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人工上料的辊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3236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人工上料的辊轮装置,包括滚轮,所述滚轮的一端可滑动固定于第一滚轮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一滚轮支架的另一端固定于开料机的侧壁上;所述滚轮的另一端可滑动固定于第二滚轮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二滚轮支架的另一端固定于开料机的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方便人工上料的辊轮装置,所述滚轮的高度稍高于所述开料机的工作台面,上料时,板材一端放在辊轮上,人工推动板材到台面上,板材在所述滚轮的旋转带动下移动至所述工作台面。即上料时,工人从侧面把板材放到辊轮上,向前推动板材,辊子转动,可以方便省力的将板材放到工作台面的指定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人工上料的辊轮装置
本技术属于开料机
,具体涉及一种方便人工上料的辊轮装置。
技术介绍
开料机在侧面上板材时,传统的是需要2个工人将板材抬到设备上,再推到位。由于板材与台面摩擦,在台面推的时候比较费力,且容易对板材造成损伤。授权公告号为CN20412375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纸板材料覆膜的输送加热装置。该输送加热装置包括主架和传送带,所述主架上安装有传送带,所述主架上焊接有加热辊轮固定支架,所述加热辊轮固定支架上焊接有横轴,所述横轴上设有辊轮。这种输送加热装置虽然能够用于板材的推送,但是其结构复杂且不适用于开料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方便人工上料的辊轮装置,所述辊轮装置与开料机的结构相适配,工人把板材一端放到滚轮上,一个工人即可将板材向前推动到台面放置位置,省力的同时还保护板材不被损坏。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方便人工上料的辊轮装置,包括滚轮,所述滚轮的一端可滑动固定于第一滚轮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一滚轮支架的另一端固定于开料机的侧壁上;所述滚轮的另一端可滑动固定于第二滚轮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二滚轮支架的另一端固定于开料机的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滚轮支架包括扇叶状的第一支架本体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相垂直且一体连接的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上开设有多个螺孔;所述第二滚轮支架与所述第一滚轮支架的形状及规格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滚轮支架的第一支架本体与所述第一底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板的两侧开设有螺孔;所述第二滚轮支架与所述第一滚轮支架的形状及规格相同。进一步地,所述滚轮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一轴承杆的粗端可旋转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杆的细端穿过所述第一滚轮支架的第一支架本体的第一开孔;所述第二轴承与第二轴承杆的粗端可旋转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杆的细端穿过所述第二滚轮支架的第二支架本体的第二开孔。进一步地,沿所述第一支架本体的下部的一侧向第一底板一体成型有第一加强筋,沿所述第一支架本体的下部的另一侧向第一底板一体成型有第二加强筋;沿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下部的一侧向第二底板一体成型有第三加强筋,沿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下部的另一侧向第二底板一体成型有第四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孔及第二开孔均为圆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孔为类长方形的第一滚动齿槽,所述第一滚动齿槽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一滚动齿,所述第一轴承杆的细端的外表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滚动齿相适配的第二滚动齿,所述第一滚动齿槽与所述第一轴承杆的细端相啮合配合;同理,所述第二滚动齿槽与所述第二轴承杆的细端相啮合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所述的方便人工上料的辊轮装置,所述滚轮的高度稍高于所述开料机的工作台面,上料时,板材一端放在辊轮上,人工推动板材到台面上,板材在所述滚轮的旋转带动下移动至所述工作台面。即上料时,工人从侧面把板材放到辊轮上,向前推动板材,辊子转动,可以方便省力的将板材放到工作台面的指定位置。2、本技术所述的方便人工上料的辊轮装置,滚轮的高度可调节,可实时调节滚轮的最佳高度来放置较多的产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方便人工上料的辊轮装置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方便人工上料的辊轮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方便人工上料的辊轮装置的滚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方便人工上料的辊轮装置的轴承杆的正视图;其中,1-滚轮;2-第一轴承杆;3-第一轴承;4-第一底板;5-螺孔;6-第一加强筋;7-第二加强筋;8-第一支架本体;9-第二轴承;10-第二轴承杆;11-第二支架本体;12-第二底板;13-第三加强筋;15-第四加强筋;16-第一滚动齿;17-第一滚动齿槽;18-第二滚动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方便人工上料的辊轮装置,包括滚轮1,所述滚轮1的一端可滑动固定于第一滚轮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一滚轮支架的另一端固定于开料机的侧壁上;所述滚轮1的另一端可滑动固定于第二滚轮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二滚轮支架的另一端固定于开料机的侧壁上。