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壳式的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111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壳式的换热器,包括浮头盖、浮头管板、螺栓、螺母、折流板、换热管、管箱、耳架、排气口、设备法兰、壳程接管、内管、拉杆、支座、排液口、垫片、封头、外管、蒸汽层、吸液芯和液池,管箱的左侧设置有浮头盖,外管的上方靠近浮头盖位置设置有螺栓,螺栓与螺母之间安装有垫片,耳架的右侧设置有排气口,浮头盖的右侧设置有封头,封头的右侧位于管箱内部设置有内管,浮头管板的右侧靠近上方设置有换热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分别与换热管道相连接,导流区通过换热管道与疏导区相连通,提高了换热器的制冷换热性能,降低了耗能量,使水在管道中能尽量地吸热升温,从而提升换热效果。

A Shell-and-Tube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壳式的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具体为一种管壳式的换热器。
技术介绍
现有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不理想,热量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主要是水管中的水在换热器中的停留时间过短,不能充分地吸热升温,当诸如多通道换热器的平行流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通过翅片开窗孔来排冷凝水,冷凝水从上往下依次流过翅片的开窗孔,再从最后一个翅片开窗孔流出换热器,排水行程长,排水速度慢,由此导致换热器在室外低温高湿工况下结霜速度过快、结霜量过大,有效换热面积小,降低了制冷换热量和换热性能,增加耗能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壳式的换热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壳式的换热器,包括浮头盖、浮头管板、螺栓、螺母、折流板、换热管、管箱、耳架、排气口、设备法兰、壳程接管、内管、拉杆、支座、排液口、垫片、封头、外管、蒸汽层、吸液芯和液池,所述管箱的左侧设置有浮头盖,且管箱的外部设置有外管,所述外管的上方靠近浮头盖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上方设置有螺母,且螺栓与螺母之间安装有垫片,所述管箱的中部设置有耳架,所述耳架的右侧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浮头盖的右侧设置有封头,所述封头的右侧位于管箱内部设置有内管,所述内管的内部靠近左侧设置有浮头管板,所述浮头管板的右侧靠近上方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浮头管板的右侧靠近下方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与换热管之间设置有折流板,所述管箱的下方设置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的右侧设置有支座,所述管箱的下方靠近右侧设置有壳程接管,所述管箱的内部位于中心位置设置有吸液芯,所述吸液芯的外侧设置有蒸汽层,所述蒸汽层的下方与外管之间设置有液池。进一步的,所述管箱的上方对应排气口位置设置有进气口,所述排气口与进气口对称分布在管箱的上下两侧。进一步的,所述折流板的个数为8个,且折流板均匀分布在内管内。进一步的,所述排液口的上方设置有进液口,且排液口与进液口对称分布在管箱的上下两侧位置。进一步的,所述支座与管箱之间通过紧固螺钉相连接,且支座的个数为两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管壳式的换热器,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分别与换热管道相连接,导流区通过换热管道与疏导区相连通,在不增大换热器体积的同时增加了水的流通回路,使水在管道中能尽量地吸热升温,从而提升换热效果,提高了换热器的排水效率,进而有效地降低了换热器在室外低温高湿工况下结霜速度,减少了结霜量,提高了换热器的制冷换热量和换热性能,降低了耗能量。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吸液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浮头盖;2、浮头管板;3、螺栓;4、螺母;5、折流板;6、换热管;7、管箱;8、耳架;9、排气口;10、设备法兰;11、壳程接管;12、内管;13、拉杆;14、支座;15、排液口;16、垫片;17、封头;18、外管;19、蒸汽层;20、吸液芯;21、液池。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管壳式的换热器,包括浮头盖1、浮头管板2、螺栓3、螺母4、折流板5、换热管6、管箱7、耳架8、排气口9、设备法兰10、壳程接管11、内管12、拉杆13、支座14、排液口15、垫片16、封头17、外管18、蒸汽层19、吸液芯20和液池21,管箱7的左侧设置有浮头盖1,且管箱7的外部设置有外管18,外管18的上方靠近浮头盖1设置有螺栓3,螺栓3的上方设置有螺母4,且螺栓3与螺母4之间安装有垫片16,管箱7的中部设置有耳架8,耳架8的右侧设置有排气口9,浮头盖1的右侧设置有封头17,封头17的右侧位于管箱7内部设置有内管12,内管12的内部靠近左侧设置有浮头管板2,浮头管板2的右侧靠近上方设置有换热管6,浮头管板2的右侧靠近下方设置有拉杆13,拉杆13与换热管6之间设置有折流板5,管箱7的下方设置有排液口15,排液口15的右侧设置有支座14,管箱7的下方靠近右侧设置有壳程接管11,管箱7的内部位于中心位置设置有吸液芯20,吸液芯20的外侧设置有蒸汽层19,蒸汽层19的下方与外管18之间设置有液池21。