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28458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接触器,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静铁芯、动铁芯和触头支架,所述静铁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动铁芯与所述静铁芯相对设置,所述触头支架固定在所述动铁芯上;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内置开关,所述内置开关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静触片和固定在所述触头支架上的动触片,所述触头支架被构造为驱动所述动触片运动以切换所述内置开关的开关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接触器的扩展性高,提高了与外部电路模块连接的便利性。

Contact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ntactor,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static iron core, a moving iron core and a contact bracket located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shell, which are fixed on the shell, the moving iron core and the static iron core are relative arranged, the contact bracket is fixed on the moving iron core, and the built-in switch located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shell, the built-in switch includes a fixed on the shell. The static contact sheet on the shell and the movable contact sheet fixed on the contact bracket are constructed to drive the movable contact sheet to switch the switching state of the built-in switch. The contactor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high expansibility, and improves the convenience of connecting with the external circuit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触器
本技术涉及开关电器,具体涉及一种接触器。
技术介绍
接触器是一种用来接通或断开主电路的电器装置,常用于电力、配电与用电场合中。其原理是:当接触器的线圈通电后,会产生很强的磁场,使静铁芯产生磁力吸引动铁芯,动铁芯驱动触头支架和动触头动作以使得常闭触头断开或常开触头闭合。当线圈断电时,磁力消失,动铁芯在弹簧的作用下释放,使触头复原,即常闭触头闭合或常开触头断开。接触器除了具有接通和切断电路、低电压释放保护等功能之外,但是现有的接触器并不能直观、方便地得知其处于断开状态或闭合状态,进而也就无法基于接触器的开关状态来控制接触器或相关的外部电路模块的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接触器,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静铁芯、动铁芯和触头支架,所述静铁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动铁芯与所述静铁芯相对设置,所述触头支架固定在所述动铁芯上;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内置开关,所述内置开关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静触片和固定在所述触头支架上的动触片,所述触头支架被构造为驱动所述动触片运动以切换所述内置开关的开关状态。优选的,所述内置开关为内置常开常闭开关,其包括:固定在所述触头支架上的第一动触片和第二动触片;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动触片和第二动触片之间的第一对静触片和第二对静触片,所述第一对静触片与所述第一动触片相对应,所述第二对静触片与所述第二动触片相对应。优选的,所述接触器包括相对设置的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动触头固定在所述触头支架上,所述静触头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对静触片与所述第一动触片的间距等于所述动触头和静触头的间距。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上具有第一卡槽和第一拨动通孔,所述触头支架具有与所述第一拨动通孔相对应的第一拨动凹坑;所述接触器还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第一开关,其包括第一卡扣和第一拨动杆,所述第一卡扣位于所述第一卡槽中,所述第一拨动杆穿过所述第一拨动通孔且位于所述第一拨动凹坑中。优选的,所述第二侧板上具有第二卡槽和第二拨动通孔,所述触头支架具有与所述第二拨动通孔相对应的第二拨动凹坑;所述接触器还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二侧板上的第二开关,其包括第二卡扣和第二拨动杆,所述第二卡扣位于所述第二卡槽中,所述第二拨动杆穿过所述第二拨动通孔且位于所述第二拨动凹坑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关为第一常开常闭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为第二常开常闭开关。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上具有与所述触头支架相对设置的第一联锁孔,以及第一卡接凹槽;所述触头支架包括与所述第一联锁孔相对应的第一联锁凹坑,所述第一联锁凹坑呈球冠形或半球形。优选的,所述第二侧板上具有与所述触头支架相对设置的第二联锁孔,以及第二卡接凹槽;所述触头支架包括与所述第二联锁孔相对应的第二联锁凹坑,所述第二联锁凹坑呈球冠形或半球形。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触头支架的运动方向垂直、且相对设置的电极顶板和安装底板,所述电极顶板具有触头支架通孔;所述接触器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电极顶板上的触点模块,所述触点模块具有开关按钮;以及与所述触头支架固定连接的触点操作部,所述触点操作部从所述触头支架通孔中伸出且与所述开关按钮相连接,所述触点操作部被构造为驱动所述开关按钮运动以切换所述触点模块的开关状态。优选的,所述触点操作部包括: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呈板状,其平行于所述电极顶板;以及连接部,其用于将所述操作部固定在所述触头支架上。优选的,所述电极顶板还包括:滑动凹槽;以及设置在所述滑动凹槽的边缘处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滑动凹槽的一部分限定了容纳空间。