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的顶篷改良构造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3149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机车的顶篷改良构造总成,其包含设置于机车前端的挡风板,设置于机车后端的箱体,以及设置于箱体上且可与挡风板连接的顶篷结构,该顶篷结构是可收纳至箱体内,其中,该顶篷结构包括设置于箱体内的固定件,与固定件连接的篷盖,以及设置于篷盖上相对于固定件一端的且可与挡风板卡接的固接单元;该篷盖可以为折叠式篷盖,且可凹折至少一折,并可增设调整件,可调整篷盖凹折处的凹折角度,并且折叠式篷盖经折叠后可置入箱体内;通过可折叠式的顶篷结构对驾驶上方进行遮蔽,可更完善的保护驾驶以及更便利的使用该顶篷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车的顶篷改良构造总成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机车的顶篷结构;更详而言之,特别是指一种机车的顶篷改良构造总成。
技术介绍
在一般大众骑乘机车时最怕碰到的事即是雨天、沙尘暴或是烈日的太阳,当雨天中骑车必然须穿戴雨衣,若雨势更大些则可配戴鞋套等,而于烈日的太阳下,防晒必须做好,但炎热的天气由身体所流出的汗水滴满全身,这种感受都是骑车族的一大怨声,因此为解决此问题,一般已知技术会在机车上额外加装顶篷结构,使机车在行驶时可有遮蔽的作用。然而,已知技术机车的顶篷结构在经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已知技术机车的顶篷结构在收纳时,占用许多空间,或是必须将其拆开再额外进行收纳,十分不方便,实需改善。有鉴于此,本人遂依多年从事相关领域的研发经验,针对前述的缺失进行深入探讨,并依前述需求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历经长时间的努力研究与多次测试,终于完成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方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可折叠式的顶篷结构对驾驶上方进行遮蔽,可更完善的保护驾驶以及更便利的使用顶篷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机车的顶篷改良构造总成,其包含设置于机车前端的挡风板,设置于机车后端的箱体,以及设置于箱体上且可与挡风板连接的顶篷结构,该顶篷结构包括设置于箱体内的固定件,与固定件连接的篷盖,以及设置于篷盖上相对于固定件一端的且可与挡风板卡接的固接单元;该篷盖可以为可凹折至少一折的折叠式篷盖,该固接单元上可增设扣环,挡风板上设有可与扣环卡接的扣件;该折叠式篷盖经折叠后可置入箱体内。本技术方案的另一种实施,该扣件可设置于挡风板顶端,使扣环可与该扣件卡接的距离缩短,方便卡接作动的进行。本技术方案的另一种实施,该折叠式篷盖上设有调整件,该调整件可以为一转轴,通过该调整件可调整篷盖凹折处的凹折角度,通过调整件旋转可带动折叠式篷盖凹折,而通过多个调整件旋转则可带动折叠式篷盖形成凹折多折的态样;如此,驾驶可依照需求或其身形调整顶篷结构与驾驶座位之间的高度,因此可有最适当而且弹性的驾驶空间。接续前述,该顶篷结构在收纳时,先将固接单元上的扣环与挡风板上的扣件解除卡接态样,再将篷盖进行折叠,经折叠后的篷盖可凹折置入箱体内,即可完成收纳顶篷结构的作动。延续前述,该顶篷结构要展开时,只需从箱体内将该篷盖拉起并展开,该篷盖可以为折叠式的篷盖,因此经折叠展开后,将固接单元上的扣环与挡风板上的扣件卡接,再轻压该扣环即可固定其卡接态样,经卡接后,该篷盖即可遮蔽在驾驶座位上方,进而保护驾驶在机车内不会受到天气影响,可防雨淋湿驾驶,也可避免被上方物体掉落砸到驾驶,可有极佳的保护作用,因此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进行收纳与展开顶篷结构的作动,即可对驾驶进行上方形成保护作用,具有十分便利的效果。本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通过可折叠式的顶篷结构对驾驶上方进行遮蔽,可更完善的保护驾驶以及更便利的使用该顶篷结构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另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凹折多折态样的示意图;图2B是本技术图2A中所示的较佳实施例的凹折多折态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的固接单元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的固接单元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卡接作动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收纳作动的示意图。附图中的符号说明:1机车的顶篷改良构造总成;11挡风板;12箱体;13顶篷结构;131固定件;132篷盖;1321调整件;132A折叠式篷盖;133固接单元;1331扣环;1332扣件。具体实施方式为期许对本技术的目的、功效、特征及结构能够有更为详尽的了解,现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后。