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稻再鸭共作种植水稻高产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稻再鸭共作种植水稻高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2765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稻再鸭共作种植水稻高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再生稻种子,采用麻育秧膜育秧,得到秧苗;将秧苗移栽到田间;在秧苗移栽返青后将役鸭放入大田;役鸭放入大田至头季齐穗后进行稻鸭共作,头季齐穗期至收获期集中育鸭;头季收获后一周至再生季齐穗后再次进行稻鸭共作,再生季齐穗期至收获期集中育鸭;并对大田进行水分管理和肥料管理,肥料管理中施用有机水溶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鸭在稻田长时期活动,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碳、碱解氮含量,在减少土壤可溶性氮潜在流失以及减少杂草的前提下,进行再生稻麻育秧膜育秧以及结合水分管理和肥料管理,实现绿色生态的种养模式,并使用有机小分子水溶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体涉及一种稻再鸭共作种植水稻高产的方法


技术介绍

1、传统的稻鸭共作,是指在一定的水稻生育时期,向稻田里放养一定鸭龄、数量的鸭子的生态种养模式,利用鸭子除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但是鸭与水稻平均共作期只有55d左右。稻鸭共作时间较短,鸭还不能出栏就要移出田间。

2、相较于传统的水稻单作模式,稻再鸭共作模式是指在水稻生长期间将雏鸭放入稻田中与水稻共同生长,使稻田中光、热、水、土、气等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稻田环境为鸭子提供活动场所,而鸭子活动又有利于减少田间草害、降低病虫危害、提高水体溶氧量并增加稻田养分供应,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有效提高了稻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同时也提升了稻米品质和水产品质量,从而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3、稻再鸭共作解决了可持续控制再生稻田间杂草的问题,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稻田种养模式,但是目前的技术在水稻高产优质方面还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稻再鸭共作种植水稻高产的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稻再鸭共作水稻增产低的技术问题。

2、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稻再鸭共作种植水稻高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取再生稻种子,采用麻育秧膜育秧,得到秧苗;

5、(2)将秧苗移栽到田间;

6、(3)在秧苗移栽返青后将役鸭放入大田;

7、(4)役鸭放入大田至头季齐穗后进行稻鸭共作,头季齐穗期至收获期集中育鸭;头季收获后一周至再生季齐穗后再次进行稻鸭共作,再生季齐穗期至收获期集中育鸭;

8、步骤(2)~(4)之间对大田进行水分管理和肥料管理,肥料管理中施用分子量在500以内的有机水溶肥。

9、优选的,再生稻品种为隆两优534,种子用量为22~23kg/ha。

10、优选的,步骤(1)中,麻育秧膜育秧具体包括:将营养土装入铺垫麻育秧膜的软盘内,土层厚度1.8~2.0cm,土面刮平,洒透水分;或者将田泥灌满垫麻育秧膜的秧盘并刮平,泥厚在2~2.5cm;再以每盘播芽谷100~120g的进行播种;播种结束后,覆盖厚度0.2~0.4cm的营养土,在10~20℃进行育秧。

11、优选的,步骤(2)中,采用机械插秧的方式将秧苗移栽到田间;移栽时秧苗的秧龄为24~28天,栽深2~4cm;杂交稻按每亩1.5万穴和7万基本苗,常规稻按每亩1.5万穴和9万基本苗安排。

12、优选的,役鸭品种采用麻鸭;役鸭是雏鸭育雏得到的,雏鸭15~20日龄时放入大田,按15只/亩进行投放;每日饲喂饲料量按照标准圈养肉蛋鸭的1/2进行饲喂,每日下午饲喂一次。

13、优选的,水稻育秧与孵化雏鸭上蛋日期前后时间差不大于5天;雏鸭育雏密度在20~30只/m2;育雏采用分群育雏,每群150~200只;雏鸭在0-3日龄时,环境温度保持在26-28℃,湿度保持在50~70%,之后随时间推移每两天降低1℃;雏鸭育雏时,每50只雏鸭一个水槽,每50~100只雏鸭一个食槽,每100只一个兽用加温灯。

14、优选的,再生稻头季收获时,留桩高度为35~40cm。

15、优选的,水分管理包括:在田间设计时开挖10~20cm围沟,围沟常年有水;秧苗移栽后保持浅水返青、分蘖;再生稻头季分蘖前期做到薄水返青、浅水分蘖;当田间苗数达到目标穗数80%~90%时开始第1次晒田;晒田复水后湿润管理,孕穗期至开花期保持5~10cm水层;再生季全程采用干湿交替灌溉,保持稻田湿润直至成熟,见穗时建立3.0~5.0cm水层并维持1周,此后干湿交替灌溉;收割前10~15d第2次排水晒田。

16、优选的,肥料管理包括:施用有机水溶肥共140~145kg/亩;第一次用肥:插秧后7-10天,施用有机水溶肥30kg/亩;第二次用肥:拔节期施用有机水溶肥35kg/亩;第三次用肥:灌浆期施用有机水溶肥40kg/亩;第四次用肥:再生稻发芽齐苗后7-10天,施用有机水溶肥35~40kg/亩。

