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7011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冷凝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中的换热管、两块分别设于壳体中的且用于一一对应地套设换热管两端的管板、分别设于壳体两端部的且用于一一对应地与换热管两端连通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设于壳体下侧的第二入口、设于壳体上侧的第二出口、设于壳体中的且位于第二入口正上方的防冲板、环接于第二入口内侧的且位于防冲板下方的筒体,筒体顶部高于壳体底部;壳体底部、筒体外侧周部和管板内侧之间构成用于储存冷凝液的储液槽;防冲板设于换热管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卧式冷凝器,壳体和换热管之间温差波动较少,冷凝器使用寿命较长。用寿命较长。用寿命较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冷凝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卧式冷凝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用于产品塔中高温蒸汽冷凝的冷凝器,一般是在壳程内通入高温蒸汽,在管程内通入冷却介质,通过冷却介质对高温蒸汽进行冷凝以实现对产品的回收。
[0003]现有技术中,管程两端分别连接冷却介质进出口,壳程两端分别连接高温蒸汽进出口,通过气液换热实现对高温蒸汽的降温冷凝。换热管上滴落的冷凝液通过壳体底部的开口进行收集。这种结构的冷凝器中,高温蒸汽流量不稳定时,壳程和管程之间温差波动频繁,导致换热管和管板之间应力变化频繁,使得两者之间的焊缝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卧式冷凝器,壳体和换热管之间温差波动较少,冷凝器使用寿命较长。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卧式冷凝器,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中的换热管、两块分别设于所述壳体中的且用于一一对应地套设所述换热管两端的管板、分别设于所述壳体两端部的且用于一一对应地与所述换热管两端连通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卧式冷凝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下侧的第二入口、设于所述壳体上侧的第二出口、设于所述壳体中的且位于所述第二入口正上方的防冲板、环接于所述第二入口内侧的且位于所述防冲板下方的筒体,所述筒体顶部高于所述壳体底部;
[0007]所述壳体底部、所述筒体外侧周部和所述管板内侧之间构成用于储存冷凝液的储液槽;
[0008]所述防冲板设于所述换热管下方。
[0009]优选地,所述防冲板用于将滴落的冷凝液导流至所述储液槽中,所述防冲板沿靠近所述壳体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防冲板用于连接所述壳体的侧部具有内凹的且用于允许冷凝液向下通过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内凹距离为3

5mm。
[0010]更优选地,所述防冲板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防冲板相对的另两侧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管板之间间隔设置。
[0011]更优选地,所述防冲板由两块互成角度的平板组成,所述平板沿靠近对应侧所述壳体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0012]更优选地,所述防冲板设于所述筒体的正上方,所述防冲板沿所述换热管长度延伸方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筒体的直径。
[0013]优选地,所述卧式冷凝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中的且用于套设所述换热管的支撑板,部分所述支撑板连接在所述壳体和所述防冲板之间。
[0014]更优选地,所述防冲板包括板本体、设于所述板本体下表面的加强筋。
[0015]优选地,所述第二入口呈筒形设置且连通在所述壳体下方,所述卧式冷凝器还包括环接于所述筒体外侧周部和所述第二入口内侧周部之间的环形连接板,所述环形连接板低于所述壳体底部。
[0016]更优选地,所述卧式冷凝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入口侧壁上的且开度可调的排液口。
[0017]优选地,所述第二入口位于所述壳体下侧的中心位置处,所述第二出口位于所述第二入口的正上方。
[0018]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卧式冷凝器,通过将第二入口设于壳体下侧,并在第二入口中设置上端高出壳体底部的筒体,在筒体外侧与管板内侧之间形成储液槽,由于冷凝液温度仍然较高,在壳体中维持一定高度的冷凝液能够缓解由于高温蒸汽流量不稳定导致壳体和换热管之间频繁的温差波动,降低换热管和管板之间的应力变化频次,冷凝器使用寿命较长。
附图说明
[0019]附图1为根据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卧式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2为根据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卧式冷凝器的剖视示意图;
[0021]附图3为附图2中防冲板的仰视图。
[0022]其中:1、壳体;2、换热管;3、管板;4、第一入口;5、第一出口;6、第二入口;7、第二出口;8、防冲板;81、凹陷部;82、加强筋;9、筒体;10、储液槽;11、支撑板;12、环形连接板;13、排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0024]参见图1