请同时参考图1、2、3所示,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另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的固接单元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机车的顶篷改良构造总成1包含设置于机车前端的挡风板11,设置于机车后端的箱体12,以及设置于箱体12上且可与挡风板11连接的顶篷结构13;该机车可以为三轮机车或是两轮机车,且该顶篷结构13是可收纳至箱体12内。其中,该顶篷结构13包括设置于箱体12内的固定件131,与固定件131连接的篷盖132,以及设置于篷盖132上相对于固定件131一端的且可与挡风板11卡接的固接单元133。同时参考图3、4所示,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的固接单元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前述固接单元133上可增设扣环1331,挡风板11上还设有可与扣环1331卡接的扣件1332,并且扣件1332可设置于挡风板11顶端,使扣环1331可与该扣件1332卡接的距离缩短,方便卡接作动的进行。请参考图2、2A、2B所示,图2A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凹折多折态样的示意图,图2B为本技术图2A中所示的较佳实施例的凹折多折态样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所述篷盖132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为折叠式篷盖132A,且可凹折至少一折,且该折叠式篷盖132A上设有调整件1321,该调整件1321可以为一转轴,通过该调整件1321可调整折叠式篷盖132A凹折处的凹折角度,通过调整件1321旋转可带动折叠式篷盖132A凹折,而通过多个调整件1321旋转则可带动折叠式篷盖132A形成凹折多折的态样,并且折叠式篷盖132A经折叠后可置入箱体12内;如此,驾驶可依照需求或其身形调整顶篷结构13与驾驶座位之间的高度,因此可有最适当而且弹性的驾驶空间。同时参考图5、6所示,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卡接作动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收纳作动的示意图。接续前述,该顶篷结构13在收纳时,先将固接单元133上的扣环1331与挡风板11上的扣件1332解除卡接态样,再将篷盖132进行折叠,经折叠后的篷盖132可凹折置入箱体12内,即可完成收纳顶篷结构13的作动。延续前述,该顶篷结构13要展开时,只需从箱体12内将该篷盖132拉起并展开,该篷盖132可以为折叠式篷盖132A,因此经折叠展开后,将固接单元133上的扣环1331与挡风板11上的扣件1332卡接,再轻压该扣环1331即可固定其卡接态样。经卡接后,该篷盖132即可遮蔽在驾驶座位上方,进而保护驾驶在机车内不会受到天气影响,可避免下雨淋湿驾驶,也可避免被上方物体掉落砸到驾驶,可有极佳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驾驶也可将篷盖132通过固接单元133解除卡接态样后(如图6中的箭头方向),即可开始将篷盖132进行折叠,近而收纳至箱体12内,因此本技术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进行收纳与展开顶篷结构13的作动,即可对驾驶形成保护作用,而且收纳也十分便利,与机车为一体成型,无需拆卸即可轻易的收纳。综合上述,本技术的机车的顶篷改良构造总成,诚为已知同类
的技术所不能及,即本技术诚然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的顶篷结构可避免下雨淋湿驾驶,也可避免被上方物体掉落砸到驾驶,可有极佳的保护作用。2.本技术只需简单的操作,即可达成将顶篷结构展开形成遮蔽及保护驾驶的作用。3.本技术可将顶篷结构收纳在箱体内,方便驾驶收纳,不占用驾驶空间。4.本技术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车的顶篷改良构造总成,其特征在于,包含有设置于机车前端的挡风板,设置于机车后端的箱体,以及设置于箱体上且与挡风板连接的顶篷结构;该顶篷结构包括设置于箱体内的固定件,与固定件连接的篷盖,以及设置于篷盖上相对于固定件一端的且与挡风板卡接的固接单元;该篷盖为凹折至少一折的折叠式篷盖;该固接单元上设有扣环,挡风板上设有与扣环卡接的扣件;该折叠式篷盖经折叠后能够置入箱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1 TW 1062189751.一种机车的顶篷改良构造总成,其特征在于,包含有设置于机车前端的挡风板,设置于机车后端的箱体,以及设置于箱体上且与挡风板连接的顶篷结构;该顶篷结构包括设置于箱体内的固定件,与固定件连接的篷盖,以及设置于篷盖上相对于固定件一端的且与挡风板卡接的固接单元;该篷盖为凹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驹里琳达
申请(专利权)人:亚帝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