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5256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7 0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手机壳,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壳本体,安装在外壳上;控温层,设置在壳本体内,用于调控手机的温度;其中,控温层由相变蓄能材料制成。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手机壳,因为包括控温层、固定层以及壳本体,控温层设置在壳本体内,由相变蓄能材料制成,该相变蓄能材料由于蓄能密度较高,手机在高温环境工作时,相变蓄能材料吸收手机的热量,保证手机在最佳温区工作;手机在低温环境工作时,相变蓄能材料反向为手机加热,保证手机在最佳温区工作。所以控温层具有调控手机温度的作用,并且满足手机在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状态下的正常使用的要求。

A Mobile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机壳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机及其相应设备的控温领域,具体涉及手机壳。
技术介绍
在国家通讯网络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手机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但是目前流行的智能手机普遍存在问题:手机的散热性能不理想。即,手机在使用时温度过高,若不采取控温措施,温度可达到或超过手机内部的电子元件所允许的工作温区,手机将因高温受到损坏或进行停机保护;当环境温度很低时,手机内的电子元件同样会因为低温受到损坏或进行停机保护。以上两种情况均会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因此如何对手机进行控温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解决上述问题的常用方法是:在手机内布置导热片、热管或者直接通过自然通风为其散热控温。但是,这种方法无法解决手机在低温环境工作时所遇到的问题。此外,常用的导热片和热管是由铝合金、铜以及陶瓷等材料制成,铝合金散热技术成熟但工艺过程复杂;陶瓷生产工艺主要是烧结,生产周期过长,并且比较脆,成本高;铜质材料虽然各项性能均有优势,但其加工技术复杂,成本高。为了解决导热片或导热管的材料所出现的上述问题,有人提出通过石墨烯材质的导热片或导热管对手机高温元件进行散热,而石墨烯制作技术不成熟且成本较高。低温环境时以上所有方式均无法满足手机正常的工作需求。综上,传统散热方式主要不能满足手机在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状态下的正常使用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手机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手机壳,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壳本体,安装在外壳上;控温层,设置在壳本体内,用于调控手机的温度;其中,控温层由相变蓄能材料制成。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手机壳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固定层,设置在壳本体和控温层之间,用于辅助固定控温层,固定层由铝塑材料制成。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手机壳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控温层用于将手机的温度控制在28°~30°之间。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手机壳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固定层的表面设置有凹凸条纹。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手机壳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相变蓄能材料为水氯化钙、硫酸钠、溴化钙以及氟化钙中的任意一种。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手机壳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壳本体为由五个平面组成的空心长方体形状。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手机壳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手机为智能机。专利技术的作用与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手机壳,因为包括控温层、固定层以及壳本体,控温层设置在壳本体内,由相变蓄能材料制成,该相变蓄能材料由于蓄能密度较高,手机在高温环境工作时,相变蓄能材料吸收手机的热量,保证手机在最佳温区工作;手机在低温环境工作时,相变蓄能材料反向为手机加热,保证手机在最佳温区工作。所以控温层具有调控手机温度的作用,并且满足手机在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状态下的正常使用的要求。此外,因为壳本体安装在手机外壳上,该壳本体与普通手机壳形状类似,可以将手机的全部侧面和背面进行完全包裹,所以具有与传统手机壳相同的物理保护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手机壳作具体阐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手机壳100用于安装在手机上,从而调控手机的温度,具有外壳,包括:壳本体10、固定层20以及控温层30。壳本体10用于安装在手机外壳上,该壳本体10包括第一平面11、第二平面12、第三平面13、第四平面14以及第五平面15,第二平面12、第三平面13、第四平面14以及第五平面15顺次连接并均与第一平面11相连接,五个平面包围形成用于容纳手机的容纳空间,五个平面组成空心长方体状(与普通手机壳形状类似)。第一平面11与手机外壳的底面的形状、尺寸相匹配,第二平面12和第四平面14与分别设置在手机外壳的两个相对长侧面的形状尺寸相同,第三平面13和第五平面15分分别与设置在手机外壳的两个相对短侧面的形状尺寸相同,因此该壳本体10可以将手机的侧面和底面进行完全包裹。固定层20为片状,远离壳本体10的一面为凹凸条纹面,与壳本体10接触且相连接的一面为平面。固定层20可以仅固定在第一平面11上,也可以固定在第一平面11、第二平面12、第三平面13、第四平面14以及第五平面15上。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层20固定在第一平面11、第二平面12、第三平面13、第四平面14以及第五平面15上。固定层20由铝塑材料制成。控温层20为片状,一面完全固定在固定层10上,另一面用于与手机外壳完全接触,控温层20由相变储能材料制成。该相变蓄能材料用于控制手机温度。该相变蓄能材料由于蓄能密度较高,手机在高温环境工作时,相变蓄能材料吸收手机的热量,保证手机在最佳温区工作;手机在低温环境工作时,相变蓄能材料反向为手机加热,保证手机在最佳温区工作。该相变蓄能材料为氯化钙(CaCl2·6H2O)、硫酸钠(Na2SO4·10H2O)、溴化钙(CaBr2·6H2O)以及氟化钙(CaF2)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实施例中相变蓄能材料为氯化钙(CaCl2·6H2O)。控温层用于将手机的温度控制在28°~30°之间。手机为智能机。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手机壳,因为包括壳本体10、固定层20以及控温层30,控温层30设置在壳本体10内,由相变蓄能材料制成,该相变蓄能材料由于蓄能密度较高,手机在高温环境工作时,相变蓄能材料吸收手机的热量,保证手机在最佳温区工作;手机在低温环境工作时,相变蓄能材料反向为手机加热,保证手机在最佳温区工作。所以控温层具有调控手机温度的作用,并且满足手机在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状态下的正常使用的要求。此外,因为壳本体10安装在手机外壳上,该壳本体10与普通手机壳形状类似,可以将手机的全部侧面和背面进行完全包裹,所以具有与传统手机壳相同的物理保护效果。另外,因为固定层20设置在壳本体10和控温层30之间,为片状铝塑材料,该固定层20与壳本体和控温层30材料完全相接触并连接在一起,所以固定层20具有辅助固定控温层30的位置和形状的作用。进一步地,因为控温层30用于将手机的温度控制在28°~30°之间,所以手机内部的电子元件可以达到理想的工作温度,手机将不会因为环境温度很高时,受到损坏或进行停机保护;也不会因为当环境温度很低时,手机内的电子元件因为低温受到损坏或进行停机保护。进一步地,因为固定层的表面做凹凸条纹状的肋化处理有利于散热。上述实施方式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机壳,用于安装在手机上,从而调控手机的温度,具有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本体,安装在所述外壳上;控温层,设置在所述壳本体内,用于调控所述手机的温度;其中,所述控温层由相变蓄能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壳,用于安装在手机上,从而调控手机的温度,具有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本体,安装在所述外壳上;控温层,设置在所述壳本体内,用于调控所述手机的温度;其中,所述控温层由相变蓄能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温层用于将所述手机的温度控制在28°~3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相变蓄能材料为水氯化钙、硫酸钠、溴化钙以及氟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赵文莉李保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