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视化实时成像聚焦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分析检测
,具体涉及可视化实时成像聚焦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在20世纪70年代由Diebold和Zare首次提出激光诱导荧光检测(LIF)与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用于黄曲霉素B1、B2、G1和G2的分离分析。采用激光作为激发光源有其独特的优势,激光具有单色性好,聚光性强等特点,可将光束聚焦到一个非常小的区域,光子流量高,从而大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目前,LIF检测器是灵敏度最高的检测器之一,它适用于微小体积样品检测,可与毛细管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微流控芯片色谱分析等多种毛细管或微芯片分离技术联用。许多样品都能自发产生荧光或通过衍生产生荧光以达到荧光检测的目的,因此LIF检测器成为了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首选技术之一,在食品、药物、环境污染物、核酸、蛋白质、细胞等分析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LIF检测器主要由光源、光学系统、检测池和光检测元件组成。为了达到高灵敏的检测,LIF检测系统尽可能高效地激发荧光发射和收集荧光信号,并降低背景信号的干扰。检测池壁、荧光、洗脱液的瑞利散射和拉曼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视化实时成像聚焦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能实现毛细管或芯片检测窗口聚焦位置的可视化校准及实时在线显示;所述可视化实时成像聚焦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采用共聚焦型结构,由激光光路、荧光收集光路和成像校准光路三个光路构成;发光二极管(LED)(13)、滤光片(14)、光阑(15)、物镜(5)、第一二向色镜(6)、第二二向色镜(7)、反射镜(16)在同一纵轴上;光泵半导体激光器(1)、中性密度滤光片(2)、激光滤光片(3)、柱透镜(4)和第一二向色镜(6)依次光路连接且同在第一横轴上,与物镜(5)一起构成激光光路;硅雪崩光电二极管(11)、狭缝空间滤光片(1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化实时成像聚焦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能实现毛细管或芯片检测窗口聚焦位置的可视化校准及实时在线显示;所述可视化实时成像聚焦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采用共聚焦型结构,由激光光路、荧光收集光路和成像校准光路三个光路构成;发光二极管(LED)(13)、滤光片(14)、光阑(15)、物镜(5)、第一二向色镜(6)、第二二向色镜(7)、反射镜(16)在同一纵轴上;光泵半导体激光器(1)、中性密度滤光片(2)、激光滤光片(3)、柱透镜(4)和第一二向色镜(6)依次光路连接且同在第一横轴上,与物镜(5)一起构成激光光路;硅雪崩光电二极管(11)、狭缝空间滤光片(10)、透镜(9)、带通滤光片(8)与第二二向色镜(7)依次光路连接且同在第二横轴上,与物镜(5)和第一二向色镜(6)共同构成荧光收集光路;摄像机(18)、透镜(17)、反射镜(16)依次光路连接且同在第三横轴上,与LED(13)、滤光片(14)、光阑(15)、物镜(5)、第一二向色镜(6)、第二二向色镜(7)共同构成成像校准光路。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化实时成像聚焦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光路由光泵半导体激光器(1)作为激光光源,从激光器(1)发出的激光光束依次经过中性密度滤光片(2)、激光滤光片(3)、柱面透镜(4)光学元件,通过第一二向色镜(6)反射后由物镜(5)聚焦,在检测窗口位置激发含荧光的样品产生荧光信号;其中中性密度滤光片(2)将激光强度衰减,与激光器波长相匹配的激光滤光片(3)对激光光束进行纯化,柱面透镜(4)沿一维方向将激光光束由圆形光斑整形成线型光斑。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化实时成像聚焦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收集光路是先经物镜(5)收集荧光信号,穿过第一二向色镜(6)后被第二二向色镜(7)反射,然后经与检测物质发射波长相匹配的带通滤光片(8)滤除发射荧光以外的杂散光后通过透镜(9)聚焦,再经狭缝空间滤光片(10)进一步滤除杂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广生,张文美,刘蕾,周颖燕,蒲巧生,汪夏燕,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