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机、线路板的支撑机构及支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54679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2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曝光机、线路板的支撑机构及支撑方法,线路板的支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线路板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1,获取支撑本体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2,获取辅助支撑件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3;若L1≤(L2+L3),则所述支撑本体支撑所述线路板;若(L2+nL3)<L1≤(L2+(n+1)L3),则n个所述辅助支撑件移动至与所述支撑本体配合形成第一支撑部并利用所述第一支撑部支撑所述线路板,其中,n为正整数,且n大于等于1。所述线路板的支撑机构及支撑方法能够保证线路板在定位时不会发生变形和弯曲;如此,采用所述线路板的支撑机构及支撑方法的曝光机,曝光质量好,产品良率高。

Support mechanism and support method of exposure machine and circuit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曝光机、线路板的支撑机构及支撑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路板曝光
,具体涉及一种曝光机、线路板的支撑机构及支撑方法。
技术介绍
线路板输送至曝光机的曝光元件进行曝光之前,需对线路板进行准确的定位。传统的方式为采用夹持组件对线路板的侧边进行夹持以对线路板进行定位。利用夹持组件对线路板的侧边进行夹持定位,当线路板的尺寸发生变化时,由于线路板的侧边被夹持时,整个线路板处于悬空状态,极易导致线路板发生弯曲或变形,从而影响曝光质量和产品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曝光机、线路板的支撑机构及支撑方法,所述线路板的支撑机构及支撑方法能够保证线路板在定位时不会发生变形和弯曲;如此,采用所述线路板的支撑机构及支撑方法的曝光机,曝光质量好,产品良率高。其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线路板的支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线路板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1,获取支撑本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2,获取辅助支撑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3;若L1≤(L2+L3),则所述支撑本体支撑所述线路板;若(L2+nL3)<L1≤(L2+(n+1)L3),则n个所述辅助支撑件移动至与所述支撑本体配合形成第一支撑部并利用所述第一支撑部支撑所述线路板,其中,n为正整数,且n大于等于1。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若L1≤(L2+L3),则所述支撑本体支撑所述线路板的步骤中,包括:若L1≤L2,则所述支撑本体支撑所述线路板;若L2<L1≤(L2+L3),则一个所述辅助支撑件移动至与所述支撑本体配合形成第二支撑部,并利用所述第二支撑部支撑所述线路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若L1≤(L2+L3),则所述支撑本体支撑所述线路板的步骤中,还包括:使所述支撑本体移动,直至使所述支撑本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线路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心轴线重合或近似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若(L2+nL3)<L1≤(L2+(n+1)L3),则n个所述辅助支撑件移动至与所述支撑本体配合形成第一支撑部并利用所述第一支撑部支撑所述线路板的步骤中,还包括:第(n+1)个所述辅助支撑件移动至与所述支撑本体、n个所述辅助支撑件配合形成第三支撑部并利用所述第三支撑部支撑所述线路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若(L2+nL3)<L1≤(L2+(n+1)L3),则n个所述辅助支撑件移动至与所述支撑本体配合形成第一支撑部并利用所述第一支撑部支撑所述线路板的步骤中,还包括:使所述第一支撑部移动,直至使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线路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心轴线重合或近似重合。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线路板的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本体,所述支撑本体设有用于支撑线路板的第一支撑面;辅助支撑组件,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辅助支撑件,所述辅助支撑件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线路板的第二支撑面;及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的数量与所述辅助支撑件的数量相对应,且一个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一个所述辅助支撑件移动,使每个所述辅助支撑件均能够移动至将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配合形成用于支撑所述线路板的支撑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线路板的支撑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本体及所述辅助支撑组件沿第一方向往复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线路板的支撑机构还包括长度检测组件,所述长度检测组件用于对所述线路板、所述支撑本体、所述辅助支撑件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进行检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面上设有用于吸附所述线路板的第一吸附孔;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面上设有用于吸附所述线路板的第二吸附孔。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曝光机,包括定位机构、曝光机构及所述的线路板的支撑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对支撑机构上的线路板进行定位,所述曝光机构用于对所述定位机构上的线路板进行曝光。上述实施例的曝光机、线路板的支撑机构及支撑方法,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能够防止线路板在利用定位机构进行定位过程中发生变形或弯曲。(2)、能够使得线路板的两侧尽可能少的伸出支撑本体外,使得线路板的两侧受力均衡,也避免线路板的侧边出现下垂的问题,并便于夹持组件等定位机构对线路板进行夹持定位。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线路板的支撑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曝光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曝光机的线路板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曝光机的线路板的支撑机构的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曝光机的线路板的支撑机构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的曝光机的线路板的支撑机构的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曝光机的线路板的支撑机构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的曝光机的线路板的支撑机构的再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曝光机的线路板的支撑机构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2的曝光机的线路板的支撑机构的还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曝光机的线路板的支撑机构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曝光机,100、支撑本体,110、第一支撑面,111、第一吸附孔,200、辅助支撑件,210、第二支撑面,211、第二吸附孔,300、第一驱动件,400、第二驱动件,500、定位机构,600、曝光机构,1000、线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或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它们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固定方式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转动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约束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等类似用语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线路板1000的支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线路板1000在第一方向(如图2及图5的A方向所示)上的长度L1,获取支撑本体10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2,获取辅助支撑件20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3。如此,在线路板1000送入曝光机10进行曝光之前,预先对线路板100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1、支撑本体10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2以及辅助支撑件20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3进行获取,方便后续在第一方向上选择准确数量的辅助支撑件200与支撑本体100进行配合,能够对线路板1000进行有效的支撑,避免线路板1000在后续定位的过程中发生变形或弯曲。具体地,对线路板100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路板的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线路板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1,获取支撑本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2,获取辅助支撑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3;若L1≤(L2+L3),则所述支撑本体支撑所述线路板;若(L2+nL3)<L1≤(L2+(n+1)L3),则n个所述辅助支撑件移动至与所述支撑本体配合形成第一支撑部并利用所述第一支撑部支撑所述线路板,其中,n为正整数,且n大于等于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路板的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线路板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1,获取支撑本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2,获取辅助支撑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3;若L1≤(L2+L3),则所述支撑本体支撑所述线路板;若(L2+nL3)<L1≤(L2+(n+1)L3),则n个所述辅助支撑件移动至与所述支撑本体配合形成第一支撑部并利用所述第一支撑部支撑所述线路板,其中,n为正整数,且n大于等于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板的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L1≤(L2+L3),则所述支撑本体支撑所述线路板的步骤中,包括:若L1≤L2,则所述支撑本体支撑所述线路板;若L2<L1≤(L2+L3),则一个所述辅助支撑件移动至与所述支撑本体配合形成第二支撑部,并利用所述第二支撑部支撑所述线路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路板的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L1≤(L2+L3),则所述支撑本体支撑所述线路板的步骤中,还包括:使所述支撑本体移动,直至使所述支撑本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线路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心轴线重合或近似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板的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L2+nL3)<L1≤(L2+(n+1)L3),则n个所述辅助支撑件移动至与所述支撑本体配合形成第一支撑部并利用所述第一支撑部支撑所述线路板的步骤中,还包括:第(n+1)个所述辅助支撑件移动至与所述支撑本体、n个所述辅助支撑件配合形成第三支撑部并利用所述第三支撑部支撑所述线路板。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线路板的支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L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平强梅文辉汪孝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新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