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压锅炉的过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788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压锅炉的过热器,它包括热器上壳和过热器下壳、过热器管板,上腔体内设置有环形分隔板,该环形分隔板的外壁与过热器上壳的内壁之间形成与上进口相连通的上外通道,环形分隔板的内壁围绕形成与上出口相连通的上内通道;下腔体内设置有多个U形管、上端与过热器管板相连接的外导流筒、自下而上插入外导流筒的内导流筒,内导流筒的外壁与外导流筒的内壁之间形成下内通道,内导流筒的下端与下进口相连接且上端与下内通道相连通,外导流筒的外壁与过热器下壳的内壁之间形成下外通道,该下外通道的上部与下出口相连通,下内通道底部与下外通道底部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高压锅炉的过热器,热交换效率高,提高了安全系数。

Superheater for High Pressure Boi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高压锅炉的过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高压锅炉的过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对中、低压废锅系统的设计、制造比较成熟,而对高压废锅的研究还停留在低压和中压的阶段,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可执行的关于高压废锅炉的技术标准或规范。因而在高压锅炉的设计、制造和检验验收方面,都是遵循中、低压废锅的相关标准,必然存在某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高压锅炉的高压废锅系统中,蒸汽从汽包出来后为饱和状态的蒸汽,为了得到高品质的蒸汽,还需要对饱和蒸汽再进行加热,成为过热蒸汽,进一步提高蒸汽的做功能力,因此高效过热器对于整个锅炉系统而言十分的重要。但是,因为高压过热器和一般的过热器有区别,高压过热器压力高,采用国内现有的分散性过热器,安全系数比较小,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压锅炉的过热器。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高压锅炉的过热器,它包括相连接并过热器上壳和过热器下壳、连接在过热器上壳和过热器下壳之间的过热器管板,过热器上壳与过热器管板之间形成上腔体,过热器下壳与过热器管板之间形成下腔体,过热器上壳具有上进口和上出口,上腔体内设置有环形分隔板,该环形分隔板的外壁与过热器上壳的内壁之间形成与上进口相连通的上外通道,环形分隔板的内壁围绕形成与上出口相连通的上内通道;过热器下壳具有下进口和下出口,下腔体内设置有多个U形管、上端与过热器管板相连接的外导流筒、自下而上插入外导流筒的内导流筒,内导流筒的外壁与外导流筒的内壁之间形成下内通道,内导流筒的下端与下进口相连接且上端与下内通道相连通,外导流筒的外壁与过热器下壳的内壁之间形成下外通道,该下外通道的上部与下出口相连通,下内通道的底部与下外通道的底部相连通;U形管具有底部相连通的内段和外段,内段位于下内通道中且内段的上端穿过过热器管板而与上内通道相连通,内段与内导流筒之间连接有多个上下分布的第一内折流板,内段与外导流筒之间连接有多个上下分布的第二内折流板,第一内折流板与第二内折流板在上下方向上交错设置,外段位于下外通道中且外段的上端穿过过热器管板而与上外通道相连通,外段与外导流筒之间连接有多个上下分布的第一外折流板,外段与过热器下壳之间连接有多个上下分布的第二外折流板,第一外折流板与第二外折流板在上下方向上交错设置。进一步地,上进口设置在过热器上壳的侧部,上出口设置在过热器上壳的顶部。进一步地,环形分隔板的上端与过热器上壳相连接且下端与过热器管板相连接。进一步地,上出口位于上内通道的上端。进一步地,下进口设置在过热器下壳的底部,下出口位于过热器下壳的上部。进一步地,内导流筒的上端与下内通道的上部相连通。进一步地,上进口为蒸汽进口,上出口为蒸汽出口。进一步地,下进口为高温的烟气或工艺气体进口,下出口为烟气或工艺气体出口。进一步地,多个U形管绕过热器的轴心线均匀分布。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用于高压锅炉的过热器,采取集中过热,热交换效率高,将蒸汽和高温烟气这两种物料集中的一个环形U型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简化了钢梁设计,提高了安全系数,同时节约占地面积,和制造成本。附图说明附图1为