进一步的,管箱7的上方对应排气口9位置设置有进气口,排气口9与进气口对称分布在管箱7的上下两侧,便于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分别与换热管6道相连接。进一步的,折流板5的个数为8个,且折流板5均匀分布在内管12内,便于在不增大换热器体积的同时增加了水的流通回路,使水在管道中能尽量地吸热升温。进一步的,排液口15的上方设置有进液口,且排液口15与进液口对称分布在管箱7的上下两侧位置,便于导流区通过换热管6道与疏导区相连通。进一步的,支座14与管箱7之间通过紧固螺钉相连接,且支座14的个数为两个,便于增强整个结构连接的可靠性、稳定性。工作原理:该种管壳式的换热器,首先,在管箱7的左侧设置有浮头盖1,外管18的上方靠近浮头盖1设置有螺栓3,且螺栓3与螺母4之间安装有垫片16,减少连接过程中的摩擦损害,提高使用寿命,耳架8的右侧设置有排气口9,管箱7的上方对应排气口9位置设置有进气口,排气口9与进气口对称分布在管箱7的上下两侧,便于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分别与换热管6道相连接,其次,浮头盖1的右侧设置有封头17,内管12的内部靠近左侧设置有浮头管板2,浮头管板2的右侧靠近上方设置有换热管6,拉杆13与换热管6之间设置有折流板5,折流板5的个数为8个,且折流板5均匀分布在内管12内,便于在不增大换热器体积的同时增加了水的流通回路,使水在管道中能尽量地吸热升温,管箱7的下方设置有排液口15,排液口15的上方设置有进液口,且排液口15与进液口对称分布在管箱7的上下两侧位置,便于导流区通过换热管6道与疏导区相连通,排液口15的右侧设置有支座14,支座14与管箱7之间通过紧固螺钉相连接,且支座14的个数为两个,便于增强整个结构连接的可靠性、稳定性,最后,管箱7的下方靠近右侧设置有壳程接管11,管箱7的内部位于中心位置设置有吸液芯20,提高换热效率,蒸汽层19的下方与外管18之间设置有液池21,从而提升换热效果,提高了换热器的排水效率,进而有效地降低了换热器在室外低温高湿工况下结霜速度,减提高了换热器的制冷换热量和换热性能,降低了耗能量。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壳式的换热器,包括浮头盖(1)、浮头管板(2)、螺栓(3)、螺母(4)、折流板(5)、换热管(6)、管箱(7)、耳架(8)、排气口(9)、设备法兰(10)、壳程接管(11)、内管(12)、拉杆(13)、支座(14)、排液口(15)、垫片(16)、封头(17)、外管(18)、蒸汽层(19)、吸液芯(20)和液池(2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箱(7)的左侧设置有浮头盖(1),且管箱(7)的外部设置有外管(18),所述外管(18)的上方靠近浮头盖(1)设置有螺栓(3),所述螺栓(3)的上方设置有螺母(4),且螺栓(3)与螺母(4)之间安装有垫片(16),所述管箱(7)的中部设置有耳架(8),所述耳架(8)的右侧设置有排气口(9),所述浮头盖(1)的右侧设置有封头(17),所述封头(17)的右侧位于管箱(7)内部设置有内管(12),所述内管(12)的内部靠近左侧设置有浮头管板(2),所述浮头管板(2)的右侧靠近上方设置有换热管(6),所述浮头管板(2)的右侧靠近下方设置有拉杆(13),所述拉杆(13)与换热管(6)之间设置有折流板(5),所述管箱(7)的下方设置有排液口(15),所述排液口(15)的右侧设置有支座(14),所述管箱(7)的下方靠近右侧设置有壳程接管(11),所述管箱(7)的内部位于中心位置设置有吸液芯(20),所述吸液芯(20)的外侧设置有蒸汽层(19),所述蒸汽层(19)的下方与外管(18)之间设置有液池(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壳式的换热器,包括浮头盖(1)、浮头管板(2)、螺栓(3)、螺母(4)、折流板(5)、换热管(6)、管箱(7)、耳架(8)、排气口(9)、设备法兰(10)、壳程接管(11)、内管(12)、拉杆(13)、支座(14)、排液口(15)、垫片(16)、封头(17)、外管(18)、蒸汽层(19)、吸液芯(20)和液池(2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箱(7)的左侧设置有浮头盖(1),且管箱(7)的外部设置有外管(18),所述外管(18)的上方靠近浮头盖(1)设置有螺栓(3),所述螺栓(3)的上方设置有螺母(4),且螺栓(3)与螺母(4)之间安装有垫片(16),所述管箱(7)的中部设置有耳架(8),所述耳架(8)的右侧设置有排气口(9),所述浮头盖(1)的右侧设置有封头(17),所述封头(17)的右侧位于管箱(7)内部设置有内管(12),所述内管(12)的内部靠近左侧设置有浮头管板(2),所述浮头管板(2)的右侧靠近上方设置有换热管(6),所述浮头管板(2)的右侧靠近下方设置有拉杆(13),所述拉杆(13)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晓泓许旭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普尔换热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