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代步小车的独立悬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3151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代步小车的独立悬挂结构,包括车架本体、车前架、旋转基座、减震组件、滚动轴承组件、连接件,旋转基座设置于车架本体与车前架之间,旋转基座的一端与车架本体的前端横杆连接,另一端的中间位置设有连接筒,连接件水平放置,连接件自车前架的车轮安装横杆一侧的中间位置依次穿设于车轮安装横杆、连接筒中,并通过滚动轴承组件与连接筒连接,减震组件安装于车架本体的前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是:通过设置旋转基座使安装前车轮的车前架与车架本体分离,并通过滚动轴承组件的连接降低前轮在通过起伏路面时对整个车架本体产生的晃动感,并设置减震组件进一步减小震感,增强代步小车在使用时的舒适性,并且适用于多种地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代步小车的独立悬挂结构
本技术涉及代步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代步小车的独立悬挂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轻度残疾人士及老年人等行动不便但尚未失去行动能力者,市场上出现了一款电动代步车,以方便该类人群能够扩展生活空间。现有的电动代步小车,由于车架为一体式,前端的车轮安装在车架上,当车轮滚过有凹凸起伏的路面时,整个车架都会有晃动感,对使用者在使用时的舒适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代步小车的独立悬挂结构,降低代步小车通过凹凸起伏的路面时的晃动感,增强使用的舒适性。技术方案:一种电动代步小车的独立悬挂结构,包括车架本体、车前架、旋转基座、减震组件、滚动轴承组件、连接件,所述旋转基座设置于所述车架本体与所述车前架之间,所述旋转基座的一端与所述车架本体的前端横杆连接,另一端的中间位置设有连接筒,所述连接件水平放置,所述连接件自所述车前架的车轮安装横杆一侧的中间位置依次穿设于所述车轮安装横杆、所述连接筒中,并通过所述滚动轴承组件与所述连接筒连接,所述减震组件安装于所述车架本体的前端。本结构主要适用于有两个前轮的代步小车,前轮安装于车前架上,当前轮接触起伏路面时,即两个前轮存在一定的高度差时,相对位于凸起路面上的前轮受到向上的作用力,有向上抬起的趋势,此时车前架同步受到向上的作用力,由于车前架与旋转基座之间设有滚动轴承组件和连接件,因此,车前架会绕连接件产生一定角度的转动,而因为设置了滚动轴承组件,旋转基座则不会跟随一起转动,从而使整个车架本体的晃动感明显减小,同时,设置于车架本体上的减震组件能够进一步减小震感,从而增强了代步小车的使用的舒适性。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组件设有两个,分别在所述车架本体的前端的横向相对两侧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弹性件、安装板、安装管,所述安装管横向水平设置,所述安装管固定于所述车架本体的前端,所述安装板的截面呈L型,所述安装板的竖板与所述安装管的外侧端固定,所述弹性件竖直放置,所述弹性件的上端与所述安装板的横板连接,下端悬置。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通过螺栓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安装板的横板上设有通孔,所述螺栓自所述弹性件下端依次穿设于所述弹性件、所述通孔,并通过螺母紧固。螺栓头部的直径大于弹性件的直径,从而使弹性件能够悬挂在螺栓上。最佳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进一步的,所述滚动轴承组件包括第一滚动轴承、第二滚动轴承,所述第一滚动轴承、所述第二滚动轴承在所述连接筒内部间隔设置并分别靠近所述连接筒两端,两者的内周壁分别与所述连接件外周壁贴合,两者的外周壁分别与所述连接筒的内筒壁贴合。在连接件与连接筒的连接处的首尾处分别用一个滚动轴承连接,使得连接件与连接筒的连接更加牢靠,使车前架发生旋转时更加稳定。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通过设置旋转基座使安装前车轮的车前架与车架本体分离,并通过滚动轴承组件的连接降低前轮在通过起伏路面时对整个车架本体产生的晃动感,并设置减震组件进一步减小震感,增强了代步小车在使用时的舒适性,并且适用于多种地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放大视图I;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一种电动代步小车的独立悬挂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车架本体1、车前架2、旋转基座3、减震组件4、滚动轴承组件5、连接件6。