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模组及车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7870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学模组及车灯,所述光学模组包括反射曲面、导光件以及遮光层;所述导光件位于所述反射曲面至少部分边缘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反射曲面覆盖区域之外;所述导光件的入光端设置有发光单元;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反射曲面的反射面一侧,所述遮光层上形成有遮光图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点-线-面”的概念,通过导光件将光源的点发光扩大成线发光,再将该线发光作为反射曲面的发光源,将线发光转变成面发光,使得反射曲线实现无孔且均匀发光;通过在反射曲面的反光面一侧设置遮光层,遮光层上形成有遮光图案,增强大面积均匀发光的光学膜模组的发光图案的设计灵活性,提升产品竞争力。

An Optical Module and Car 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模组及车灯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照明
,尤其涉及一种光学模组及车灯。
技术介绍
为了实现车灯的大面积发光,需要采用大反射腔结构。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光学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光学模组采用反射腔结构11,且采用灯泡10作为光源。但是以灯泡10作为光源,就需要在反射腔结构11比较中心的位置开一个灯泡孔,从造型效果来说,破坏了反射腔结构11的完整性;从点灯效果来说,灯泡孔周围有个黑色暗圈,破坏了整体的均匀性。因此,现有技术中的采用灯泡作为光源的方案存在无法均匀显示,显示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模组及车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学模组的反射腔需要开孔及出光不均匀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模组,该光学模组包括反射曲面、导光件以及遮光层;所述导光件位于所述反射曲面至少部分边缘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反射曲面覆盖区域之外;所述导光件的入光端设置有发光单元;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反射曲面的反射面一侧,所述遮光层上形成有遮光图案。可选的,所述导光件首尾两端的连线的延伸方向为设定方向,所述导光件在所述设定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反射曲面在所述设定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可选的,所述导光件的形状和与所述导光件对应部分的所述反射曲面的边缘形状相同。可选的,所述导光件与所述反射曲面之间的距离为L1,其中0.5mm≤L1≤3mm。可选的,所述反射曲面由多个平面和/或曲面顺次平滑相接而成。可选的,所述遮光层上形成有多个遮光图案,每个所述遮光图案沿第一方向延伸,多个所述遮光图案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遮光层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延伸长度为L2,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延迟长度为L3,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且L2≥25mm,L3≥25mm。可选的,所述遮光层包括基板层以及位于所述基板层一侧的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上通过镭雕技术形成有遮光图案。可选的,所述遮光图案包括条状图案。可选的,所述发光单元包括LED发光单元。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灯,该车灯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光学模组以及设置在所述光学模组外部的壳体。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模组及车灯,光学模组包括反射曲面、导光件以及遮光层,通过在导光件的入光端设置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可以为点光源,如此发光单元发光的点光源经过导光件后转化为线光源;同时,反射曲面为对光进行反射的曲面,设置导光件位于反射曲面至少部分边缘的一侧,且位于反射曲面覆盖区域之外,以发光单元和导光件作为反射曲面的光源,如此,反射曲面可以将线光源进一步转化为面光源,实现大面积均匀发光的目的;同时发光单元以及导光件设置于反射曲面的外部,避免了在反射曲面上开孔,保证了反射曲面的完整性;并且,通过在反射曲面的反光面一侧设置遮光层,遮光层上形成有遮光图案,增强大面积均匀发光的光学膜模组的发光图案的设计灵活性,提升产品竞争力。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光学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模组中发光单元、导光件和反射曲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模组中一种遮光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模组中另一种遮光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模组中又一种遮光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模组中发光单元、导光件和反射曲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模组中遮光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模组可以包括反射曲面101、导光件102以及遮光层103;导光件102位于反射曲面101至少部分边缘的一侧,且位于反射曲面101覆盖区域之外;导光件102的入光端设置有发光单元104;遮光层103位于反射曲面101的反射面一侧,遮光层103上形成有遮光图案105。示例性的,通过在导光件102的入光端设置发光单元104,发光单元104可以为点光源,如此发光单元104发光的点光源经过导光件102后转化为线光源。同时,反射曲面101为对光进行反射的曲面,设置导光件102位于反射曲面101至少部分边缘的一侧,且位于反射曲面101覆盖区域之外,以发光单元104和导光件102作为反射曲面101的光源,如此,反射曲面101可以将线光源进一步转化为面光源。同时,设置导光件102位于反射曲面101至少部分边缘的一侧,且位于反射曲面101的覆盖区域之外,是为了避免导光件102阻挡反射曲面101反射的部分光线,造成出光不均匀;同时还可以避免在反射曲面101上开孔,保证了反射曲面101的完整性。进一步的,通过在反射曲面101的反射面一侧设置遮光层103,并且遮光层103上形成有遮光图案105,保证经反射曲面101反射后的光线照射至遮光层103上,通过遮光层103上的遮光图案105实现光学模组的图案化发光;并且通过遮光图案105的多样化设计,实现发光模组发光图案的多样化。在发光模组大面积均匀发光的前提下,实现发光模组造型设计的多样化。综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模组,通过在导光件的入光端设置发光单元,保证发光单元发光的点光源经过导光件后转化为线光源;同时,设置导光件位于反射曲面至少部分边缘的一侧,且位于反射曲面覆盖区域之外,以发光单元和导光件作为反射曲面的光源,保证反射曲面可以将线光源进一步转化为面光源,实现大面积均匀发光的目的;同时发光单元以及导光件设置于反射曲面的外部,避免了在反射曲面上开孔,保证了反射曲面的完整性;并且,通过在反射曲面的反光面一侧设置遮光层,遮光层上形成有遮光图案,增强大面积均匀发光的光学膜模组的发光图案的设计灵活性,提升产品竞争力。可选的,可以设定导光件102首尾两端的连线的延伸方向为设定方向,导光件102在设定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大于或者等于反射曲面101在设定方向上的投影长度。示例性的,设置导光件102在设定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大于或者等于反射曲面101在设定方向上的投影长度,是为了反射曲面101的不同区域均能被导光件102照射到,使出光更均匀。可选的,继续参考图3所示,导光件102的形状和与导光件102对应部分的反射曲面101的边缘形状可以相同。示例性的,导光件102的形状和反射曲面101的边缘形状相同,从导光件102出射的线特征光可以更加均匀地照射至发射曲面101上,保证反射曲面101接收光线的均匀性,保证光学模组出光效果更好。可选的,导光件102与反射曲面101之间的距离为L1,其中0.5mm≤L1≤3mm。继续参见图3,合理设置导光件102与反射曲面101之间的距离,不仅可以保证导光件102不会阻挡反射曲面101反射的部分光线,还可以保证导光件102出射的光线更好照射到反射曲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曲面、导光件以及遮光层;所述导光件位于所述反射曲面至少部分边缘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反射曲面覆盖区域之外;所述导光件的入光端设置有发光单元;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反射曲面的反射面一侧,所述遮光层上形成有遮光图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曲面、导光件以及遮光层;所述导光件位于所述反射曲面至少部分边缘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反射曲面覆盖区域之外;所述导光件的入光端设置有发光单元;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反射曲面的反射面一侧,所述遮光层上形成有遮光图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首尾两端的连线的延伸方向为设定方向,所述导光件在所述设定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反射曲面在所述设定方向上的投影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的形状和与所述导光件对应部分的所述反射曲面的边缘形状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与所述反射曲面之间的距离为L1,其中0.5mm≤L1≤3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霞张腾陈晟明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