技术介绍
中过热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用于高压锅炉的过热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101、过热器上壳;102、过热器下壳;103、上进口;104、上出口;105、环形分隔板;106、上外通道;107、上内通道;108、过热器管板;109、下进口;110、下出口;111、内导流筒;112、外导流筒;113、U形管;1131、内段;1132、外段;114、下内通道;115、下外通道;116、第一内折流板;117、第二内折流板;118、第一外折流板;119、第二外折流板;201、烟气进口;202、烟气出口;203、蒸汽进口;204、蒸汽出口;205、U形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附图3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用于高压锅炉的过热器,它包括相连接并过热器上壳101和过热器下壳102、连接在过热器上壳101和过热器下壳102之间的过热器管板108,过热器上壳101与过热器管板108之间形成上腔体,过热器下壳102与过热器管板108之间形成下腔体。过热器上壳101具有上进口103和上出口104,具体地,上进口103设置在过热器上壳101的侧部,上出口104设置在过热器上壳101的顶部。上腔体内设置有环形分隔板105,具体地,环形分隔板105的上端与过热器上壳101相连接且下端与过热器管板108相连接。环形分隔板105的外壁与过热器上壳101的内壁之间形成与上进口103相连通的上外通道106,环形分隔板105的内壁围绕形成与上出口104相连通的上内通道107。具体地,上出口位于上内通道107的上端。过热器下壳102具有下进口109和下出口110,具体地,下进口109设置在过热器下壳102的底部,下出口110位于过热器下壳102的上部。下腔体内设置有多个U形管113、上端与过热器管板108相连接的外导流筒112、自下而上插入外导流筒112的内导流筒111。内导流筒111的外壁与外导流筒112的内壁之间形成下内通道114,内导流筒111的下端与下进口109相连接且上端与下内通道114相连通。具体地,内导流筒111的上端与下内通道114的上部相连通。外导流筒112的外壁与过热器下壳102的内壁之间形成下外通道115,该下外通道115的上部与下出口110相连通,下内通道114的底部与下外通道115的底部相连通。多个U形管113绕过热器的轴心线均匀分布。每个U形管113具有底部相连通的内段1131和外段1132,内段1131位于下内通道114中且内段1131的上端穿过过热器管板108而与上内通道107相连通,内段1131与内导流筒111之间连接有多个上下分布的第一内折流板116,内段1131与外导流筒112之间连接有多个上下分布的第二内折流板117,第一内折流板116与第二内折流板117在上下方向上交错设置。外段1132位于下外通道115中且外段1132的上端穿过过热器管板108而与上外通道106相连通,外段1132与外导流筒112之间连接有多个上下分布的第一外折流板118,外段1132与过热器下壳102之间连接有多个上下分布的第二外折流板119,第一外折流板118与第二外折流板119在上下方向上交错设置。工作原理:上进口103为蒸汽进口,上出口为蒸汽出口,下进口109为高温的烟气或工艺气体进口,下出口110为烟气或工艺气体出口。饱和蒸汽通过上进口103进入过热器,经由上内通道106进入U形管113而与高温烟气或高温工艺气体进行热交换,先从上至下流经U形管113的外段1132,再从下至上流经U形管113的内段1131,然后进入上内通道107,从上出口104流出。