使用时会因灰尘堆积造成接触不良,且使用安全性较低,同时触点上下移动时会发生偏移,影响整体工作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电表用无弧拉闸继电器,可提供更好的除尘散热效果,避免触点之间因堆积灰尘而造成接触不良,能及时扑灭火源,提高使用安全性,同时可防止触点上下移动时发生偏移,保证整体工作的正常进行,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电表用无弧拉闸继电器,包括铁芯和衔铁,所述衔铁设于铁芯上方,所述铁芯两侧边内部均开设有导向腔,所述导向腔内部底端粘连有缓冲垫,所述导向腔内部两侧均转动连接滑轮,所述滑轮之间滑动连接导向杆,且导向杆焊接于衔铁下方两端,所述衔铁上方中间固定安装支撑盒,所述支撑盒内部中间固定安装风扇,且风扇反向设置有两组,所述支撑盒内部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干粉管,所述干粉管两端均粘连有密封膜。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盒垂直方向设有两组,所述支撑盒之间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均固定连接活动触点,所述活动触点正上方设有二号触点和三号触点,所述活动触点正下方设有一号触点和四号触点。进一步地,所述风扇单独与外界电源接通,所述干粉管为内部带有加压干粉的干粉管,所述密封膜为易燃塑料密封膜。进一步地,所述铁芯为凹型铁芯且凹处固定安装线圈。进一步地,所述线圈上方固定连接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固定连接于衔铁中间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支撑盒与风扇的结合,可提供更好的除尘散热效果,同时可避免触点之间因堆积灰尘而造成接触不良,干粉管与密封膜的结合,在触点处因电弧起火时,可及时扑灭火源,从而提高使用安全性。2.通过导向杆与导向腔的结合,可防止活动触点上下移动时发生偏移,保证整体工作的正常进行,缓冲垫和滑轮可减小工作产生的噪音,同时能避免缓冲垫和滑轮之间出现摩擦而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智能电表用无弧拉闸继电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智能电表用无弧拉闸继电器的导向腔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智能电表用无弧拉闸继电器的支撑盒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铁芯;2、线圈;3、复位弹簧;4、衔铁;5、一号触点;6、二号触点;7、支撑盒;8、连接杆;9、三号触点;10、活动触点;11、四号触点;12、导向杆;13、滑轮;14、缓冲垫;15、导向腔;16、风扇;17、干粉管;18、密封膜。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3所示,一种智能电表用无弧拉闸继电器,包括铁芯1和衔铁4,所述衔铁4设于铁芯1上方,所述铁芯1两侧边内部均开设有导向腔15,所述导向腔15内部底端粘连有缓冲垫14,所述导向腔15内部两侧均转动连接滑轮13,所述滑轮13之间滑动连接导向杆12,且导向杆12焊接于衔铁4下方两端,所述衔铁4上方中间固定安装支撑盒7,所述支撑盒7内部中间固定安装风扇16,且风扇16反向设置有两组,所述支撑盒7内部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干粉管17,所述干粉管17两端均粘连有密封膜18。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通过支撑盒7与风扇16的结合,可提供更好的除尘散热效果,同时可避免触点之间因堆积灰尘而造成接触不良,干粉管17与密封膜18的结合,在触点处因电弧起火时,可及时扑灭火源,从而提高使用安全性,通过导向杆12与导向腔15的结合,可防止活动触点10上下移动时发生偏移,保证整体工作的正常进行,缓冲垫14和滑轮13可减小工作产生的噪音,同时能避免缓冲垫14和滑轮13之间出现摩擦而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其中,所述支撑盒7垂直方向设有两组,所述支撑盒7之间焊接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两端均固定连接活动触点10,所述活动触点10正上方设有二号触点6和三号触点9,所述活动触点10正下方设有一号触点5和四号触点11。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便于整体的正常工作。其中,所述风扇16单独与外界电源接通,所述干粉管17为内部带有加压干粉的干粉管,所述密封膜18为易燃塑料密封膜。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便于风扇16的干粉管17的使用。其中,所述铁芯1为凹型铁芯且凹处固定安装线圈2。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接通电源的线圈2可产生电磁效应。其中,所述线圈2上方固定连接复位弹簧3,且复位弹簧3固定连接于衔铁4中间下方。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便于衔铁4的自动复位。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智能电表用无弧拉闸继电器,包括铁芯1,线圈2,复位弹簧3,衔铁4,一号触点5,二号触点6,支撑盒7,连接杆8,三号触点9,活动触点10,四号触点11,导向杆12,滑轮13,缓冲垫14,导向腔15,风扇16,干粉管17,密封膜18,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工作时,接通电源后,线圈2会产生电磁效应,电磁力就会吸引衔铁4,让它接触到铁芯1,带动衔铁4的活动触点10与四号触点11吸合形成常开触点,在电流切断后无电磁吸力,复位弹簧3反弹推动衔铁4返回到原来的位置,此时活动触点10与三号触点9吸合形成常闭触点,将电路切断,风扇16与外界电源连通,风扇16可提供更好的除尘散热效果,同时可避免触点之间因堆积灰尘而造成接触不良,在触点处因电弧起火时,火源将密封膜18烧穿,干粉管17内的加压干粉喷出,可及时扑灭火源,从而提高使用安全性,通过导向杆12与导向腔15的结合,可防止活动触点10上下移动时发生偏移,保证整体工作的正常进行,缓冲垫14和滑轮13可减小工作产生的噪音,同时能避免导向杆12与导向腔15之间出现摩擦而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电表用无弧拉闸继电器,包括铁芯(1)和衔铁(4),所述衔铁(4)设于铁芯(1)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1)两侧边内部均开设有导向腔(15),所述导向腔(15)内部底端粘连有缓冲垫(14),所述导向腔(15)内部两侧均转动连接滑轮(13),所述滑轮(13)之间滑动连接导向杆(12),且导向杆(12)焊接于衔铁(4)下方两端,所述衔铁(4)上方中间固定安装支撑盒(7),所述支撑盒(7)内部中间固定安装风扇(16),且风扇(16)反向设置有两组,所述支撑盒(7)内部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干粉管(17),所述干粉管(17)两端均粘连有密封膜(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表用无弧拉闸继电器,包括铁芯(1)和衔铁(4),所述衔铁(4)设于铁芯(1)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1)两侧边内部均开设有导向腔(15),所述导向腔(15)内部底端粘连有缓冲垫(14),所述导向腔(15)内部两侧均转动连接滑轮(13),所述滑轮(13)之间滑动连接导向杆(12),且导向杆(12)焊接于衔铁(4)下方两端,所述衔铁(4)上方中间固定安装支撑盒(7),所述支撑盒(7)内部中间固定安装风扇(16),且风扇(16)反向设置有两组,所述支撑盒(7)内部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连接干粉管(17),所述干粉管(17)两端均粘连有密封膜(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表用无弧拉闸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盒(7)垂直方向设有两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秀峰陈飞勇李邓生刘志辉曹永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高登智能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