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4338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以便在不确保实际变速比算出用转速的检测精度时,维持最低位侧变速比而不使次级推力不必要地提高。在不确保实际变速比算出用转速的检测精度时,基于实际变速比是否为最低位侧变速比的判定结果及带部输入转矩是否为规定输入转矩以上的判定结果,设定次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及初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由此,能够设定降低初级推力的初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或者,设定提高次级推力的次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或不使次级推力不必要地提高的次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因此,能够维持最低位侧变速比而不会不必要地提高次级推力。

Control Device of Power Transfer Device f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无级变速机构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所述无级变速机构设置于动力源与驱动轮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
技术介绍
公知有具备无级变速机构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所述无级变速机构具有初级带轮、次级带轮及卷挂于各所述带轮之间的传递部件并向驱动轮侧传递动力源的动力。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辆用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就是这样的装置。在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判定为不确保在算出无级变速机构的实际变速比时使用的转速的检测精度时,在实际变速比已经成为最低位侧变速比的情况下,通过将用于实现最低位侧变速比的初级带轮的推力降低与控制偏差对应的量,从而维持最低位侧变速比,另一方面,在实际变速比尚未成为最低位侧变速比的情况下,通过将用于实现最低位侧变速比的次级带轮的推力提高与控制偏差对应的量,从而使变速比向最低位侧变速比变化。此外,变速比是“输入侧的旋转构件的转速/输出侧的旋转构件的转速”。例如,所述无级变速机构的变速比是“初级带轮的转速/次级带轮的转速”。另外,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变速比是“传递动力源的动力的输入旋转构件的转速/向驱动轮输出动力的输出旋转构件的转速”。变速比中的高位侧是作为变速比变小的一侧的高车速侧。变速比中的低位侧是作为变速比变大的一侧的低车速侧。例如,所述最低位侧变速比是成为车速最低侧的最低车速侧的变速比,是变速比成为最大的值的最大变速比。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017536号另外,当考虑能量消耗量的降低时,用于实现目标变速比的初级带轮的推力、次级带轮的推力优选在能够防止传递部件的滑动的范围内不过度变大。因此,在向无级变速机构的输入转矩较小时,减小用于实现最低位侧变速比的初级带轮的推力。因此,将初级带轮的推力降低与控制偏差对应的量的余地有时会消失。当不能够将用于实现最低位侧变速比的初级带轮的推力降低与控制偏差对应的量时,有可能不能维持最低位侧变速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将以上情况作为背景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处于不确保在算出无级变速机构的实际变速比时使用的转速的检测精度的状态时,能够维持最低位侧变速比而不使次级带轮的推力不必要地提高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作为第一专利技术的要旨在于:(a)一种具备无级变速机构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所述无级变速机构具有初级带轮、次级带轮及卷挂于各所述带轮之间的传递部件并向驱动轮侧传递动力源的动力,所述控制装置包括:(b)检测精度判定部,所述检测精度判定部判定是否是不确保在算出所述无级变速机构的实际变速比时使用的转速的检测精度的状态;(c)最低位判定部,所述最低位判定部判定所述无级变速机构的实际变速比是否为最低位侧变速比;(d)输入转矩判定部,所述输入转矩判定部判定向所述无级变速机构的输入转矩是否为规定输入转矩以上;以及(e)变速控制部,所述变速控制部基于向所述无级变速机构的输入转矩算出实现所述无级变速机构的目标变速比的推力比,所述推力比是由所述初级带轮的液压致动器赋予的夹压所述传递部件的所述初级带轮的推力与由所述次级带轮的液压致动器赋予的夹压所述传递部件的所述次级带轮的推力之比,(f)所述变速控制部在判定为是不确保所述转速的检测精度的状态时,基于所述实际变速比是否为所述最低位侧变速比的判定结果及所述输入转矩是否为所述规定输入转矩以上的判定结果,以实现所述目标变速比的推力比为基本值设定次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及初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所述次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是基于所述初级带轮的推力算出所述次级带轮的推力时使用的推力比,所述初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是基于所述次级带轮的推力算出所述初级带轮的推力时使用的推力比。