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桂花红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4989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桂花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茶叶萎凋;b.桂花准备;c.揉捻:将萎凋好的茶鲜叶与鲜桂花按照比例拌匀,放入揉捻机中揉捻,按轻‑重‑轻原则加压,空揉30min后,待叶完全柔软再适度、分次加压,揉捻至以手握茶坯,松手后茶团不松散,茶坯呈金黄色;d.发酵:将制得的揉捻叶发酵,温度25~30℃,湿度90~94%,发酵3~4h,散发清新鲜浓的花果香后,停止发酵;e.冷冻干燥:在‑50℃预冻5h,冷冻干燥至水分低于7%,得桂花红茶。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方法简单,可实现工业化生产,制得的桂花红茶鲜灵度好且香气浓郁持久,少时少工,降低成本,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和推广价值。

A sweet-scented osmanthus black tea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桂花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叶的制备,特别是涉及到一种红茶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桂花集观赏和药用为一体,《本草纲目》中记载:桂花,味甘、辛,性温,能暖胃、益胃、驱寒。桂花具有疏肝理气、祛痰止咳和顺肺开胃的功效。湖北咸宁作为五大闻名全国的桂花商品生产基地之一,栽培面积2467平方公顷,年产桂花鲜花60多万公斤,面积、产量、品质均居全国第一,是理想的桂花茶制备材料。花茶因其怡人的花香和醇厚的滋味广受消费者的喜爱。传统的桂花茶是由茶胚制备、新鲜桂花采收、茶胚窨花、通花散热、续窨、起花、复烘干燥等7道工序制作而成。桂花茶的加工,暂无将桂花与茶鲜叶同时揉捻技术,目前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加工工艺,多次窨制后烘干。这种方式制作的桂花茶工艺繁琐,用花量大,香气不持久,桂花青涩味明显。因此,急需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香气鲜灵度高且持久性好的桂花红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桂花红茶的加工方法,该方法采用茶鲜叶与鲜桂花同时揉捻技术,工艺简单,使用花量少,成本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由该方法制得的桂花红茶,制得的桂花红茶能够保留桂花的营养成分及功效,并且花香鲜灵度高,香气持久且滋味协调性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桂花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茶叶萎凋:采摘茶树新梢,在温度为20~25℃,湿度为65~85%条件下室内萎凋至含水量为58~65%;(2)桂花准备:在晴天早晨,待露水完全散去后开始采摘桂花,去除杂质;(3)揉捻:将萎凋好的茶鲜叶与鲜桂花按照比例拌匀,放入揉捻机中揉捻,揉捻按轻-重-轻原则加压,空揉30min后,待叶完全柔软再适度、分次加压,揉捻至以手握茶坯,有茶汁溢出,松手后茶团不松散,茶坯呈金黄色;(4)发酵:将步骤(3)制得的揉捻叶放入发酵箱中发酵,温度25~30℃,湿度90~94%,发酵3~4h,叶色呈红色,青气消失,散发清新鲜浓的花果香后,停止发酵;(5)冷冻干燥:将发酵后的茶叶进行梯度升温冷冻干燥,在-50℃预冻5h,采用程序升温真空冷冻干燥至水分低于7%,得桂花红茶。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新梢为单芽、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优选的,步骤(2)中,采集桂花最好的时间应该在桂花树开花后3~5天,此时外壳已经脱落,桂花的香味最浓。优选的,步骤(3)中,茶鲜叶与鲜桂花按照比例为20~10∶1。优选的,步骤(3)中,在揉捻前将茶叶与桂花混合均匀。为了保持茶叶与桂花的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SOD)有较高的活性,优选的,步骤(4)中,发酵温度控制在25~30℃,酶活性的降低速度较慢,有利于茶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为了保留更多的桂花香气物质,优选的,步骤(5)中,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的方式。优选的,步骤(5)中,所述程序升温是在-50℃真空冷冻干燥5h、-50~0℃下真空冷冻干燥5~20h,0~50℃下真空冷冻干燥5~15h,50℃下真空干燥8~20h。