旋转基座3设置于车架本体1与车前架2之间,旋转基座3呈矩形框架结构,旋转基座3的一端与车架本体1的前端横杆11连接,另一端的中间位置设有连接筒31,连接件6水平放置,连接件6为螺栓或长轴等结构,连接件6自车前架2的车轮安装横杆21一侧的中间位置依次穿设于车轮安装横杆21、连接筒31中,并通过滚动轴承组件5与连接筒31连接,滚动轴承组件5包括第一滚动轴承51、第二滚动轴承52,第一滚动轴承51、第二滚动轴承52在连接筒31内部间隔设置并分别靠近连接筒31两端,第一滚动轴承51的内周壁与连接件6外周壁贴合并靠近连接件6的尾端,外周壁与连接筒31的内筒壁贴合,第二滚动轴承52的内周壁与连接件6外周壁贴合并靠近连接件6的头部,外周壁与连接筒31的内筒壁贴合。减震组件4设有两个,分别在车架本体1的前端的横向相对两侧对称设置,车架本体1的前端相对于前端横杆11上翘,减震组件4包括弹性件41、安装板42、安装管43,弹性件41为弹簧,安装管43横向水平设置,安装管43固定于车架本体1的前端,其外壁与车架本体1前端的管壁固定,安装板42的截面呈L型,安装板42的竖板与安装管43的外侧端固定,弹性件41竖直放置,弹性件41的上端通过螺栓与安装板42连接,安装板42的横板上设有通孔421,螺栓自弹性件41下端依次穿设述弹性件41、通孔421,并通过螺母紧固,螺栓头部的直径大于弹性件的直径,从而使弹性件41能够悬挂在螺栓上,弹性件41下端悬置。本结构主要适用于有两个前轮的代步小车,前轮安装于车前架上,当前轮接触起伏路面时,即两个前轮存在一定的高度差时,相对位于凸起路面上的前轮受到向上的作用力,有向上抬起的趋势,此时车前架同步受到向上的作用力,由于车前架与旋转基座之间设有第一滚动轴承、第二滚动轴承以及连接件,因此,车前架会绕连接件产生一定角度的转动,车前轮能够实现一定角度的上下摆动,而因为设置了第一滚动轴承、第二滚动轴承,旋转基座则不会跟随一起转动,从而使整个车架本体的晃动感明显减小,同时,设置于车架本体上的减震组件能够进一步减小震感,从而增强了代步小车在使用时的舒适性,并且适用于多种地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代步小车的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本体(1)、车前架(2)、旋转基座(3)、减震组件(4)、滚动轴承组件(5)、连接件(6),所述旋转基座(3)设置于所述车架本体(1)与所述车前架(2)之间,所述旋转基座(3)的一端与所述车架本体(1)的前端横杆(11)连接,另一端的中间位置设有连接筒(31),所述连接件(6)水平放置,所述连接件(6)自所述车前架(2)的车轮安装横杆(21)一侧的中间位置依次穿设于所述车轮安装横杆(21)、所述连接筒(31)中,并通过所述滚动轴承组件(5)与所述连接筒(31)连接,所述减震组件(4)安装于所述车架本体(1)的前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代步小车的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本体(1)、车前架(2)、旋转基座(3)、减震组件(4)、滚动轴承组件(5)、连接件(6),所述旋转基座(3)设置于所述车架本体(1)与所述车前架(2)之间,所述旋转基座(3)的一端与所述车架本体(1)的前端横杆(11)连接,另一端的中间位置设有连接筒(31),所述连接件(6)水平放置,所述连接件(6)自所述车前架(2)的车轮安装横杆(21)一侧的中间位置依次穿设于所述车轮安装横杆(21)、所述连接筒(31)中,并通过所述滚动轴承组件(5)与所述连接筒(31)连接,所述减震组件(4)安装于所述车架本体(1)的前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代步小车的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4)设有两个,分别在所述车架本体(1)的前端的横向相对两侧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动代步小车的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4)包括弹性件(41)、安装板(42)、安装管(43),所述安装管(43)横向水平设置,所述安装管(43)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方毅王茂坤李进程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英科医疗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