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床用扶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402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6:32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椅床用扶手,扶手下侧设有扶手支撑管,扶手外管套设在扶手支撑管外,所述扶手支撑管的长度大于所述扶手外管的长度,所述扶手外管与轮椅车架相固定,所述扶手外管上设有紧固件,所述扶手外管形成有内外贯穿的固定孔,所述紧固件螺纹固定在固定孔内,所述紧固件转动以使紧固件的一端伸入所述扶手外管内,所述扶手外管下端铰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呈U形设置,所述限位块由两侧的侧板及两个侧板间的中间板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使扶手支撑效果更好、使用时稳定性更好的优点,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使处于床状态的轮椅床车架的支撑效果更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椅床用扶手
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轮椅床用扶手。
技术介绍
对于刚做完比较大的手术不能自主下病床的病人、或者身体常期处于不佳状态的老年人,为了利于康复,一般均采用长时间的卧床休息。但由于长时间持续性的卧床容易引起褥疮和肺炎及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因此需要对病人或老年人及时进行翻身等医疗护理,同时,在需要活动时,护理人员需要将处于卧床状态的病人或老年人转移到轮椅上,非常不方便,且由于一些病人或老人往往不具备较好的护理条件,因此不得不常时间坐在轮椅上或长期卧在床上,不能自主进行在卧床状态与坐在轮椅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为解决上述问题,人们专利技术了具有轮椅车状态和床状态的轮椅床。现有轮椅床的扶手仅用于支撑患者手臂,没有其他用处。现有轮椅床伸展开后,仅通过轮椅自带的车轮进行车架的支撑,车架支撑效果较差,病人翻身时会有抖动、侧翻的感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用于对车架进行支撑的轮椅床用扶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轮椅床用扶手,扶手下侧设有扶手支撑管,扶手外管套设在扶手支撑管外,所述扶手支撑管的长度大于所述扶手外管的长度,所述扶手外管与轮椅车架相固定,所述扶手外管上设有紧固件,所述扶手外管形成有内外贯穿的固定孔,所述紧固件螺纹固定在固定孔内,所述紧固件转动以使紧固件的一端伸入所述扶手外管内,所述扶手外管下端铰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呈U形设置,所述限位块由两侧的侧板及两个侧板间的中间板构成,所述侧板与所述扶手外管铰接设置,所述限位块向下翻转至最低位置以使所述中间板位于所述扶手外管正下方。进行轮椅床的使用时,当轮椅床处于轮椅车状态时,通过松紧紧固件以调整扶手的上下高度,以适应使用者的需求;当轮椅床处于床状态时,翻转限位块,以使限位块偏离扶手外管的正下方,随后松开紧固件以使扶手下落,带扶手支撑管下端与地面接触后,拧紧紧固件以实现扶手支撑管的固定,以使车架的支撑更为稳定,同时扶手用于避免使用者从车架掉下。其中,当轮椅床处于轮椅床状态时,可翻转限位块以使限位块的中间板位于扶手外管正下方,使扶手支撑管支撑在限位块的中间板上,以提高扶手的支撑效果,以提高扶手使用时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扶手外管上下端均设有中空设置的导套,所述导套由导套一部和导套二部构成,所述导套一部和导套二部均形成有供扶手支撑管通过的通孔,当所述导套与扶手外管配合,所述导套一部外缘位于所述扶手外管内缘外侧,所述导套二部外缘位于所述扶手外管内缘内侧。作为优选,所述扶手外管上下端管壁均形成有内管贯穿的定位孔,所述导套的导套二部外壁上形成有定位块,上侧的导套的定位块具有由下至上向外侧延伸的斜坡结构,下侧的导套的定位块具有由上至下向外侧延伸的斜坡结构,当导套与扶手外管配合,所述定位块位于所述定位孔内。上述设置便于导套与扶手外管的固定。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孔贯穿所述扶手外管相对两侧管壁,所述紧固件由锁紧螺钉和第二旋钮内螺母构成,所述扶手外管的一个固定孔处设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第二旋钮内螺母均与锁紧螺钉形成有相互配合的螺纹结构,所述锁紧螺钉与固定螺母固定以使所述锁紧螺钉的头部位于所述扶手外管内,所述第二旋钮内螺母与所述锁紧螺钉远离头部的一端固定。作为优选,所述扶手支撑管下端固定有支撑管封块,所述扶手支撑管下端内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和支撑管封块设有相互对应的螺纹孔,所述支撑管封块通过固定螺钉与所述扶手支撑管固定,所述支撑管封块上端面下凹以形成有容纳槽,所述支撑管封块与扶手支撑管固定以使所述扶手支撑管下端位于所述支撑管封块的容纳槽内。