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3117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32
一种车厢构造,具有:车厢(16),其为乘客的乘坐空间;以及壁部(18),其能够选择性地设为将所述车厢(16)分隔为多个单独空间(20)的分隔状态、和将至少一组相邻的该单独空间(20)彼此相互连通的连通状态,通过被操作成在相邻的所述单独空间(20)彼此中的每一个都成为所述连通状态,从而使进行了该操作的相邻的所述单独空间彼此成为所述连通状态。

Carriag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厢构造
本公开涉及车厢构造。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2011-136640号公报中公开了有关公交车的专利技术。该公交车具有设置于相邻的座席间的隔壁,利用该隔壁对车厢进行分隔。另外,隔壁能够拆下,由此,能够在任意的位置对车厢进行分隔。然而,近年来,利用乘用车的拼车服务(车辆共乘)开始普及,但在拼车的情况下,由于陌生人彼此共同乘坐于相同的车辆,所以在隐私保护的角度下,存在课题。因此,可以考虑将在日本特开2011-136640号公报中公开的隔壁设置在座席间,但由于隔壁能够拆下,所以即使拼车的乘客中的一方的乘客期望设置隔壁,另一方的乘客也能够将隔壁拆下,因此,有可能无法充分地进行隐私保护。因此,上述技术在这一点上留有改良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得到能够提高乘客的隐私保护性能的车厢构造。技术方案1记载的专利技术的车厢构造具有:车厢,所述车厢为乘客的乘坐空间;以及壁部,所述壁部能够选择性地设为将所述车厢分隔为多个单独空间的分隔状态、和将至少一组相邻的该单独空间彼此相互连通的连通状态,并且,通过被操作成在相邻的所述单独空间彼此中的每一个都成为所述连通状态,从而使进行了该操作的相邻的所述单独空间彼此成为所述连通状态。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成为乘客的乘坐空间的车厢设置有壁部。该壁部能够选择性地设为将车厢分隔为多个单独空间的分隔状态、和将至少一组相邻的单独空间彼此相互连通的连通状态。因此,在乘客期望保护隐私的情况下,通过使壁部成为分隔状态,并且使乘客乘坐于彼此不同的单独空间内,从而能够对隐私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在乘客彼此期望进行交流的情况下,通过使壁部成为连通状态,从而乘坐于不同的单独空间的乘客彼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交流。在此,在本公开中,通过在相邻的单独空间中的每一个以使壁部成为连通状态的方式进行操作,从而使进行了该操作的单独空间彼此成为连通状态。即,通过乘坐于相邻的单独空间的双方的乘客分别进行设为连通状态的操作而成为连通状态,因此,即使仅乘坐于一方的单独空间的乘客进行设为连通状态的操作,只要乘坐于与一方的单独空间相邻的另一方的单独空间的乘客未进行设为连通状态的操作,就不会成为连通状态。因此,在某位乘客不期望成为连通状态的状态下,能够防止单独空间彼此成为连通的状态。在此,“分隔”包括将各个单独空间划分(区分)为大致没有间隙的状态的情况、划分(区分)为虽然存在间隙但会遮挡视野的程度的情况等。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的车厢构造中,所述壁部具有两块可动壁,所述两块可动壁对置地设置于相邻的所述单独空间之间,并且通过使所述两块可动壁互相成为打开状态,从而成为所述连通状态,各个所述可动壁仅通过从与各个所述可动壁相对的一侧的所述单独空间进行操作而成为所述打开状态。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壁部具有对置地设置于相邻的单独空间之间的两块可动壁。该两块可动壁仅通过从彼此相对的一侧的单独空间进行操作而成为打开状态,通过使该两块可动壁互相成为打开状态,从而使相邻的该单独空间成为连通状态。即,乘坐于一方的单独空间的乘客仅能够进行使面向该一方的单独空间的一块可动壁成为打开状态的操作,但无法进行使面向隔着该可动壁而相邻的另一方的单独空间的另一可动壁成为打开状态的操作。因此,即使乘坐于一方的单独空间的乘客使面向该一方的单独空间的一侧的可动壁成为打开状态,只要乘坐于与该一方的单独空间相邻的另一方的单独空间的乘客未使面向另一方的单独空间的另一可动壁成为打开状态,就不会成为连通状态。因此,在某位乘客不期望成为连通状态的状态下,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防止单独空间彼此成为连通的状态。根据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的车厢构造中,所述壁部具有单体的可动壁,所述单体的可动壁设置于相邻的所述单独空间之间,且通过使所述单体的可动壁成为打开状态,从而成为所述连通状态,该可动壁仅通过以从相对的一方的所述单独空间和另一方的所述单独空间分别使该可动壁成为所述打开状态的方式进行操作而成为所述打开状态。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壁部具有设置于相邻的单独空间之间的单体的可动壁。该可动壁仅通过以从相对的一方的单独空间和另一方的单独空间分别使该可动壁成为打开状态的方式进行操作而成为打开状态。即,即使乘坐于一方的单独空间的乘客进行使可动壁成为打开状态的操作,只要乘坐于隔着该可动壁而相邻的另一方的单独空间的乘客未进行使可动壁成为打开状态的操作,可动壁就不会成为打开状态,一方的单独空间与另一方的单独空间就不会成为连通状态。因此,能够利用单体的可动壁来谋求空间节省,并且,在某位乘客不期望成为连通状态的状态下,能够防止单独空间彼此成为连通的状态。根据技术方案2或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4记载的专利技术的车厢构造中,所述可动壁通过沿着水平方向移动而成为所述打开状态。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专利技术,由于在设为打开状态时,使可动壁沿着水平方向移动,因此,容纳可动壁的空间被设置在水平方向上的其他场所。