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升降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1000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全自动升降柱,包括外筒,外筒的顶部设有外筒顶盖,外筒的内部设有机芯和具有柱体顶盖的柱体,柱体与机芯连接,柱体在机芯的推动下从外筒内向上伸出,柱体与机芯通过导杆连接,外筒的顶部还设有上连接盘,机芯顶部设有一个机芯连接板,机芯具有一个与之配合安装的机芯安装底座,柱体的下部设有一个上限位法兰和一个下限位法兰,导杆安装在机芯安装座上,其上端穿过上限位法兰和下限位法兰延伸至外筒顶盖,上限位法兰上还设有上限位杆,机芯安装座上还设有下限位杆。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机芯推动力大,柱体升降稳定,柱体上升、下降的过程中受力均匀,延长了升降柱的使用寿命。

A Fully Automatic Lifting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升降柱
本技术涉及交通设施
,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升降柱。
技术介绍
升降柱,又称升降地柱,升降路桩,防冲撞路桩,液压升降柱,隔离桩等。升降柱广泛用于城市交通、军队及国家重要机关大门及周边、步行街、高速公路收费站、机场、学校、银行、大型会所、停车场等许多场合。通过对过往车辆的限制,有效地保障了交通秩序及主要设施和场所的安全。传统的升降柱需要手动操作,这样使用起来不方便且需要人手,增加了劳动成本,因此现在多使用电机控制的升降柱,但是目前的升降柱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升降柱容易磨损,而且电机控制的升降柱推力较小,容易导致损坏导致升降柱不能正常工作,从而影响道路关口不能做出及时相应的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低成本、使用寿命长的全自动升降柱。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自动升降柱,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顶部设有外筒顶盖,所述外筒的内部设有机芯和具有柱体顶盖的柱体,所述柱体与所述机芯连接,所述柱体在机芯的推动下从外筒内向上伸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与所述机芯通过导杆连接,所述外筒的顶部设有上连接盘,所述机芯顶部设有一个机芯连接板,所述机芯具有一个与之配合安装的机芯安装底座,所述柱体的下部设有一个上限位法兰和一个下限位法兰,所述导杆安装在所述机芯安装座上,其上端穿过所述上限位法兰和下限位法兰延伸至外筒顶盖,所述上限位法兰上还设有上限位杆,所述机芯安装座上还设有下限位杆。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限位法兰和下限位法兰之间还设有上下限位连接杆。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限位杆和所述下位杆的顶部均设有限位减震垫。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限位减震垫为聚氨酯限位减震垫。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机芯顶部,位于机芯连接板的下方还设有机芯减震垫。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柱体的顶部套设有柱体衬套。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杆与上限位法兰和下限位法兰的连接处均设有小尼龙衬套。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机芯包括电机、油泵、阀块、应急释放线圈、油箱和液压油缸,所述电机上端设有油泵,所述油泵与阀块连接,所述阀块上设有油缸和应急释放线圈,所述油箱顶部设有所述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与所述阀块用油管连接。有益效果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机芯推动力大,柱体升降稳定,柱体上升、下降的过程中受力均匀,延长了升降柱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案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去掉外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中标号:1、外筒2、外筒顶盖3、机芯4、柱体5、上连接盘6、机芯连接板7、机芯安装座8、上限位法兰9、下限位法兰10、导杆11、上限位杆12、下限位杆13、限位减震垫14、机芯减震垫15、柱体衬套16、小尼龙衬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如图1-3所示,一种全自动升降柱,包括外筒1,外筒的顶部设有外筒顶盖2,外筒1的内部设有机芯3和具有柱体顶盖的柱体4,柱体4与机芯3连接,柱体4在机芯的推动下从外筒1内向上伸出,柱体4与机芯3通过导杆10连接,导杆10在柱体4升降的过程中使柱体运动更稳定,避免产生摇晃等现象。