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塑壳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和塑壳断路器技术方案_技高网

用于塑壳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和塑壳断路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18830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塑壳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和塑壳断路器。所述塑壳断路器包括外壳以及安装至所述外壳的操作机构、灭弧系统和脱扣单元,其中,所述操作机构包括可转动的手柄、能够由所述手柄驱动的连杆机构以及跳扣和锁扣,所述触头系统包括静触头,所述静触头包括:并排布置的两个静触头本体;连接部,连接在所述两个静触头本体之间,以使所述两个静触头本体能够在所述塑壳断路器的所述外壳内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塑壳断路器及其触头系统,通过优化触头系统尤其是其中静触头的构型,实现在塑壳断路器壳体内部的两级静触头短接,并增加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电动斥力,有效改进塑壳断路器的限流能力,提高保护电力系统安全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低压电器,尤其涉及用于塑壳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和塑壳断路器


技术介绍

1、塑壳断路器(mccb)是一种常用的低压断路器,其能够接通、承载及分断正常电路条件下的电流,也能在规定的非正常电路条件(过载、短路、特别是短路)下接通、承载一定时间和分断电流。目前的塑壳断路器大致由外壳、操作机构、触头系统、灭弧系统以及脱扣单元等构成,其中触头系统中静触头的结构对塑壳断路器的限流性能以及塑壳断路器尺寸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目前,直流塑壳断路器基本采用导线排外部短接静触头,以实现两级串联。这样不仅增加了产品尺寸,而且增加材料和安装成本。因此,行业内对改进直流塑壳断路器以促进其小型化并提高性能存在一定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至少能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的触头系统,该触头系统将应用于塑壳断路器。

2、本专利技术还旨在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改进的触头系统的塑壳断路器。

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塑壳断路器的触头系统,所述塑壳断路器包括外壳以及安装至所述外壳的操作机构、灭弧系统和脱扣单元,其中,所述操作机构包括可转动的手柄、能够由所述手柄驱动的连杆机构以及跳扣和锁扣,所述触头系统包括静触头,所述静触头包括:并排布置的两个静触头本体;连接部,连接在所述两个静触头本体之间,以使所述两个静触头本体能够在所述塑壳断路器的所述外壳内电连接。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静触头本体包括直板段和连接至所述直板段的折弯段,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两个静触头本体的折弯段之间。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弯段包括连接至所述直板段的弧形段和连接至所述弧形段并沿垂直于所述直板段的方向延伸的线性段,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两个静触头本体的线性段之间。

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直板段的投影中,所述直板段除了与所述弧形段相连接外不存在与所述线性段相重叠的部分。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头系统还包括并排布置的两个动触头,所述两个动触头分别与所述两个静触头本体相对设置,其中一个动触头适于连接至电源侧,而另一个动触头适于连接至负载侧,从而所述两个动触头与所述两个静触头本体共同组成回路的一部分。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静触头本体的远离所述连接部的端部设有第一触点,所述动触头的端部形成有朝向对应的所述静触头本体突出的凸起,所述凸起设有适于与相应的所述静触头本体的第一触点接合的第二触点。

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塑壳断路器,包括外壳以及安装至所述外壳的操作机构、触头系统、灭弧系统和脱扣单元,其中,所述操作机构包括可转动的手柄、能够由所述手柄驱动的连杆机构以及跳扣和锁扣,所述触头系统为前述的触头系统。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灭弧系统包括靠近所述触头系统安装的灭弧室,其中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灭弧室分别位于所述静触头本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灭弧室包括以辐射状排列的多个灭弧片。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静触头本体具有面向动触头的第一表面和背向动触头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安装有引弧片,所述引弧片的超出所述静触头本体的悬伸段置于所述多个灭弧片的下方并构造成朝向所述第二表面折弯。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静触头的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两个静触头本体的一部分由防护件覆盖。

13、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的一部分将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申请后显见的,另一部分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描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塑壳断路器的触头系统,所述塑壳断路器包括外壳以及安装至所述外壳的操作机构、灭弧系统和脱扣单元,其中,所述操作机构包括可转动的手柄、能够由所述手柄驱动的连杆机构以及跳扣和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系统包括静触头(4),所述静触头(4)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本体(41)包括直板段(411)和连接至所述直板段(411)的折弯段(412),所述连接部(42)连接在所述两个静触头本体(41)的折弯段(41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段(412)包括连接至所述直板段(411)的弧形段(416)和连接至所述弧形段(416)并沿垂直于所述直板段(411)的方向延伸的线性段(417),所述连接部(42)连接在所述两个静触头本体(41)的线性段(417)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直板段(411)的投影中,所述直板段(411)除了与所述弧形段(416)相连接外不存在与所述线性段(417)相重叠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系统还包括并排布置的两个动触头(3),所述两个动触头(3)分别与所述两个静触头本体(41)相对设置,其中一个动触头(3)适于连接至电源侧,而另一个动触头(3)适于连接至负载侧,从而所述两个动触头(3)与所述两个静触头本体(41)共同组成回路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本体(41)的远离所述连接部(42)的端部设有第一触点(415),所述动触头(3)的端部形成有朝向对应的所述静触头本体(41)突出的凸起(321),所述凸起(321)设有适于与相应的所述静触头本体(41)的第一触点(415)接合的第二触点(33)。

7.一种塑壳断路器,包括外壳以及安装至所述外壳的操作机构、触头系统、灭弧系统和脱扣单元,其中,所述操作机构包括可转动的手柄、能够由所述手柄驱动的连杆机构以及跳扣和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系统为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头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系统包括靠近所述触头系统安装的灭弧室(5),其中所述连接部(42)和所述灭弧室(5)分别位于所述静触头本体(41)的相对两侧,所述灭弧室(5)包括以辐射状排列的多个灭弧片(5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本体(41)具有面向动触头(3)的第一表面和背向动触头(3)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安装有引弧片(6),所述引弧片(6)的超出所述静触头本体(41)的悬伸段(61)置于所述多个灭弧片(51)的下方并构造成朝向所述第二表面折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4)的所述连接部(42)以及所述两个静触头本体(41)的一部分由防护件(7)覆盖。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塑壳断路器的触头系统,所述塑壳断路器包括外壳以及安装至所述外壳的操作机构、灭弧系统和脱扣单元,其中,所述操作机构包括可转动的手柄、能够由所述手柄驱动的连杆机构以及跳扣和锁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系统包括静触头(4),所述静触头(4)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本体(41)包括直板段(411)和连接至所述直板段(411)的折弯段(412),所述连接部(42)连接在所述两个静触头本体(41)的折弯段(41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段(412)包括连接至所述直板段(411)的弧形段(416)和连接至所述弧形段(416)并沿垂直于所述直板段(411)的方向延伸的线性段(417),所述连接部(42)连接在所述两个静触头本体(41)的线性段(417)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直板段(411)的投影中,所述直板段(411)除了与所述弧形段(416)相连接外不存在与所述线性段(417)相重叠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系统还包括并排布置的两个动触头(3),所述两个动触头(3)分别与所述两个静触头本体(41)相对设置,其中一个动触头(3)适于连接至电源侧,而另一个动触头(3)适于连接至负载侧,从而所述两个动触头(3)与所述两个静触头本体(41)共同组成回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伟郑荣陈建华张华夏广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伊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