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接触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静铁芯上的线圈骨架;固定在所述线圈骨架上的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的一端和第二导电片的一端延伸至靠近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一导电片的另一端和第二导电片的另一端延伸至靠近所述第四侧板;以及第一可插拔接线模块,所述第一可插拔接线模块具有两个接线端子,所述第一可插拔接线模块的两个接线端子穿过所述第三侧板分别夹住所述第一导电片的一端和第二导电片的一端。优选的,所述接触器还包括第二可插拔接线模块,所述第二可插拔接线模块具有两个接线端子,所述第二可插拔接线模块的两个接线端子穿过所述第四侧板分别夹住所述第一导电片的另一端和第二导电片的另一端。优选的,所述电极顶板具有第一扩展孔和第二扩展孔;所述接触器还包括:第一辅助金属片,所述第一辅助金属片的一端夹住所述第一导电片,其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扩展孔的开口处或从所述第一扩展孔中伸出,以及第二辅助金属片,所述第二辅助金属片的一端夹住所述第二导电片,其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扩展孔的开口处或从所述第二扩展孔中伸出。本技术的接触器与外部电路模块之间的接线更加方便,提高了安装便利性,外部的控制电路、信号传递电路等能够智能化控制接触器及相关的电路。使用者能够方便地对接触器的状态进行监控,提高了接触器的智能化应用水平,使其朝着智能化、可通信化方向应用和发展。附图说明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接触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接触器的分解图。图3是图1所示的接触器移除常开常闭开关和触点模块后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3所示的接触器在移除了电极顶板以及第一至第四侧板的一部分后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接触器处于断开状态时其壳体内部的静铁芯、动铁芯、触头支架以及内置常开常闭开关沿着箭头A1所指的方向看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图5所示的接触器处于闭合状态时其壳体内部的静铁芯、动铁芯、触头支架以及内置常开常闭开关沿着箭头A1所指的方向看的平面示意图。图8是图5所示的接触器在进一步移除触头支架、内置常开常闭开关、动触头、静触头、动铁芯以及与第二可插拔接线模块后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接触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接触器的分解图。如图1和图2所示,接触器100包括大体呈长方体的壳体1,位于壳体1内部的静铁芯、动铁芯、设置在静铁芯上的线圈骨架、缠绕在线圈骨架上的线圈、固定在动铁芯上的触头支架、固定在触头支架上的动触头、以及与动触头相对设置的静触头。本技术的接触器100的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其中静铁芯、动铁芯、线圈骨架、动触头和静触头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零部件,其具体形状、结构和安装方式在此不再赘述;动铁芯、触头支架和动触头的运动方式与现有的接触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三侧板13和第四侧板14,前后相对设置的电极顶板15和安装底板16。壳体1的第一侧板11上还具有两个卡槽111和位于两个卡槽111之间的拨动通孔112,类似地,第二侧板12上同样具有两个卡槽和拨动通孔(图2未示出)。电极顶板15上具有供电极导线(图1和图2未示出)穿过的六个电极通孔,六个电极通孔排列成上下两排,其中第一排的三个电极通孔151靠近第三侧板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静铁芯、动铁芯和触头支架,所述静铁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动铁芯与所述静铁芯相对设置,所述触头支架固定在所述动铁芯上;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内置开关,所述内置开关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静触片和固定在所述触头支架上的动触片,所述触头支架被构造为驱动所述动触片运动以切换所述内置开关的开关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静铁芯、动铁芯和触头支架,所述静铁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动铁芯与所述静铁芯相对设置,所述触头支架固定在所述动铁芯上;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内置开关,所述内置开关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静触片和固定在所述触头支架上的动触片,所述触头支架被构造为驱动所述动触片运动以切换所述内置开关的开关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开关为内置常开常闭开关,其包括:固定在所述触头支架上的第一动触片和第二动触片;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动触片和第二动触片之间的第一对静触片和第二对静触片,所述第一对静触片与所述第一动触片相对应,所述第二对静触片与所述第二动触片相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包括相对设置的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动触头固定在所述触头支架上,所述静触头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对静触片与所述第一动触片的间距等于所述动触头和静触头的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上具有第一卡槽和第一拨动通孔,所述触头支架具有与所述第一拨动通孔相对应的第一拨动凹坑;所述接触器还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的第一开关,其包括第一卡扣和第一拨动杆,所述第一卡扣位于所述第一卡槽中,所述第一拨动杆穿过所述第一拨动通孔且位于所述第一拨动凹坑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上具有第二卡槽和第二拨动通孔,所述触头支架具有与所述第二拨动通孔相对应的第二拨动凹坑;所述接触器还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二侧板上的第二开关,其包括第二卡扣和第二拨动杆,所述第二卡扣位于所述第二卡槽中,所述第二拨动杆穿过所述第二拨动通孔且位于所述第二拨动凹坑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为第一常开常闭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为第二常开常闭开关。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上具有与所述触头支架相对设置的第一联锁孔,以及第一卡接凹槽;所述触头支架包括与所述第一联锁孔相对应的第一联锁凹坑,所述第一联锁凹坑呈球冠形或半球形。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上具有与所述触头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顺风项素明
申请(专利权)人:伊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