具体实施时,所述滚轮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轴承3及第二轴承9(连接方式可以为卡接、焊接、栓接及铆接等能想到的常规固定连接方式),所述第一轴承3与第一轴承杆2的粗端可旋转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杆2的细端穿过所述第一滚轮支架的第一支架本体8的第一圆孔(未示出);所述第二轴承9与第二轴承杆10的粗端可旋转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杆10的细端穿过所述第二滚轮支架的第二支架本体11的第二圆孔(未示出)。所述滚轮1可相对所述第一轴承杆2及第二轴承杆10转动。所述滚轮1的高度稍高于所述开料机的工作台面,上料时,板材一端放在辊轮上,人工推动板材到台面上,板材在所述滚轮1的旋转带动下移动至所述工作台面。即上料时,工人从侧面把板材放到辊轮上,向前推动板材,辊子转动,可以方便省力的将板材放到工作台面的指定位置。传统方法在开料机的侧面上板材时,需要2个工人将板材抬到设备上,再推到位。由于板材与台面摩擦,在沿台面推的时候比较费力,且容易对板材造成损伤。增加侧面上料辊轮装置后,工人把板材一端放到滚轮1,一个工人即可将板材方便的向前推动到台面放置位置,一方面推放板材省力,另一方面就是对板材的保护。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滚轮支架包括扇叶状的第一支架本体8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8相垂直一体连接的第一底板4,所述第一底板4上开设有多个螺孔5;所述第二滚轮支架与所述第一滚轮支架的形状及规格相同。通过第一底板4以及第二滚轮支架的第二底板12将所述第一滚轮支架以及第二滚轮支架栓接在所述开料机的侧壁上。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滚轮支架的第一支架本体8与所述第一底板4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板4的两侧开设有螺孔5;所述第二滚轮支架与所述第一滚轮支架的形状及规格相同。沿所述第一支架本体8的下部的一侧向第一底板4一体成型有第一加强筋6,沿所述第一支架本体8的下部的另一侧向第一底板4一体成型有第二加强筋7;所述第二支架本体11的下部的一侧向第二底板12一体成型有第三加强筋13,沿所述第二支架本体11的下部的另一侧向第二底板12一体成型有第四加强筋15。加强筋能增强所述滚轮1支架的垂直部位的强度,防止铸铁制造的滚轮支架在承受较重的压力时断裂。从所述底板的两侧栓接所述底板,能够将滚轮支架栓接固定的更加牢靠。实施例2如图3-4所示,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开孔为类长方形的第一滚动齿槽17,所述第一滚动齿槽17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一滚动齿16,所述第一轴承杆2的细端的外表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滚动齿16相适配的第二滚动齿18,所述第一滚动齿槽17与所述第一轴承杆2的细端相啮合配合;同理,所述第二滚动齿槽与所述第二轴承杆10的细端相啮合配合。通过上述啮合配合方式,所述第一轴承杆2及第二轴承杆10可固定于所述滚动齿槽内的某一位置,同时,两边分别同向旋转所述第一轴承杆2及第二轴承杆10,所述第一轴承杆2、第二轴承杆10以及滚轮1可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人工上料的辊轮装置,包括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的一端可滑动固定于第一滚轮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一滚轮支架的另一端固定于开料机的侧壁上;所述滚轮的另一端可滑动固定于第二滚轮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二滚轮支架的另一端固定于开料机的侧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人工上料的辊轮装置,包括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的一端可滑动固定于第一滚轮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一滚轮支架的另一端固定于开料机的侧壁上;所述滚轮的另一端可滑动固定于第二滚轮支架的一端,所述第二滚轮支架的另一端固定于开料机的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人工上料的辊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支架包括扇叶状的第一支架本体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相垂直且一体连接的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上开设有多个螺孔;所述第二滚轮支架与所述第一滚轮支架的形状及规格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人工上料的辊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支架的第一支架本体与所述第一底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板的两侧开设有螺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便人工上料的辊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轴承及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第一轴承杆的粗端可旋转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杆的细端穿过所述第一滚轮支架的第一支架本体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占科王豪王俊华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德沃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