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车稳定及倾斜辅助的参数建构系统及其控制流程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130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立车稳定及倾斜辅助的参数建构系统及其控制流程,其包含可侦测车辆动态的感测单元,与感测单元连接的行车电脑,与行车电脑连接的控制模组,以及与控制模组与分别连接的倾斜辅助装置、立车稳定装置;其中,该倾斜辅助装置包括致动器,以及与致动器连接可调整的阻尼装置;其中,该控制流程包含倾斜辅助流程,以及立车稳定流程;通过倾斜辅助流程,在车身倾斜时,感测单元侦测倾斜状态后行车电脑运算阻尼力需求量,控制模组控制倾斜辅助装置调整车身,使车身不致倾斜过度;立车稳定流程可控制立车稳定,使保持车身直立更容易。

Parametric Construction System and Control Flow for Stability and Tilt of Vertical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车稳定及倾斜辅助的参数建构系统及其控制流程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三轮摩托车的参数建构系统及其控制流程,特别指一种具有倾斜辅助及立车稳定功效的参数建构系统及其控制流程。
技术介绍
一般二轮摩托车在行驶在湿滑路面或散布砂石的路面时,无论是直行或是转弯都极易滑倒造成危险,因此,近年来三轮摩托车兴起,三轮摩托车比二轮摩托车相对可减少滑倒或翻覆的可能性,而且三轮摩托车有良好的骑乘稳定性,整车倾斜时,三轮摩托车会随着车身倾斜同时重心转移,使过弯所需的向心力可有极佳的辅助。然而,三轮摩托车在车身倾斜时,如果三轮摩托车的车体重量产生过多重心转移时,由于其重心高,容易因重心转移太快、侧倾过度造成车体倾倒过快或转向过度,对于驾驶而言,会造成其控制不稳定,因此倾斜辅助与协助车身稳定即为三轮摩托车须改善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倾斜辅助流程及立车稳定流程使驾驶倾斜时,经过自动运算后可产生最适当的阻尼力,使车身不致倾斜过度,也可提供驾驶回正更为轻松,在车速减慢即将停车时,还可提供立车的控制,使驾驶停车时能轻松保持车身直立。为达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车稳定及倾斜辅助的参数建构系统及其控制流程,其包含设于三轮摩托车上且可侦测车辆动态的感测单元,与感测单元连接的行车电脑,与行车电脑连接的控制模组,以及与控制模组与三轮摩托车的双车轮连接杆两端分别连接的倾斜辅助装置、立车稳定装置;其中,该倾斜辅助装置包括与控制模组连接的致动器,以及与致动器连接可调整的阻尼装置。其中,该控制流程包含步骤A1至A4,依序为步骤A1:感测单元侦测出车辆动态的感测信号并传送至行车电脑;步骤A2:行车电脑通过该感测信号计算出阻尼力需求量并传送该阻尼力需求量信号至控制模组;步骤A3:控制模组按照阻尼器特性,将阻尼力需求量换算为控制致动器所需的电压脉波频率,并按照此电压脉波频率进行对于致动器的控制;步骤A4:致动器进而控制阻尼装置产生对应的阻尼力。优选地,该阻尼装置包括可变阀门,以及与可变阀门连接的阻尼器。优选地,该致动器为电磁吸铁。优选地,该感测单元为位移计。优选地,该感测单元为能够侦测车身倾斜角度的倾斜仪,该行车电脑能够通过倾斜仪输出的电压侦测出倾斜状态。优选地,控制模组与三轮摩托车的双车轮连接杆还能够连接立车稳定装置。优选地,该控制流程还包含立车稳定流程,前述立车稳定流程为步骤B1至B2,依序为步骤B1:当三轮摩托车车速为0或低于特定车速后,行车电脑即操控控制模组对立车稳定装置进行锁固作动,使三轮摩托车保持车身直立而驾驶无法任意倾斜车身;步骤B2:当三轮摩托车车速超过特定车速后,行车电脑控制控制模组使立车稳定装置的锁固状态解除,驾驶即可任意倾斜车身。优选地,该感测单元能够侦测三轮摩托车的车头转向角与车身倾斜角,并将角度感测信号回传至行车电脑,行车电脑即操控控制模组对立车稳定装置进行锁固或解除锁固的作动。本专利技术的立车稳定及倾斜辅助的控制流程及参数建构系统具有下列的优点:1.通过倾斜辅助流程,经过自动运算后可产生最适当的阻尼力,使车身不致过度倾斜,也可提供驾驶回正更为轻松。2.通过立车稳定流程在车速减慢即将停车时,可提供自动立车稳定的控制,使驾驶停车时能轻松保持车身直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参数建构系统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感测信号与车身倾斜状态示意图。图中:1立车稳定及倾斜辅助的参数建构系统;11感测单元;12行车电脑;13控制模组;14倾斜辅助装置;141致动器;142阻尼装置;1421可变阀门;1422阻尼;15立车稳定装置;A倾斜辅助流程;步骤A1~A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请参考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车稳定及倾斜辅助的参数建构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立车稳定及倾斜辅助的参数建构系统1,其包含设于三轮摩托车上且可侦测车辆动态的感测单元11,与感测单元11连接的行车电脑12,与行车电脑12连接的控制模组13,以及与控制模组13与三轮摩托车的双车轮连接杆连接的倾斜辅助装置14;其中,该倾斜辅助装置14包括与控制模组13连接的致动器141,以及与致动器141连接的阻尼装置142。