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杂质颗粒收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280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将供给封闭式压缩机的润滑油中杂质清除的抽吸管,这类压缩机有一个外壳,一个外壳底上的润滑油油池,一个在该外壳中直立的旋转轴。抽吸管有环形槽围绕抽吸管,轴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润滑油中杂质颗粒沿抽吸管上升时,将颗粒积存在槽中。(*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一种适用于封闭式压缩机的润滑油离心抽吸管有关,具体有关的抽吸管有装置,防止润滑油夹带的杂质通过压缩机油路循环。在作为密封件的封闭式压缩机中,轴承区域常由润滑油抽吸管润滑,抽吸管围绕其纵轴线旋转,一端浸没在压缩机的润滑油油池中。抽吸管安装在压缩机驱动轴上,在通过管的开口下端的润滑油上施加离心泵压力。抽吸管依靠离心力压迫润滑油向上,进入轴中的通道,通道最后将润滑油引入压缩机的轴承范围。润滑油中可能含有压缩机制造和安装过程中残余的杂质颗粒和污垢物,以及压缩机运转中工作部件逐渐磨损留存的颗粒。假如任由这种杂质颗粒通过润滑油通道进入轴承,则轴承迅速磨损,造成压缩机的运转寿命缩短。先有领域中这类封闭式压缩机使用的润滑系统,一般设收集器分隔润滑油中的杂质颗粒,防止颗粒随润滑油通过压缩器循环。美国专利第3,049,285号中有一个压铸的提油器,其中有润滑油通道与圆周油穴相通。杂质颗粒由离心力存入这油穴。美国专利第3,692,435号揭示一种提油器,有旋转轴垂直伸入润滑油,其中钻有润滑油通道。用一个切削的阶梯部,或使用插件,阻止杂质在润滑油通道中向上通过。美国专利第3,674,382号中揭示一种有润滑油通道的旋转轴,轴有一个切去部分。切去部与润滑油通道相通,并外套一个环套,形成一个杂质容纳器。这些先有领域的装置因要求特殊的压铸或切削,故制造费用昂贵。此外,其使用局限于允许使用特定压铸件尺寸的压缩机系统。美国专利第3,560,116号揭示一种封闭式压缩机装置,其电机与压缩机各用分别的油路冷却。这专利有抽吸管,其上端有突出环,突环上部有开口。压缩机按常用的方式冷却及润滑润滑油被离心力通过抽吸管向上推送,进入压缩机轴承区。有独立的润滑油流过开孔,冷却定子。开孔同样允许杂质伴随通过开孔进入定子的润滑油,于是使轴承迅速磨损,缩短装置的工作寿命。因此希望能提出一种抽吸管,可将杂质从供给封闭式压缩机的润滑油中清除。可克服先有领域的缺点。还希望能提出一种抽吸管,有良好工作效率,而驱动轴或提油机构不要求昂贵的切削或压铸加工。本专利技术可克服先有领域中的离心吸油管润滑装置的缺点,方法为设置一个有环形槽的廉价吸油管,在润滑油进入驱动轴中的润滑油通道前,将杂质与润滑油分离,最后在整个压缩机中布油。具体而言,先有装置的固有问题的解决,是通过设置用相对廉价的材料制造的抽吸管,管上有凹槽可低价制造。不需采用价昂的压铸或机械加工形成排除杂质颗粒的通道和收集部。在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可在抽吸管的全圆周上形成一条环形槽。由于轴旋转造成的离心作用,使润滑油沿管上升,润滑油中含有的杂质颗粒被离心力抛入槽中。较重的金属污垢物被向外抛入槽中,轴的旋转不停止,便永远留在槽内。旋转停止时,颗粒便仅因重力而落回油池内。旋转轴再起动时离心过程重复,污垢物又被抛入槽内,与润滑油分离。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案中环形凹槽有一个收集部,将杂质在里面永久存放。在这方案中,凹槽有一个阻挡部,当杂质因离心力沿管子上升时从阻挡部上越过。杂质越过阻挡部时被向外抛入抽吸管的凹槽区。驱动轴停止时颗粒向收集部沉淀,被阻止回到油池内。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点,是提出了一个非常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在对活动部件润滑时,防止杂质及污垢物进入压缩机的活动部件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点,是阻止杂质进入活动部件而抑制压缩机活动部件的过旱磨损和毁坏。本专利技术又一优点是提出一种简单的抽吸管,易于在压缩机驱动轴上安装,而不需对轴作高价的压铸或切削加工。本专利技术又一优点,是在其一实施方案中,提出一种收集器永久容纳杂质,防止其回到润滑油油池。