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25847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30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结构,包括管板、开设于管板中的通孔、一端沿轴向内缩地穿设于通孔中的换热管、内凹地设于通孔中的环形槽、设于换热管一端的内圆锥端面,环形槽和换热管沿通孔的长度延伸方向排列,内圆锥端面沿换热管一端伸出管板的方向张开设置,换热管的另一端穿出通孔;连接结构还包括焊设于通孔、环形槽及内圆锥端面上的焊缝,焊缝沿通孔的轴心线方向呈流线型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结构,不仅能够避免介质在管端堵塞,还能够大幅增加焊缝的连接强度。强度。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管式换热器在石油、炼化及其它行业被广泛应用。现有技术中,管板和换热管焊接时,需要将换热管穿出管板,在两者之间填充焊缝。这种焊接结构对于高密度介质的高分子气体,例如聚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共聚物等,由于介质粘性大流动性差,存在易聚结的特性,传统结构的管式换热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介质会在管端聚集将换热管堵塞,设备需要停车清理,继续开车使用一段时间后聚结情况还会持续出现,大大影响了装置的正常运行,有些堵塞严重的设备只能报废处理。
[0003]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有通过将换热管内缩于管板中再进行焊接的结构,这种焊接结构虽然能够避免管端堵塞,但是管板和换热管之间的焊接牢固度较差,管式换热器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管板和换热器容易相互脱开,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结构,不仅能够避免介质在管端堵塞,还能够大幅增加焊缝的连接强度。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结构,包括管板、开设于所述管板中的通孔、一端沿轴向内缩地穿设于所述通孔中的换热管、内凹地设于所述通孔中的环形槽、设于所述换热管一端的内圆锥端面,所述环形槽和所述换热管沿所述通孔的长度延伸方向排列,所述内圆锥端面沿所述换热管一端伸出所述管板的方向张开设置,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穿出所述通孔;
[0007]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焊设于所述通孔、所述环形槽及所述内圆锥端面上的焊缝,所述焊缝沿所述通孔的轴心线方向呈流线型设置。
[0008]优选地,所述通孔未套设所述换热管的内圆周面中,靠近所述换热管的一侧用于连接所述焊缝,远离所述换热管的一侧沿所述通孔的轴心线方向呈流线型设置。
[0009]更优选地,所述焊缝的流线型母线和所述通孔的流线型母线均为圆弧,所述圆弧的半径为R。
[0010]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换热管内缩于所述通孔中的距离为R。
[0011]优选地,所述环形槽的内侧槽壁与所述内圆锥端面的最外端相互抵接。
[0012]更优选地,所述环形槽的内侧槽壁垂直于所述通孔的轴心线方向。
[0013]更优选地,所述环形槽的外侧槽壁与其内侧槽壁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40
°
≤α≤50
°

[0014]优选地,所述内圆锥端面与所述通孔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β,其中50
°
≤β≤70
°

[0015]优选地,所述环形槽的槽深为d,其中0.5≤d≤1.5mm。
[0016]优选地,所述焊缝的粗糙度为Ra,其中Ra≤0.8。
[001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结构,将换热管内缩于管板中,并使焊缝沿通孔的轴心线方向呈流线型设置,能够避免介质在换热管的管端堵塞;通过在通孔中设置环形槽,并将换热管的端面设置成内圆锥端面,能够增加两者与焊缝的接触面积和连接强度,提高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附图1为根据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管板与换热管的焊接结构剖视示意图(抛光后);
[0019]附图2为根据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管板与换热管的焊接结构剖视示意图(抛光前);
[0020]附图3为根据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1]其中:1、管板;2、通孔;3、换热管;31、内圆锥端面;4、环形槽;41、内侧槽壁;42、外侧槽壁;5、焊缝。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0023]参见图1