其中,该感测单元11为位移计,通过位移计设定其移动的一定距离范围内系代表三轮摩托车车身倾斜的角度范围,而位移计11侦测到三轮摩托车车身的倾斜角度落入该范围内,行车电脑12即会开始进行对控制模组13的调控。其中,该感测单元11也可为侦测车身倾斜角度的倾斜仪,通过倾斜仪设定其特定的摆动范围代表三轮摩托车车身倾斜的角度范围,而当倾斜仪侦测到三轮摩托车车身进入该摆动范围,行车电脑12即会开始进行对控制模组13的调控。其中,该致动器141为电磁吸铁,通过控制模组13输出特定脉冲电压给该电磁吸铁,进而通过该电磁吸铁控制阻尼装置142的阻尼力大小。其中,该阻尼装置142包括可变阀门1421,以及与可变阀门1421连接的阻尼1422;前述致动器141控制可变阀门1421的开关幅度,可使与可变阀门1421连接的阻尼1422产生不同程度的阻尼力,进而使三轮摩托车可在一定范围内的倾斜角可有最适当的阻尼力防止三轮摩托车倾斜过度。其中,该控制模组13与三轮摩托车的双车轮连接杆还可连接立车稳定装置15,而前述感测单元11可侦测三轮摩托车的车头转向角与车身倾斜角,并将角度感测信号回传至行车电脑12,行车电脑12即操控控制模组13对立车稳定装置15进行锁固或解除锁固的作动,以协助驾驶可在减速或停红绿灯时,可获得较稳定的立车控制。接续前述,该参数建构系统1作动如下:先通过行车电脑12接收感测单元11传送的信号,而该感测信号可以为位移计位移距离、倾斜仪倾斜角,或是其他感测单元侦测到的数据,接着行车电脑12依照该数据计算避免车身过度倾斜的阻尼力需求量,再通过控制模组13将阻尼力需求量,与已知的阻尼1422特性与电磁吸铁的特性(例如:阻尼力-速度特性、电磁吸铁吸力-距离特性、电磁吸铁吸力-电力特性)进行换算,进而获得可控制致动器141电力大小的电压脉波频率,而该控制模组13即通过此电压脉波频率对致动器141进行控制,致动器141则控制可变阀门1421开关幅度,进而可控制阻尼1422所输出的阻尼力大小。请参考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车稳定及倾斜辅助稳定的控制流程示意图。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立车稳定及倾斜辅助稳定的控制流程,其包含倾斜辅助流程A,以及立车稳定流程;其中,该倾斜辅助流程A为步骤A1~A4,依序为步骤A1:感测单元侦测出车辆动态的感测信号并传送至行车电脑;步骤A2:行车电脑通过该感测信号计算出阻尼力需求量并传送该阻尼力需求量信号至控制模组;步骤A3:控制模组按照阻尼器特性,将阻尼力需求量换算为控制致动器所需的电压脉波频率,并按照此电压脉波频率进行对于致动器的控制;步骤A4:致动器进而控制阻尼装置产生对应的阻尼力,使驾驶能防止车身过度倾斜。请参阅图3,图3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感测单元的感测信号与车身倾斜状态示意图,图3感测单元系以位移计为例说明。其中,步骤A1:感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车稳定及倾斜辅助的参数建构系统及其控制流程,其特征在于,包含:设于三轮摩托车上且能够侦测车辆动态的感测单元,与感测单元连接的行车电脑,与行车电脑连接的控制模组,以及与控制模组与三轮摩托车的双车轮连接杆连接的倾斜辅助装置;其中,该倾斜辅助装置包括与控制模组连接的致动器,以及与致动器连接的阻尼装置;其中,该控制流程包含步骤A1至A4,依序为步骤A1:感测单元侦测出车辆动态的感测信号并传送至行车电脑;步骤A2:行车电脑通过该感测信号计算出阻尼力需求量并传送该阻尼力需求量信号至控制模组;步骤A3:控制模组按照阻尼器特性,将阻尼力需求量换算为控制致动器所需的电压脉波频率,并按照此电压脉波频率进行对于致动器的控制;步骤A4:致动器进而控制阻尼装置产生对应的阻尼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车稳定及倾斜辅助的参数建构系统及其控制流程,其特征在于,包含:设于三轮摩托车上且能够侦测车辆动态的感测单元,与感测单元连接的行车电脑,与行车电脑连接的控制模组,以及与控制模组与三轮摩托车的双车轮连接杆连接的倾斜辅助装置;其中,该倾斜辅助装置包括与控制模组连接的致动器,以及与致动器连接的阻尼装置;其中,该控制流程包含步骤A1至A4,依序为步骤A1:感测单元侦测出车辆动态的感测信号并传送至行车电脑;步骤A2:行车电脑通过该感测信号计算出阻尼力需求量并传送该阻尼力需求量信号至控制模组;步骤A3:控制模组按照阻尼器特性,将阻尼力需求量换算为控制致动器所需的电压脉波频率,并按照此电压脉波频率进行对于致动器的控制;步骤A4:致动器进而控制阻尼装置产生对应的阻尼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立车稳定及倾斜辅助的参数建构系统及其控制流程,其特征在于,该阻尼装置包括可变阀门,以及与可变阀门连接的阻尼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立车稳定及倾斜辅助的参数建构系统及其控制流程,其特征在于,该致动器为电磁吸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立车稳定及倾斜辅助的参数建构系统及其控制流程,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伟伦杨纯宾温士贤
申请(专利权)人:亚帝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