17、优选的,步骤(2)至步骤(4)之间还进行病害管理:在再生稻头季的幼穗分化期和孕穗期每亩用井冈霉素10~12.5g;在幼穗分化期和破口期每亩用春雷霉素1.2~1.8g。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19、本专利技术通过鸭在再生稻田长时期活动,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碳、碱解氮含量,减少土壤可溶性氮潜在流失以及减少杂草的前提下,进行再生稻麻育秧膜育秧以及结合水分管理和肥料管理,实现绿色生态的种养模式,并通过使用有机小分子水溶肥,可实现减肥增效、改良土壤,促进水稻绿色可持续生长,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操作方便,经济可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再鸭共作种植水稻高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再鸭共作种植水稻高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稻品种为隆两优534,种子用量为22~23kg/h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再鸭共作种植水稻高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麻育秧膜育秧具体包括:将营养土装入铺垫麻育秧膜的软盘内,土层厚度1.8~2.0cm,土面刮平,洒透水分;或者将田泥灌满垫麻育秧膜的秧盘并刮平,泥厚在2~2.5cm;再以每盘播芽谷100~120g进行播种;播种结束后,覆盖厚度0.2~0.4cm的营养土,在10~20℃进行育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再鸭共作种植水稻高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采用机械插秧的方式将秧苗移栽到田间;移栽时秧苗的秧龄为24~28天,栽深2~4cm;杂交稻按每亩1.5万穴和7万基本苗,常规稻按每亩1.5万穴和9万基本苗安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再鸭共作种植水稻高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役鸭品种采用麻鸭;役鸭是雏鸭育雏得到的,雏鸭15~20日龄时放入大田,按15只/亩进行投放;每日饲喂饲料量按照标准圈养肉蛋鸭的1/2进行饲喂,每日下午饲喂一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再鸭共作种植水稻高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稻育秧与孵化雏鸭上蛋日期前后时间差不大于5天;雏鸭育雏密度在20~30只/m2;育雏采用分群育雏,每群150~200只;雏鸭在0-3日龄时,环境温度保持在26-28℃,湿度保持在50~70%,之后随时间推移每两天降低1℃;雏鸭育雏时,每50只雏鸭一个水槽,每50~100只雏鸭一个食槽,每100只一个兽用加温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再鸭共作种植水稻高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再生稻头季收获时,留桩高度为35~4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再鸭共作种植水稻高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分管理包括:在田间设计时开挖宽40~60cm和深10~20cm的围沟,围沟常年有水;秧苗移栽后保持浅水返青、分蘖;再生稻头季分蘖前期做到薄水返青、浅水分蘖;当田间苗数达到目标穗数80%~90%时开始第1次晒田,使土壤沉实不陷脚,叶片挺直,叶色褪淡;晒田复水后湿润管理,孕穗期至开花期保持5~10cm水层,头季收获前7d断水;再生季全程采用干湿交替灌溉,保持稻田湿润直至成熟,见穗时建立3.0~5.0cm水层并维持1周,此后干湿交替灌溉;收割前10~15d第2次排水晒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再鸭共作种植水稻高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肥料管理包括:施用有机水溶肥共140~145kg/亩;第一次用肥:插秧后7-10天,施用有机水溶肥30kg/亩;第二次用肥:拔节期施用有机水溶肥35kg/亩;第三次用肥:灌浆期施用有机水溶肥40kg/亩;第四次用肥:再生稻发芽齐苗后7-10天,施用有机水溶肥35~40kg/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再鸭共作种植水稻高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至步骤(4)之间还进行病害管理:在再生稻头季的幼穗分化期和孕穗期每亩用井冈霉素10~12.5g;在幼穗分化期和破口期每亩用春雷霉素1.2~1.8g。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再鸭共作种植水稻高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再鸭共作种植水稻高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稻品种为隆两优534,种子用量为22~23kg/h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再鸭共作种植水稻高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麻育秧膜育秧具体包括:将营养土装入铺垫麻育秧膜的软盘内,土层厚度1.8~2.0cm,土面刮平,洒透水分;或者将田泥灌满垫麻育秧膜的秧盘并刮平,泥厚在2~2.5cm;再以每盘播芽谷100~120g进行播种;播种结束后,覆盖厚度0.2~0.4cm的营养土,在10~20℃进行育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再鸭共作种植水稻高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采用机械插秧的方式将秧苗移栽到田间;移栽时秧苗的秧龄为24~28天,栽深2~4cm;杂交稻按每亩1.5万穴和7万基本苗,常规稻按每亩1.5万穴和9万基本苗安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再鸭共作种植水稻高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役鸭品种采用麻鸭;役鸭是雏鸭育雏得到的,雏鸭15~20日龄时放入大田,按15只/亩进行投放;每日饲喂饲料量按照标准圈养肉蛋鸭的1/2进行饲喂,每日下午饲喂一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再鸭共作种植水稻高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稻育秧与孵化雏鸭上蛋日期前后时间差不大于5天;雏鸭育雏密度在20~30只/m2;育雏采用分群育雏,每群150~200只;雏鸭在0-3日龄时,环境温度保持在26-28℃,湿度保持在50~70%,之后随时间推移每两天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文博黄志谋杨汉黎雨薇赵清纯瞿和平孙双凤刘雄秦晓银
申请(专利权)人:咸宁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