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在制备促进干细胞增殖或分化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_技高网

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在制备促进干细胞增殖或分化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1042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在制备促进干细胞增殖或分化药物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辐照引起肠道损伤后,结果发现,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通过介导β‑catenin提前由细胞质向细胞核内转移,促进肠道干细胞的增殖和/或分化。本发明专利技术为筛选新的肠道干细胞的增殖和/或分化药物,尤其是辐照引起肠道损伤后的肠道干细胞的增殖和/或分化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尤其涉及一种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在制备促进干细胞增殖或分化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核工程与核技术迅猛发展,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医疗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由于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潜在的核辐射突发事件造成的意外照射也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超过6gy的全身电离辐射便会导致人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的胃肠综合征,严重的会导致全身多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在全球范围内,癌症是人类第二大死因。放射治疗(简称“放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放射治疗可用于治疗几乎所有类型的肿瘤。而对于部分肿瘤(如鼻咽癌)而言,放射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案。在全球范围内,有大约70%的肿瘤患者需要在其治疗的进程中接受放射治疗作为主要或辅助的治疗手段。放射治疗作为医源照射,在治疗的过程中,正常的人体组织/器官由于受到射线的照射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放射性损伤。肠黏膜上皮是机体代谢最为活跃的地方,对电离辐射非常敏感,因此肠道成为放射治疗过程中的最主要的受损伤器官之一。以结直肠癌、胃癌、前列腺癌和宫颈癌等为代表的盆腹部肿瘤的放射治疗往往导致肠炎、肠梗阻等肠道损伤。放射性肠损伤发病率高,不仅会影响放射治疗的效果,还严重的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目前尚无针对于放射性肠损伤的特效药物,临床治疗主要以营养支持和缓解症状的对症治疗为主(如益生菌、抗生素、抗氧化剂、中药组方等),疗效并不理想。因此,研究开发能够缓解/救治放射治疗导致的肠道损伤的新的治疗方法和策略,将更大限度的促进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提高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2、辐照可迅速引起肠黏膜上皮细胞的dna链断裂及碱基损伤,并产生大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导致上皮细胞凋亡、坏死,引起隐窝萎缩甚至消失,损伤位于隐窝基底部的lgr5+柱状细胞(活跃肠道干细胞;肠黏膜上皮细胞再生的根本来源),导致肠黏膜上皮细胞更新和再生的来源受到严重抑制,最终造成肠黏膜上皮屏障的完整性被破坏。肠腔中的微生物、大分子等进入黏膜固有层,激活多种信号通路,释放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多种促炎因子,介导炎症发生。同时,炎症的发生又进一步加剧了肠道损伤。肠道干细胞微环境(intestinal stem cell niche,也称肠道干细胞龛)位于隐窝底部,可以定义为维持肠道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增殖所必需的微环境,包括肠道干细胞(活跃的和静息的)、潘氏细胞、淋巴细胞、间充质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及其所释放的各种细胞因子等。当肠道损伤后,lgr5+隐窝基底柱状细胞数量骤减,无法满足肠黏膜上皮的快速自我更新和修复。肠道微生物、免疫反应等可以介导肠道中巨噬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滋养细胞等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il-10、cx3cl1、wnt配体)调控肠道干细胞微环境,促使+4标记保留干细胞等静息期的干细胞被激活成为lgr5+隐窝基底柱状细胞,重新形成活跃干细胞池,恢复隐窝活力,对损伤处进行修复。因此,肠道干细胞微环境在放射性肠损伤的再生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3、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是从上千份健康献血者的混合血浆中分离提取的免疫球蛋白制品,包含约107种广谱的抗病毒、抗细菌等外源性抗体以及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具有广泛的抗炎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ivig是治疗原发性免疫缺乏症、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川崎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瘫)等疾病的有效药物,临床使用广泛。目前ivig在国外临床超适应症使用已超过100种,广泛应用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性疾病等疾病(如血液病、炎性皮肤病、神经性肌肉疾病等)的救治,尽管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目前,国内外除了本团队近几年对ivig在放射损伤的救治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索,尚无ivig在放射性肠损伤中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4、前期研究发现:(1)在全身辐照小鼠模型中,ivig可显著提高其30d生存率,并且对雌性的效果显著优于对雄性的效果;(2)ivig对全身辐照和腹部局部辐照引起的脾脏、胸腺、肠道等损伤具有改善作用;(3)ivig可以显著降低辐照损伤后肠道的炎症水平、提高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和淋巴细胞的比例;(4)ivig可以重构受辐照小鼠的肠道菌群,并通过ivig-毛螺菌-次黄嘌呤-pld1信号轴缓解受辐照小鼠造血系统和肠道损伤。但尚无发现ivig对肠道干细胞作用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在制备促进干细胞增殖或分化药物中的应用。

2、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在制备促进干细胞增殖药物中的应用。

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在制备促进干细胞分化药物中的应用。

5、优选的,所述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促进β-catenin由细胞质向细胞核转移。

6、优选的,所述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包括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7、优选的,所述药物包括活性成分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所述活性成分包括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所述活性成分占药物的质量体积百分数为>96%。

8、优选的,所述干细胞分化的细胞包括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吸收细胞和嗜铬细胞中的一种或多种。

9、优选的,所述干细胞包括肠道干细胞。

10、优选的,所述肠道干细胞包括肠道损伤后的肠道干细胞。

11、优选的,所述肠道损伤包括辐照引起的肠道损伤。

12、优选的,所述辐照剂量为5~13gy。

1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在制备促进干细胞增殖或分化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利用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辐照引起肠道损伤后,结果发现,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通过介导β-catenin提前由细胞质向细胞核内转移,促进肠道干细胞的增殖和/或分化。本专利技术为筛选新的肠道干细胞的增殖和/或分化药物,尤其是辐照引起肠道损伤后的肠道干细胞的增殖和/或分化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在制备促进干细胞增殖药物中的应用。

2.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在制备促进干细胞分化药物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促进β-catenin由细胞质向细胞核转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包括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包括活性成分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所述活性成分包括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所述活性成分占药物的质量体积百分数为>96%。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细胞分化的细胞包括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吸收细胞和嗜铬细胞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细胞包括肠道干细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肠道干细胞包括肠道损伤后的肠道干细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肠道损伤包括辐照引起的肠道损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辐照剂量为5~13Gy。

...

【技术特征摘要】

1.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在制备促进干细胞增殖药物中的应用。

2.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在制备促进干细胞分化药物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促进β-catenin由细胞质向细胞核转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包括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包括活性成分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所述活性成分包括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所述活性成分占药物的质量体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宗奎何佳李长清蒋鹏王通马莉杜晞叶生亮付萍刘凤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