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结构,包括管板1、开设于管板1中的通孔2、左端(即图1中的左)沿轴向内缩地穿设于通孔2中的换热管3,换热管3的右端向右穿出管板1。管板1、通孔2和换热管3同轴心线设置,三者的轴心线均沿水平方向延伸。
[0024]参见图1所示,上述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结构,还包括径向内凹地设于通孔2中的环形槽4、设于换热管3左端的内圆锥端面31,环形槽4和换热管3沿通孔2的长度延伸方向排列,内圆锥端面31沿水平向左的方向张开设置,即内圆锥端面31的直径向左逐渐增大。
[0025]在本实施例中,换热管3左端与管板1左端之间的距离为R,R=11.2mm。也就是说,换热管3向右内缩于管板1中的距离为R。上述环形槽4与通孔2具有相同的轴心线,环形槽4的内侧槽壁41(即图3中的右侧槽壁)与内圆锥端面31的最外端(即图3中换热管3的最左端)相互抵接。环形槽4的内侧槽壁41垂直于通孔2的轴心线方向。
[0026]参见图1所示,上述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结构,还包括焊设于通孔2的内圆周面、环形槽4中以及内圆锥端面31上的焊缝5,该焊缝5沿通孔2的轴心线方向呈流线型设置。由于环形槽4的内侧槽壁41和内圆锥端面31的最外端相互抵接,焊缝5填满环形槽4后能够直接连接内圆锥端面31,使管板1和换热管3之间的连接强度更高。
[0027]通过在通孔2中设置环形槽4,能够增加管板1与焊缝5的接触面积和连接强度;通过将换热管3的端面设置成内圆锥端面31,能够增加换热管3与焊缝5的接触面积和连接强度,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管板1和换热管3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0028]参见图1所示,通孔2未套设换热管3的内圆周面,即换热管3向右内缩后,换热管3左侧裸露的长度为R的通孔2的内圆周面。其中靠近换热管3的一侧用于连接焊缝5,远离换热管3的一侧沿通孔2的轴心线方向呈流线型设置。
[0029]参见图1所示,焊缝5的流线型母线和通孔2的流线型母线均为圆弧,圆弧的半径为R。这里说的流线型母线以焊缝5为例,是指流线型母线绕通孔2的轴心线旋转一周,能够形成焊缝5的表面形状。通过这个设置,能够提高介质的流通性,进一步避免介质在管端堵塞。
[0030]上述环形槽4的外侧槽壁42(即图3中的左侧槽壁)与其内侧槽壁41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40
°
≤α≤50
°
;环形槽4的槽深为d,其中0.5≤d≤1.5mm。在本实施例中,α为45
°
,d=1mm,环形槽4沿凹陷方向逐渐收窄设置。
[0031]上述内圆锥端面31与通孔2的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β,其中50
°
≤β≤70
°
。在本实施例中,β为60
°
,即内圆锥端面31与竖直方向的角度为30
°

[0032]焊缝5抛光后,其表面粗糙度为Ra,其中Ra≤0.8。
[0033]以下具体阐述下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0034]参见图3所示,焊缝5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板、开设于所述管板中的通孔、一端沿轴向内缩地穿设于所述通孔中的换热管、内凹地设于所述通孔中的环形槽、设于所述换热管一端的内圆锥端面,所述环形槽和所述换热管沿所述通孔的长度延伸方向排列,所述内圆锥端面沿所述换热管一端伸出所述管板的方向张开设置,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穿出所述通孔;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焊设于所述通孔、所述环形槽及所述内圆锥端面上的焊缝,所述焊缝沿所述通孔的轴心线方向呈流线型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未套设所述换热管的内圆周面中,靠近所述换热管的一侧用于连接所述焊缝,远离所述换热管的一侧沿所述通孔的轴心线方向呈流线型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缝的流线型母线和所述通孔的流线型母线均为圆弧,所述圆弧的半径为R。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板与换热管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内缩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卉妍沈佑刚王琪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江南锅炉压力容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