即,由于在使可动壁成为打开状态时敞开的部位不需要设置用于容纳可动壁的空间,因此,能够将敞开的部位设定在车厢的从车顶板遍及到车底板的在车辆上下方向上较大的范围内。因此,在连通状态时,一方的单独空间与另一方的单独空间之间的移动变得容易。根据技术方案2或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5记载的专利技术的车厢构造中,所述可动壁通过沿着垂直方向移动而成为所述打开状态。根据技术方案5记载的专利技术,由于在设为打开状态时,使可动壁沿着垂直方向移动,因此,容纳可动壁的空间被设置在垂直方向上的其他场所。即,能够使在使可动壁成为打开状态时敞开的空间在水平方向上较宽。因此,能够提高连通状态时的敞开感。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6记载的专利技术的车厢构造中,所述可动壁被设置成将所述车厢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隔开。根据技术方案6记载的专利技术,由于沿着水平方向移动的可动壁被设置成将车厢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隔开,所以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一般比车辆宽度方向的尺寸大的车厢中,可动壁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移动。即,容易确保使可动壁成为打开状态时的可动壁的容纳空间。根据技术方案5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7记载的专利技术的车厢构造中,所述可动壁被设置成将所述车厢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隔开。根据技术方案7记载的专利技术,由于沿着垂直方向移动的可动壁被设置成将车厢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隔开,所以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尺寸一般比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小的车厢中,可动壁沿着车辆上下方向移动。即,容易确保使可动壁成为打开状态时的可动壁的容纳空间。根据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7中任一项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8记载的专利技术的车厢构造中,在所述车厢设置有跨设于相邻的所述单独空间的桌台,所述壁部将该桌台包括在内地选择性地设为所述分隔状态和所述连通状态。根据技术方案8记载的专利技术,在车厢设置有跨设于相邻的单独空间的桌台,壁部将桌台包括在内地选择性地设为分隔状态和连通状态,因此,在分隔状态下,乘客能够独自地使用桌台,另一方面,在连通状态下,乘客能够一体且较宽地使用跨设于相邻的单独空间的桌台。根据技术方案8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9记载的专利技术的车厢构造中,所述桌台设置于将所述车厢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隔开的所述壁部与将所述车厢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隔开的所述壁部的交叉部。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厢构造,其中,所述车厢构造具有:车厢(16),所述车厢为乘客的乘坐空间;以及壁部(18),所述壁部能够选择性地设为将所述车厢(16)分隔为多个单独空间(20)的分隔状态、和将至少一组相邻的该单独空间(20)彼此相互连通的连通状态,通过被操作成在相邻的所述单独空间(20)彼此中的每一个都成为所述连通状态,从而使进行了该操作的相邻的所述单独空间彼此成为所述连通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8 JP 2017-2539041.一种车厢构造,其中,所述车厢构造具有:车厢(16),所述车厢为乘客的乘坐空间;以及壁部(18),所述壁部能够选择性地设为将所述车厢(16)分隔为多个单独空间(20)的分隔状态、和将至少一组相邻的该单独空间(20)彼此相互连通的连通状态,通过被操作成在相邻的所述单独空间(20)彼此中的每一个都成为所述连通状态,从而使进行了该操作的相邻的所述单独空间彼此成为所述连通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构造,其中,所述壁部(18)具有两块可动壁(36A、36B、48A、48B),所述两块可动壁对置地设置于相邻的所述单独空间(20)之间,并且通过使所述两块可动壁互相成为打开状态,从而成为所述连通状态,各个所述可动壁(36A、36B、48A、48B)仅通过从与各个所述可动壁相对的一侧的所述单独空间(20)进行操作而成为所述打开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构造,其中,所述壁部(18)具有单体的可动壁(72A、74A、74B),所述单体的可动壁设置于相邻的所述单独空间(20)之间,且通过使所述单体的可动壁成为打开状态,从而成为所述连通状态,该可动壁仅通过以从相对的一方的所述单独空间(20)和另一方的所述单独空间(20)分别使该可动壁成为所述打开状态的方式进行操作而成为所述打开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厢构造,其中,所述可动壁(36B)通过沿着水平方向移动而成为所述打开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厢构造,其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谷笃志斋木佑真四阿桃子森田优作成濑郁奈子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