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卧式冷凝器,包括卧式的壳体1、设于壳体1中的换热管2、两块分别设于壳体1中的且用于一一对应地套设在换热管2两端的管板3、分别设于壳体1两端部的且用于一一对应地与换热管2两端连通的第一入口4和第一出口5。
[0025]参见图1所示,壳体1和换热管2分别平行于左右方向,换热管2有多条,均设于壳体1的上侧腔室中。管板3的直径与壳体1的内径相同,换热管2的端部穿过管板3并与管板3焊接。第一入口4设于左侧管板3的左端,第一出口5设于右侧管板3的右端。
[0026]上述卧式冷凝器还包括设于壳体1下侧的第二入口6、设于壳体1上侧的第二出口7、设于壳体1中的且位于第二入口6正上方的防冲板8、环接于第二入口6内侧的且位于防冲板8下方的筒体9,筒体9顶部高于壳体1底部。
[002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入口6位于壳体1下侧的中心位置处,第二出口7位于第二入口6的正上方。这里说的中心位置是指壳体1沿图1中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防冲板8设于第二入口6和第二出口7之间,用于防止高温蒸汽直冲换热管2,使高温蒸汽从防冲板8的左侧和右侧向上扩散,与换热管2换热后,未冷凝的高温蒸汽从第二出口7输出。
[0028]参见图1所示,第二入口6呈筒形设置且连通在壳体1下方,卧式冷凝器还包括环接于筒体9外侧周部和第二入口6内侧周部之间的环形连接板12,环形连接板12低于壳体1底部。第二入口6和筒体9同轴心线设置,防冲板8设于筒体9的正上方,防冲板8沿换热管2长度
延伸方向(即图1中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筒体9的直径。在本实施例中,防冲板8的左侧位于筒体9左侧的左方,防冲板8的右侧位于筒体9右侧的右方。通过这个设置,能够避免防冲板8上的冷凝液从其左右两侧回流至下方的产品塔中。
[0029]参见图1所示,壳体1底部、筒体9外侧周部和两侧管板3内侧之间构成用于储存冷凝液的储液槽10。该储液槽10中冷凝液的液位高度取决于筒体9向上高出壳体1底部的高度,该冷凝液储存在壳体1的下侧腔室中,用于缓解由于高温蒸汽流量不稳定导致壳体1和换热管2之间频繁的温差波动,减少换热管2和管板3之间的应力变化频次,避免两者之间的焊缝失效,提高冷凝器的使用寿命。
[0030]在本实施例中,卧式冷凝器还包括设于第二入口6侧壁上的且开度可调的排液口13,通过该排液口13回收冷凝液。参见图1所示,筒体9的外径小于第二入口6的内径,筒体9和第二入口6之间的环形缝隙中储有部分冷凝液,筒体9下侧产品塔中的高温蒸汽向上通过筒体9冲击防冲板8,冷凝液则通过第二入口6外侧的排液口13排出。通过调节排液口13的开度,来维持储液槽10中的液面高度。高温蒸汽流量越大,排液口13的开度越大,高温蒸汽流量越小,排液口13的开度越小。
[0031]参见图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冷凝器,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中的换热管、两块分别设于所述壳体中的且用于一一对应地套设所述换热管两端的管板、分别设于所述壳体两端部的且用于一一对应地与所述换热管两端连通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冷凝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下侧的第二入口、设于所述壳体上侧的第二出口、设于所述壳体中的且位于所述第二入口正上方的防冲板、环接于所述第二入口内侧的且位于所述防冲板下方的筒体,所述筒体顶部高于所述壳体底部;所述壳体底部、所述筒体外侧周部和所述管板内侧之间构成用于储存冷凝液的储液槽;所述防冲板设于所述换热管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冲板用于将滴落的冷凝液导流至所述储液槽中,所述防冲板沿靠近所述壳体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防冲板用于连接所述壳体的侧部具有内凹的且用于允许冷凝液向下通过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内凹距离为3

5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冲板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防冲板相对的另两侧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管板之间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徐启飞王维西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江南锅炉压力容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