焚烧炉或者工艺系统中过来的高温烟气或工艺气体,经下进口109进入过热器,从内导流筒111流到过热器管板108处,进入下内通道114,在第一内折流板116和第二内折流板117的作用下,高温烟气或工业气体在下内通道114内从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高压锅炉的过热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相连接并过热器上壳(101)和过热器下壳(102)、连接在所述过热器上壳(101)和过热器下壳(102)之间的过热器管板(108),所述过热器上壳(101)与过热器管板(108)之间形成上腔体,所述过热器下壳(102)与过热器管板(108)之间形成下腔体,所述的过热器上壳(101)具有上进口(103)和上出口(104),所述的上腔体内设置有环形分隔板(105),该环形分隔板(105)的外壁与过热器上壳(101)的内壁之间形成与所述上进口(103)相连通的上外通道(106),所述环形分隔板(105)的内壁围绕形成与所述上出口(104)相连通的上内通道(107);所述的过热器下壳(102)具有下进口(109)和下出口(110),所述的下腔体内设置有多个U形管(113)、上端与所述过热器管板(108)相连接的外导流筒(112)、自下而上插入所述外导流筒(112)的内导流筒(111),所述内导流筒(111)的外壁与所述外导流筒(112)的内壁之间形成下内通道(114),所述内导流筒(111)的下端与所述下进口(109)相连接且上端与所述下内通道(114)相连通,所述外导流筒(112)的外壁与所述过热器下壳(102)的内壁之间形成下外通道(115),该下外通道(115)的上部与所述下出口(110)相连通,所述下内通道(114)的底部与下外通道(115)的底部相连通;所述U形管(113)具有底部相连通的内段(1131)和外段(1132),所述内段(1131)位于所述下内通道(114)中且所述内段(1131)的上端穿过所述过热器管板(108)而与所述上内通道(107)相连通,所述内段(1131)与内导流筒(111)之间连接有多个上下分布的第一内折流板(116),所述内段(1131)与外导流筒(112)之间连接有多个上下分布的第二内折流板(117),所述第一内折流板(116)与第二内折流板(117)在上下方向上交错设置,所述外段(1132)位于所述下外通道(115)中且所述外段(1132)的上端穿过所述过热器管板(108)而与所述上外通道(106)相连通,所述外段(1132)与外导流筒(112)之间连接有多个上下分布的第一外折流板(118),所述外段(1132)与过热器下壳(102)之间连接有多个上下分布的第二外折流板(119),所述第一外折流板(118)与第二外折流板(119)在上下方向上交错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压锅炉的过热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相连接并过热器上壳(101)和过热器下壳(102)、连接在所述过热器上壳(101)和过热器下壳(102)之间的过热器管板(108),所述过热器上壳(101)与过热器管板(108)之间形成上腔体,所述过热器下壳(102)与过热器管板(108)之间形成下腔体,所述的过热器上壳(101)具有上进口(103)和上出口(104),所述的上腔体内设置有环形分隔板(105),该环形分隔板(105)的外壁与过热器上壳(101)的内壁之间形成与所述上进口(103)相连通的上外通道(106),所述环形分隔板(105)的内壁围绕形成与所述上出口(104)相连通的上内通道(107);所述的过热器下壳(102)具有下进口(109)和下出口(110),所述的下腔体内设置有多个U形管(113)、上端与所述过热器管板(108)相连接的外导流筒(112)、自下而上插入所述外导流筒(112)的内导流筒(111),所述内导流筒(111)的外壁与所述外导流筒(112)的内壁之间形成下内通道(114),所述内导流筒(111)的下端与所述下进口(109)相连接且上端与所述下内通道(114)相连通,所述外导流筒(112)的外壁与所述过热器下壳(102)的内壁之间形成下外通道(115),该下外通道(115)的上部与所述下出口(110)相连通,所述下内通道(114)的底部与下外通道(115)的底部相连通;所述U形管(113)具有底部相连通的内段(1131)和外段(1132),所述内段(1131)位于所述下内通道(114)中且所述内段(1131)的上端穿过所述过热器管板(108)而与所述上内通道(107)相连通,所述内段(1131)与内导流筒(111)之间连接有多个上下分布的第一内折流板(116),所述内段(1131)与外导流筒(112)之间连接有多个上下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刘恒大范中辉袁宁侠曹江波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江南锅炉压力容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