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形式提出一种压缩机,其中有一个壳体,有该壳体下部的一个润滑油油池,和一个在该壳体中垂直放置的旋转驱动轴。设装置清除供给密封压缩机的润滑油中的杂质颗粒,装置有根润滑油轴吸管,一端与轴固定随轴旋转,相对端垂直伸入润滑油油池。抽吸管有轴向腔向上穿过,又有环形凹槽在抽吸管内表面上径向外伸。驱动轴旋转造成的离心力使杂质颗粒沿抽吸管爬升,被收集和留存在槽中。轴停止旋转时杂质回落润滑油油池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形式有一个压缩机,有一个外壳,外壳底部的润滑油油池,在外壳中垂直放置的旋转轴,安装在轴上的润滑油抽吸管,和一个收集器将供给压缩机的润滑油中的杂质作永久性清除。收集器另有一条环形凹槽,从抽吸管的内表面径向外伸,围绕管的全圆周。当杂质颗粒因离心力在抽吸管上上升时被收集入环形凹槽。收集器有一个阻挡部,轴停转时阻止杂质回到润滑油油池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案的封闭式压缩机下部的纵向剖视图。图2为图1抽吸管的放大局部剖视图。图3为另一实施方案压缩机抽吸管的放大视图。图4为图3抽吸管的放大局部剖视图。参看附图,特别参阅图1,显示封闭式压缩机装置12的下部,有一压缩机外壳14,其中放转子16,与驱动轴18固定相随旋转,定子20在外壳14中固定,有润滑油油池22位于外壳14的下部。驱动轴18按传统安装在压缩机装置12内,有若干轴向通道24,26,28,向压缩机12上方的组件输送润滑油。通过通道24,26,28向上输送的润滑油,部分因重力返回润滑油油池。转子16有转子端环29。定子20有端圈30在外壳14中向下伸,使端圈30的下端部可伸到润滑油油池22的润滑油油面32以下。本专利技术的润滑油抽吸管34有一个管状体,最好用铝镇静深拉优质冷轧钢制造,然而其他材料也适用。将抽吸管34的上部38在驱动轴18的通道24中压配合。抽吸管34的下部40,放在润滑油油面32下。抽吸管34的上部38大致为圆柱形,直径较大,抽吸管34的下部40大致为圆柱形,直径较小。过渡区42向外向上倾斜,在上、下部38及40间连接。部分38的上端敞口,部分40的下端开口,设进口孔44,直径小于下部40。抽吸管34的其作部分基本无孔。抽吸管34有轴向腔46在里面穿过,与轴18的通道24接通。一个油杯60在外壳14的底部上固定,与抽吸管34有间距的同心关系,以降低空穴效应。油杯60设若干孔62,使润滑油油池中的润滑油可进入油杯60。在本专利技术中有一个环形凹槽50围绕抽吸管34上部38的全圆周。在图1及2所示的理想实施方案中,环形凹槽50围绕抽吸管34的全圆周伸展,形状基本为连贯的凹槽。环形凹槽50通过将抽吸管34的上部38变形制成,图2中最清晰。一个凹陷51在抽吸管内表面47上形成,在外表面48上形成相应的突棱53。凹陷51和突棱53径向定位。在本专利技术中环形凹槽50的尺寸可如下表,仅作为举例说明外表面区57的圆弧半径0.635毫米凹陷51的圆弧半径0.127毫米环形凹槽50沿管34测量的宽度约3,175毫米环形凹槽50沿外表面48测量的深度约6.35毫米压缩机装置运转时,轴18旋转使抽吸管34在油杯60中旋转。于是润滑油油池22中的润滑油,被离心力通过进口孔44及轴向腔46向上抽吸,达到润滑油通道24,26,28。在润滑油油池壳22中存在的杂质颗粒52与其他污垢物,也受离心作用被向上抽吸,随润滑油通过轴向腔46。当杂质颗粒52达到环形凹槽50时,杂质52比润滑油重,便被投入环形内槽50,图2最清晰显示。轴18旋转造成的离心力使颗粒52在环形凹槽50内停留,直至轴18旋转停止。这时颗粒52仅因重力回落润滑油油池22。将颗粒推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封闭式压缩机(12)有一个外壳(14),一个在该外壳底部的润滑油油池(22),各一个在该外壳中垂直放置、处于外壳底的润滑油油面(32)上方向的旋转轴(18),特征在于有一根润滑油抽吸管(34),其一端(38)与该轴固定,随之旋转,相对端(40)垂直伸入该润滑油油池,该管两端敞口,有轴向腔(16)由该管的内壁(47)所限定,该腔从该相对端向上穿过该管,并有环形凹槽装置(50)由从该抽吸管内表面径向往外伸的该内壁形成,收集因离心力而沿该抽吸管上升的杂质颗粒(52),该管壁在该凹槽范围中无孔眼。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纳德R韦斯纳
申请(专利权)人:特库姆塞制品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