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1)利用茶叶与鲜桂花同时揉捻,使茶叶内含物与桂花内含物充分融合并进行生化反应,综合了红茶和桂花的香气类型并兼具两者的保健功效;(2)本专利技术在茶叶加工的过程中加入桂花,与传统花茶窨制相比,简化了加工工艺,降低了用花量,降低了人工和物料成本;(3)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方式进行发酵后的茶叶干燥处理,能够更好地保留各种香气物质,减少用花量,且产品的香气更浓郁、层次感更丰富;(4)通过本专利技术制得的桂花红茶,芳樟醇、紫罗酮等花果香气化合物的含量及占比显著提升,并生成了戊酸叶醇酯等奶香味物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方法简单,可实现工业化生产,制得的桂花红茶鲜灵度好且香气浓郁持久,少时少工,降低成本,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桂花红茶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1)萎凋:采摘茶树新梢,在温度为20~25℃,湿度为65~85%条件下室内经12-20h萎凋至含水量为58%;(2)揉捻:将萎凋好的茶鲜叶与鲜桂花按照20:1的比例拌匀,放入揉捻机中揉捻,揉捻按轻-重-轻原则加压,揉捻时间是90min;(3)发酵:将揉捻叶放入发酵箱中发酵,温度25~30℃,湿度90~94%,发酵2h;(4)真空冷冻干燥:将发酵叶放入原位真空冷冻干燥机器内,在-50℃、真空预冻5h后,采用程序升温方式真空冷冻干燥50h,至水分低于7%,得桂花红茶。实施例2:(1)萎凋:采摘茶树新梢,在温度为20~25℃,湿度为65~85%条件下室内萎凋至含水量为62%;(2)揉捻:将萎凋好的茶鲜叶与鲜桂花按照15:1的比例拌匀,放入揉捻机中揉捻,揉捻按轻-重-轻原则加压,揉捻时间是120min;(3)发酵:将揉捻叶放入发酵箱中发酵,温度25~30℃,湿度90~94%,发酵3h;(4)真空冷冻干燥:将发酵叶放入原位真空冷冻干燥机器内,在-50℃、真空预冻5h后,采用程序升温方式真空冷冻干燥45h,至水分低于7%,得桂花红茶。实施例3:(1)萎凋:采摘茶树新梢,在温度为20~25℃,湿度为65~85%条件下室内萎凋至含水量为65%;(2)揉捻:将萎凋好的茶鲜叶与鲜桂花按照10:1的比例拌匀,放入揉捻机中揉捻,揉捻按轻-重-轻原则加压,揉捻时间是120min;(3)发酵:将揉捻叶放入发酵箱中发酵,温度25~30℃,湿度90~94%,发酵4h;(4)真空冷冻干燥:将发酵叶放入原位真空冷冻干燥机器内,在-50℃、真空预冻5h后,采用程序升温方式真空冷冻干燥40h,至水分低于7%,得桂花红茶。对比实施例1:对比实施例与实施例3相同,区别在于揉捻过程不加花,发酵阶段按10:1的比例加花,揉捻叶与鲜桂花混合发酵。对比实施例2:以同一品种制得的工夫红茶为茶坯,采用传统六窨一提的花茶加工工艺制作对比样品。采用国标《GB/T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对样品进行感官评价。对实施例1~3和对比实施例1~2获得的桂花红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可以看出,利用实施例1~3的方法制得的桂花红茶,由于采用茶与花同时揉捻的方式,花香与茶香融合度好,且生成了新的奶香味物质,滋味甘醇,和采用发酵加花加工的对比实施例1、传统工艺加工的对比实施例2比较,表现更好。此外,在用花量方面,差异较大,实施例1-3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桂花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茶叶萎凋:采摘茶树新梢,在温度为20~25℃,湿度为65~85%条件下室内萎凋至含水量为58~65%;(2)桂花准备:在晴天早晨,待露水完全散去后开始采摘桂花,去除杂质;(3)揉捻:将萎凋好的茶鲜叶与鲜桂花按照比例拌匀,放入揉捻机中揉捻,揉捻按轻‑重‑轻原则加压,空揉30min后,待叶完全柔软再适度、分次加压,揉捻至以手握茶坯,有茶汁溢出,松手后茶团不松散,茶坯呈金黄色;(4)发酵:将步骤(3)制得的揉捻叶放入发酵箱中发酵,温度25~30℃,湿度90~94%,发酵3~4h,叶色呈红色,青气消失,散发清新鲜浓的花果香后,停止发酵。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20 CN 20191005065481.一种桂花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茶叶萎凋:采摘茶树新梢,在温度为20~25℃,湿度为65~85%条件下室内萎凋至含水量为58~65%;(2)桂花准备:在晴天早晨,待露水完全散去后开始采摘桂花,去除杂质;(3)揉捻:将萎凋好的茶鲜叶与鲜桂花按照比例拌匀,放入揉捻机中揉捻,揉捻按轻-重-轻原则加压,空揉30min后,待叶完全柔软再适度、分次加压,揉捻至以手握茶坯,有茶汁溢出,松手后茶团不松散,茶坯呈金黄色;(4)发酵:将步骤(3)制得的揉捻叶放入发酵箱中发酵,温度25~30℃,湿度90~94%,发酵3~4h,叶色呈红色,青气消失,散发清新鲜浓的花果香后,停止发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发酵后的茶叶进行梯度升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繁扬马梦君郭志明涂修亮陈洪国程长松余子铭史玉敏
申请(专利权)人:咸宁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