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的纳米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1535471 阅读:3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寨卡病毒的纳米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利用寨卡病毒的病毒颗粒,免疫羊驼,然后通过克隆,再将克隆得到的DNA序列插入到噬菌体外壳蛋白结构基因的适当位置,经过亲和淘选的方式选择亲和力较高的,最后进行单克隆ELISA的鉴定,之后抗体的表达纯化,得到寨卡病毒的纳米抗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寨卡病毒的纳米抗体,利用免疫羊驼,再结合噬菌体展示技术,得到纳米抗体,不仅能够在原核或真核系统中高表达,而且特异性强,亲和力高,更加适合寨卡病毒的特异性血清学检测。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ano-antibodies against Zhaika vir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寨卡病毒的纳米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纳米材料
,具体涉及寨卡病毒的纳米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寨卡病毒的血清学检测,可以利用寨卡病毒的抗体检测。但现在市面上的一般都是利用免疫小鼠或者兔子得到的抗体(多克隆抗体),或者利用杂交瘤技术得到的单克隆抗体,该类抗体的存在分子量大、亲和力较弱等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寨卡病毒的纳米抗体及其制备方法,解决寨卡病毒的酶联免疫检测的灵敏度问题,以实现在献血人群中进行寨卡病毒的血清学检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寨卡病毒的纳米抗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寨卡病毒颗粒:利用A549细胞系培养寨卡病毒,然后收集上清,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寨卡病毒颗粒,浓度为1mg/ml;2)羊驼免疫:首次免疫将1mgZika抗原与CFA开乳化后,后皮下多点注射;其次加强免疫将0.5mgZika抗原与IFA乳化后,后皮下多点注射;最终免疫将0.5mgZika抗原与IFA乳化后,后皮下多点注射,之后进行血清学效价验证;3)目的片段克隆:首先分离血液中的外周淋巴细胞,然后进行RNA的提取,逆转率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寨卡病毒的纳米抗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寨卡病毒颗粒:利用A549细胞系培养寨卡病毒,然后收集上清,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寨卡病毒颗粒,浓度为1mg/ml;2)羊驼免疫:首次免疫将1mg Zika抗原与CFA开乳化后,后皮下多点注射;其次加强免疫将0.5mg Zika抗原与IFA乳化后,后皮下多点注射;最终免疫将0.5mg Zika抗原与IFA乳化后,后皮下多点注射,之后进行血清学效价验证;3)目的片段克隆:首先分离血液中的外周淋巴细胞,然后进行RNA的提取,逆转率以及两轮的巢式PCR,最后将PCR产物连接到pComb3XSS噬菌粒载体上,之后进行电转化到大肠杆菌中,...

【技术特征摘要】
1.寨卡病毒的纳米抗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寨卡病毒颗粒:利用A549细胞系培养寨卡病毒,然后收集上清,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寨卡病毒颗粒,浓度为1mg/ml;2)羊驼免疫:首次免疫将1mgZika抗原与CFA开乳化后,后皮下多点注射;其次加强免疫将0.5mgZika抗原与IFA乳化后,后皮下多点注射;最终免疫将0.5mgZika抗原与IFA乳化后,后皮下多点注射,之后进行血清学效价验证;3)目的片段克隆:首先分离血液中的外周淋巴细胞,然后进行RNA的提取,逆转率以及两轮的巢式PCR,最后将PCR产物连接到pComb3XSS噬菌粒载体上,之后进行电转化到大肠杆菌中,经测序验证正确后用于后面的相关筛选;4)亲和淘选:将靶分子Zika用pH值为9.6的碳酸盐缓冲液稀释至终浓度为10μg/mL,按100μL/孔加入酶标孔中,每个靶分子包被2孔,4℃包被12小时;弃包被液,PBS洗涤3次,每孔加入300μL3%BSA-PBS封闭液,37℃封闭1h;PBS洗涤3次,加入100μL噬菌体文库,37℃孵育1h;吸出未结合的噬菌体,用PBST洗涤6次,PBS洗涤2次;加入100μLGly-HCl洗脱液,37℃孵育8min,洗脱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将该洗脱液转移至1.5mL无菌离心管中,迅速用15μLTris-HCl中和缓冲液中和;取10μL进行梯度稀释,测定滴度,计算淘选回收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利民李世林徐敏李玉佳段晓琼杨春晖叶海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