外筒1的顶部设有上连接盘5,机芯3顶部设有一个机芯连接板6,机芯3具有一个与之配合安装的机芯安装底座7,柱体4的下部设有一个上限位法兰8和一个下限位法兰9,导杆10安装在机芯安装座7上,其上端穿过上限位法兰8和下限位法兰9延伸至外筒顶盖2,上限位法兰8上还设有上限位杆11,机芯安装座7上还设有下限位杆12,下限位杆12在升降柱关闭状态时,帮助机芯支撑柱体的重量,使受力均匀分散,减少机芯承重。启动时,机芯3通过与机芯连接板6的连接将柱体4带动升起,与柱体4连接的上限位法兰8和下限位法兰9顺着导杆10稳定上升,到达顶部时,上限位杆11的顶部与上连接盘5接触,启动完成。关闭时,机芯3通过与机芯连接板6的连接将柱体带动下降,与柱体4连接的上限位法兰8和下限位法兰9顺着导杆10稳定下降,到达底部时,下限位杆12的顶部与下限位法兰9接触,完成关闭。产品使用环境为户外,会承受各种天气环境,所以柱体,柱体顶盖,外筒顶盖这些经常裸露在外的部件采用304不锈钢材质,在美观的同时又达到耐腐蚀,耐热,耐低温,强度高等优点。作为进一步的改进,上限位法兰8和下限位法兰9之间还设有上下限位连接杆13,目的为了增强上限位法兰和下限位法兰的支撑强度。上限位杆和下位杆的顶部均设有限位减震垫13。限位减震垫13为聚氨酯限位减震垫,在柱体达到最顶端和最低端的时候起到缓冲的作用。机芯4顶部,位于机芯连接板6的下方还设有机芯减震垫14,机芯带动柱体上下运动时机芯减震垫可以起到缓冲并保护机芯的作用,减少机芯受到的冲击,延长机芯寿命。柱体4的顶部套设有柱体衬套15,柱体衬套15采用尼龙材质,避免柱体在升降过程中与其他金属部件接触造成磨损。导杆10与上限位法兰和下限位法兰的连接处均设有小尼龙衬套16,小尼龙衬套16为塑料材质,将导杆包裹住,避免导杆与上下限位法兰直接接触,造成磨损,并起到稳定导杆的作用。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机芯包括电机、油泵、阀块、应急释放线圈、油箱和液压油缸,所述电机上端设有油泵,所述油泵与阀块连接,所述阀块上设有油缸和应急释放线圈,所述油箱顶部设有所述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与所述阀块用油管连接。综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升降柱,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顶部设有外筒顶盖,所述外筒的内部设有机芯和具有柱体顶盖的柱体,所述柱体与所述机芯连接,所述柱体在机芯的推动下从外筒内向上伸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与所述机芯通过导杆连接,所述外筒的顶部还设有上连接盘,所述机芯顶部设有一个机芯连接板,所述机芯具有一个与之配合安装的机芯安装底座,所述柱体的下部设有一个上限位法兰和一个下限位法兰,所述导杆安装在所述机芯安装座上,其上端穿过所述上限位法兰和下限位法兰延伸至外筒顶盖,所述上限位法兰上还设有上限位杆,所述机芯安装座上还设有下限位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升降柱,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顶部设有外筒顶盖,所述外筒的内部设有机芯和具有柱体顶盖的柱体,所述柱体与所述机芯连接,所述柱体在机芯的推动下从外筒内向上伸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与所述机芯通过导杆连接,所述外筒的顶部还设有上连接盘,所述机芯顶部设有一个机芯连接板,所述机芯具有一个与之配合安装的机芯安装底座,所述柱体的下部设有一个上限位法兰和一个下限位法兰,所述导杆安装在所述机芯安装座上,其上端穿过所述上限位法兰和下限位法兰延伸至外筒顶盖,所述上限位法兰上还设有上限位杆,所述机芯安装座上还设有下限位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升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法兰和下限位法兰之间还设有上下限位连接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升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励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