另外,第二专利技术为:在所述第一专利技术记载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中,所述变速控制部在判定为所述实际变速比是所述最低位侧变速比且判定为所述输入转矩是所述规定输入转矩以上的情况下,设定实现所述目标变速比的推力比作为所述次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并且设定比实现所述目标变速比的推力比容易执行所述无级变速机构的降档的推力比作为所述初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另外,第三专利技术为:在所述第一专利技术或第二专利技术记载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中,所述变速控制部在判定为所述实际变速比是所述最低位侧变速比且判定为所述输入转矩不是所述规定输入转矩以上的情况下,设定比实现所述目标变速比的推力比容易执行所述无级变速机构的降档的推力比作为所述次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并且设定比实现所述目标变速比的推力比容易执行所述无级变速机构的降档的推力比作为所述初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另外,第四专利技术为:在所述第一专利技术至第三专利技术中的任一个记载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中,所述变速控制部在判定为所述实际变速比不是所述最低位侧变速比,且判定为所述目标变速比是所述最低位侧变速比且所述输入转矩是所述规定输入转矩以上的情况下,设定实现所述目标变速比的推力比作为所述次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并且设定实现所述目标变速比的推力比作为所述初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另外,第五专利技术为:在所述第一专利技术至第四专利技术中的任一个记载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中,所述变速控制部在判定为所述实际变速比不是所述最低位侧变速比,且判定为所述目标变速比是所述最低位侧变速比且所述输入转矩不是所述规定输入转矩以上的情况下,设定比实现所述目标变速比的推力比容易执行所述无级变速机构的降档的推力比作为所述次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并且设定比实现所述目标变速比的推力比容易执行所述无级变速机构的降档的推力比作为所述初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另外,第六专利技术为:在所述第一专利技术至第五专利技术中的任一个记载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中,所述变速控制部在判定为所述实际变速比不是所述最低位侧变速比且判定为所述目标变速比不是所述最低位侧变速比的情况下,设定实现所述目标变速比的推力比作为所述次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并且设定实现所述目标变速比的推力比作为所述初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另外,第七专利技术为:在所述第二专利技术、第三专利技术及第五专利技术中的任一个记载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中,设定比实现所述目标变速比的推力比容易执行所述无级变速机构的降档的推力比是指设定与实现所述目标变速比的推力比相比增大所述初级带轮的推力与所述次级带轮的推力之差的推力比。另外,第八专利技术为:在所述第一专利技术至第七专利技术中的任一个记载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中,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具备多个动力传递路径,所述多个动力传递路径并列设置于传递所述动力源的所述动力的输入旋转构件与向所述驱动轮输出所述动力的输出旋转构件之间,并能够从所述输入旋转构件向所述输出旋转构件分别传递所述动力,所述多个动力传递路径具有第一动力传递路径和第二动力传递路径,所述第一动力传递路径是通过第一卡合装置的卡合而形成并经由具有档位的齿轮机构的动力传递路径,所述第二动力传递路径是通过第二卡合装置的卡合而形成并经由所述无级变速机构的动力传递路径。另外,第九专利技术为:在所述第八专利技术记载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中,所述输入转矩判定部还判定所述第二卡合装置是否为完全卡合的状态,所述变速控制部在判定为所述第二卡合装置是完全卡合的状态的情况下,设定基于所述输入转矩是否为所述规定输入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6)的控制装置(90),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6)具备无级变速机构(24),所述无级变速机构(24)具有初级带轮(60)、次级带轮(64)及卷挂于各所述带轮之间的传递部件(66)并向驱动轮(14)侧传递动力源(12)的动力,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6)的控制装置(90)的特征在于,包括:检测精度判定部(96),所述检测精度判定部(96)判定是否是不确保在算出所述无级变速机构(24)的实际变速比(γcvt)时使用的转速(Npri、Nsec)的检测精度的状态;最低位判定部(98),所述最低位判定部(98)判定所述无级变速机构(24)的实际变速比(γcvt)是否为最低位侧变速比(γmax);输入转矩判定部(99),所述输入转矩判定部(99)判定向所述无级变速机构(24)的输入转矩(Tb)是否为规定输入转矩(Tbf)以上;以及变速控制部(94),所述变速控制部(94)基于向所述无级变速机构(24)的输入转矩(Tb)算出实现所述无级变速机构(24)的目标变速比(γcvttgt)的推力比(τ),所述推力比(τ)是由所述初级带轮(60)的液压致动器(60c)赋予的夹压所述传递部件(66)的所述初级带轮(60)的推力(Win)与由所述次级带轮(64)的液压致动器(60c)赋予的夹压所述传递部件(66)的所述次级带轮(64)的推力(Wout