本技术具有能使扶手支撑效果更好、使用时稳定性更好的优点,且本技术还具有使处于床状态的轮椅床车架的支撑效果更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轮椅床处于轮椅车状态时扶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轮椅床处于床状态时扶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导套与扶手外管配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扶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由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轮椅床用扶手1,扶手1下侧设有扶手支撑管2,扶手外管3套设在扶手支撑管2外,扶手支撑管2的长度大于扶手外管3的长度,扶手外管3与轮椅车架4相固定。由图3所示,扶手外管3上设有紧固件,扶手外管3形成有内外贯穿的固定孔31,紧固件螺纹固定在固定孔内,紧固件转动以使紧固件的一端伸入扶手外管3内。固定孔31贯穿扶手外管3相对两侧管壁,紧固件由锁紧螺钉32和第二旋钮内螺母33构成,扶手外管3的一个固定孔处设有固定螺母34,固定螺母34、第二旋钮内螺母33均与锁紧螺钉32形成有相互配合的螺纹结构,锁紧螺钉32与固定螺母34固定以使锁紧螺钉32的头部位于扶手外管3内,第二旋钮内螺母33与锁紧螺钉34远离头部的一端固定。由图1、图2、图4所示,扶手外管3下端铰接有限位块5,限位块5呈U形设置,限位块5由两侧的侧板51及两个侧板间的中间板52构成,侧板51与扶手外管3铰接设置,限位块5向下翻转至最低位置以使中间板52位于扶手外管3正下方。由图2、图4所示,扶手外管3上下管均设有中空设置的导套6,导套6由导套一部61和导套二部62构成,导套一部61和导套二部62均形成有供扶手支撑管2通过的通孔,当导套6与扶手外管3配合,导套一部61外缘位于扶手外管3内缘外侧,导套二部62外缘位于扶手外管3内缘内侧。扶手外管3上下端管壁均形成有内管贯穿的定位孔35,导套6的导套二部62外壁上形成有定位块63,上侧的导套的定位块具有由下至上向外侧延伸的斜坡结构,下侧的导套的定位块具有由上至下向外侧延伸的斜坡结构,当导套6与扶手外管3配合,定位块63位于定位孔35内。扶手支撑管2下端固定有支撑管封块7,扶手支撑管2下端内设有固定板21,固定板21和支撑管封块7设有相互对应的螺纹孔22,支撑管封块7通过固定螺钉23与扶手支撑管2固定,支撑管封块7上端面下凹以形成有容纳槽71,支撑管封块7与扶手支撑管2固定以使扶手支撑管2下端位于支撑管封块7的容纳槽71内。进行轮椅床的使用时,当轮椅床处于轮椅车状态时,通过松紧紧固件以调整扶手的上下高度,以适应使用者的需求;当轮椅床处于床状态时,翻转限位块,以使限位块偏离扶手外管的正下方,随后松开紧固件以使扶手下落,带扶手支撑管下端与底面接触后,拧紧紧固件以实现扶手支撑管的固定,以使车架的支撑更为稳定,同时扶手用于避免使用者从车架掉下。其中,当轮椅床处于轮椅床状态时,可翻转限位块以使限位块的中间板位于扶手外管正下方,使扶手支撑管支撑在限位块的中间板上,以提高扶手的支撑效果,以提高扶手使用时的稳定性。本技术具有能使扶手支撑效果更好、使用时稳定性更好的优点,且本技术还具有使处于床状态的轮椅床车架的支撑效果更好的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椅床用扶手,其特征在于扶手下侧设有扶手支撑管,扶手外管套设在扶手支撑管外,所述扶手支撑管的长度大于所述扶手外管的长度,所述扶手外管与轮椅车架相固定,所述扶手外管上设有紧固件,所述扶手外管形成有内外贯穿的固定孔,所述紧固件螺纹固定在固定孔内,所述紧固件转动以使紧固件的一端伸入所述扶手外管内,所述扶手外管下端铰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呈U形设置,所述限位块由两侧的侧板及两个侧板间的中间板构成,所述侧板与所述扶手外管铰接设置,所述限位块向下翻转至最低位置以使所述中间板位于所述扶手外管正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椅床用扶手,其特征在于扶手下侧设有扶手支撑管,扶手外管套设在扶手支撑管外,所述扶手支撑管的长度大于所述扶手外管的长度,所述扶手外管与轮椅车架相固定,所述扶手外管上设有紧固件,所述扶手外管形成有内外贯穿的固定孔,所述紧固件螺纹固定在固定孔内,所述紧固件转动以使紧固件的一端伸入所述扶手外管内,所述扶手外管下端铰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呈U形设置,所述限位块由两侧的侧板及两个侧板间的中间板构成,所述侧板与所述扶手外管铰接设置,所述限位块向下翻转至最低位置以使所述中间板位于所述扶手外管正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床用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外管上下端均设有中空设置的导套,所述导套由导套一部和导套二部构成,所述导套一部和导套二部均形成有供扶手支撑管通过的通孔,当所述导套与扶手外管配合,所述导套一部外缘位于所述扶手外管内缘外侧,所述导套二部外缘位于所述扶手外管内缘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椅床用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外管上下端管壁均形成有内管贯穿的定位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宁朱靖果金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英洛华康复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