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防ESD的面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9682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1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路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效防ESD的面板结构,包括面板本体、IC芯片、FPC、信号线和地线,所述IC芯片设置于面板本体一侧;还包括保护器件,所述保护器件被配置为保护IC芯片不受静电击伤。将保护器件设置在信号线和地线之间,保护器件两端分别与信号线和地线电连接,能够防止ESD击伤面板的GIP电路和IC芯片,从而有效改善和提高面板防ESD的能力,增加面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效防ESD的面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路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效防ESD的面板结构。
技术介绍
ESD即是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Discharge)的缩写,面板抗ESD能力,是衡量面板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无论是制程ESD还是面板使用过程中的ESD,都会对面板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面板在遇到ESD时会造成面板的GIP电路击伤或者IC芯片击伤,一旦被ESD击伤面板将无法使用。因此,特别有必要在面板适当的部位增加一些防ESD的元器件或者开关,防止ESD击伤面板的GIP电路和IC芯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防ESD的面板结构,防止ESD击伤面板的GIP电路和IC芯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有效防ESD的面板结构,包括面板本体、IC芯片、FPC、信号线和地线,所述IC芯片设置于面板本体一侧;所述信号线包围所述面板本体且所述信号线的两端途径FPC后分别与IC芯片电连接;所述地线包围所述面板本体且所述地线的两端分别与FPC上的接地端电连接,还包括保护器件,所述保护器件被配置为保护IC芯片不受静电击伤。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器件包括两个的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设置于非位于FPC区域的信号线与地线之间且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分别与非位于FPC区域的信号线和地线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容的两极板采用不同层金属。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容和地线外围均设有OC胶。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器件包括两个的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设置于位于FPC区域的信号线与地线之间且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分别与位于FPC区域的信号线和地线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器件还包括两个的二极管和两个的第三电容,两个的二极管分别串联在所述地线位于FPC区域的两端,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二极管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三电容与二极管并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位于FPC区域的接地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位于FPC区域的地线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器件还包括两个的开关和一个的第四电容;所述开关包括控制端和两个连接端,所述控制端与IC芯片电连接,两个连接端中的一个连接端与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两个连接端中的另一个连接端与位于FPC区域的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与面板本体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非位于FPC区域的信号线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保护器件设置在信号线和地线之间,保护器件两端分别与信号线和地线电连接,能够防止ESD击伤面板的GIP电路和IC芯片,从而有效改善和提高面板防ESD的能力,增加面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有效防ESD的面板结构的结构及电路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有效防ESD的面板结构的结构及电路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有效防ESD的面板结构的结构及电路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有效防ESD的面板结构的结构及电路示意图;标号说明:1、面板本体;2、IC芯片;3、FPC;4、信号线;5、地线;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S、开关;D、二极管。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在面板适当的部位增加一些防ESD的元器件或者开关,使面板的GIP电路及IC芯片避免受到ESD的击伤。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有效防ESD的面板结构,包括面板本体、IC芯片、FPC、信号线和地线,所述IC芯片设置于面板本体一侧;所述信号线包围所述面板本体且所述信号线的两端途径FPC后分别与IC芯片电连接;所述地线包围所述面板本体且所述地线的两端分别与FPC上的接地端电连接,还包括保护器件,所述保护器件被配置为保护IC芯片不受静电击伤。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保护器件设置在信号线和地线之间,保护器件两端分别与信号线和地线电连接,能够防止ESD击伤面板的GIP电路和IC芯片,从而有效改善和提高面板防ESD的能力,增加面板的使用寿命。上述的有效防ESD的面板结构的工作原理:当有ESD(大量电荷)接触面板的时候,在地线和信号线加入一个容值较大的储存电容(图1的C1)可以存贮大部分电荷,避免大量电荷流过信号线击伤面板GIP电路和IC。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器件包括两个的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设置于非位于FPC区域的信号线与地线之间且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分别与非位于FPC区域的信号线和地线电连接。从上述描述可知,在非FPC区域的信号线与地线之间加入一个大电容可存储电荷,防止对面板的GIP电路造成ESD击伤。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容的两极板采用不同层金属。从上述描述可知,面板Layout上会把地线或者信号线分层Layout,避免跨线短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容和地线外围均设有OC胶。从上述描述可知,在第一电容和地线外围均设有OC胶,使OC胶沿着电容走,防止对面板的GIP电路被ESD击伤。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器件包括两个的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设置于位于FPC区域的信号线与地线之间且所述第二电容的两端分别与位于FPC区域的信号线和地线电连接。从上述描述可知,在FPC区域上的信号线和地线之间加入一个大电容可存储电荷,防止对面板的IC芯片造成ESD击伤。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器件还包括两个的二极管和两个的第三电容,两个的二极管分别串联在所述地线位于FPC区域的两端,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二极管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三电容与二极管并联连接。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第三电容能够更好地防止ESD击伤面板的IC芯片。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位于FPC区域的接地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位于FPC区域的地线电连接。从上述描述可知,由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能够使电容更好地存储电荷,因此能有效提高面板的防ESD能力。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器件还包括两个的开关和一个的第四电容;所述开关包括控制端和两个连接端,所述控制端与IC芯片电连接,两个连接端中的一个连接端与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两个连接端中的另一个连接端与位于FPC区域的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与面板本体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非位于FPC区域的信号线电连接。从上述描述可知,当开关断开,IC芯片控制面板信号线的第四电容,使第四电容两极板上电位同步变化,从而达到消除干扰的效果;当开关闭合时,第二电容可存储开关输送过来的电荷,防止ESD伤害IC芯片。请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一种有效防ESD的面板结构,包括面板本体1、IC芯片2、FPC3、信号线4和地线5,所述IC芯片2设置于面板本体一侧;所述信号线4包围所述面板本体1且所述信号线4的两端途径FPC3后分别与IC芯片2电连接;所述地线5包围所述面板本体1且所述地线5的两端分别与FPC3上的接地端电连接,还包括保护器件,所述保护器件被配置为保护IC芯片2不受静电击伤。所述保护器件包括两个的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容C1设置于非位于FPC区域的信号线4与地线5之间且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两端分别与非位于FPC区域的信号线4和地线5电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效防ESD的面板结构,包括面板本体、IC芯片、FPC、信号线和地线,所述IC芯片设置于面板本体一侧;所述信号线包围所述面板本体且所述信号线的两端途径FPC后分别与IC芯片电连接;所述地线包围所述面板本体且所述地线的两端分别与FPC上的接地端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器件,所述保护器件被配置为保护IC芯片不受静电击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效防ESD的面板结构,包括面板本体、IC芯片、FPC、信号线和地线,所述IC芯片设置于面板本体一侧;所述信号线包围所述面板本体且所述信号线的两端途径FPC后分别与IC芯片电连接;所述地线包围所述面板本体且所述地线的两端分别与FPC上的接地端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器件,所述保护器件被配置为保护IC芯片不受静电击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防ESD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器件包括两个的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设置于非位于FPC区域的信号线与地线之间且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分别与非位于FPC区域的信号线和地线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效防ESD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的两极板采用不同层金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效防ESD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和地线外围均设有OC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效防ESD的面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器件包括两个的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