)之比,所述变速控制部(94)在判定为是不确保所述转速(Npri、Nsec)的检测精度的状态时,基于所述实际变速比(γcvt)是否为所述最低位侧变速比(γmax)的判定结果及所述输入转矩(Tb)是否为所述规定输入转矩(Tbf)以上的判定结果,以实现所述目标变速比(γcvttgt)的推力比(τ0)为基本值(τ0)设定次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τin)及初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τout),所述次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τin)是基于所述初级带轮(60)的推力(Win)算出所述次级带轮(64)的推力(Wout)时使用的推力比(τ),所述初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τout)是基于所述次级带轮(64)的推力(Wout)算出所述初级带轮(60)的推力(Win)时使用的推力比(τ)。...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7 JP 2017-2524121.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6)的控制装置(90),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6)具备无级变速机构(24),所述无级变速机构(24)具有初级带轮(60)、次级带轮(64)及卷挂于各所述带轮之间的传递部件(66)并向驱动轮(14)侧传递动力源(12)的动力,所述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6)的控制装置(90)的特征在于,包括:检测精度判定部(96),所述检测精度判定部(96)判定是否是不确保在算出所述无级变速机构(24)的实际变速比(γcvt)时使用的转速(Npri、Nsec)的检测精度的状态;最低位判定部(98),所述最低位判定部(98)判定所述无级变速机构(24)的实际变速比(γcvt)是否为最低位侧变速比(γmax);输入转矩判定部(99),所述输入转矩判定部(99)判定向所述无级变速机构(24)的输入转矩(Tb)是否为规定输入转矩(Tbf)以上;以及变速控制部(94),所述变速控制部(94)基于向所述无级变速机构(24)的输入转矩(Tb)算出实现所述无级变速机构(24)的目标变速比(γcvttgt)的推力比(τ),所述推力比(τ)是由所述初级带轮(60)的液压致动器(60c)赋予的夹压所述传递部件(66)的所述初级带轮(60)的推力(Win)与由所述次级带轮(64)的液压致动器(60c)赋予的夹压所述传递部件(66)的所述次级带轮(64)的推力(Wout)之比,所述变速控制部(94)在判定为是不确保所述转速(Npri、Nsec)的检测精度的状态时,基于所述实际变速比(γcvt)是否为所述最低位侧变速比(γmax)的判定结果及所述输入转矩(Tb)是否为所述规定输入转矩(Tbf)以上的判定结果,以实现所述目标变速比(γcvttgt)的推力比(τ0)为基本值(τ0)设定次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τin)及初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τout),所述次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τin)是基于所述初级带轮(60)的推力(Win)算出所述次级带轮(64)的推力(Wout)时使用的推力比(τ),所述初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τout)是基于所述次级带轮(64)的推力(Wout)算出所述初级带轮(60)的推力(Win)时使用的推力比(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6)的控制装置(90),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控制部(94)在判定为所述实际变速比(γcvt)是所述最低位侧变速比(γmax)且判定为所述输入转矩(Tb)是所述规定输入转矩(Tbf)以上的情况下,设定实现所述目标变速比(γcvttgt)的推力比(τin0)作为所述次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τin),并且设定比实现所述目标变速比(γcvttgt)的推力比(τout0)容易执行所述无级变速机构(24)的降档的推力比(τout0+Δτ)作为所述初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τout)。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6)的控制装置(90),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控制部(94)在判定为所述实际变速比(γcvt)是所述最低位侧变速比(γmax)且判定为所述输入转矩(Tb)不是所述规定输入转矩(Tbf)以上的情况下,设定比实现所述目标变速比(γcvttgt)的推力比(τin0)容易执行所述无级变速机构(24)的降档的推力比(τin0+Δτ)作为所述次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τin),并且设定比实现所述目标变速比(γcvttgt)的推力比(τout0)容易执行所述无级变速机构(24)的降档的推力比(τout0+Δτ)作为所述初级推力算出用推力比(τout)。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16)的控制装置(90),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控制部(94)在判定为所述实际变速比(γcvt)不是所述最低位侧变速比(γmax),且判定为所述目标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服部邦雄鹫尾太一岛津拓郎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