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线及其纺纱方法和面料技术

技术编号:2147339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9 0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纱线及其纺纱方法和面料,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纱线的纺纱方法,对紧密纺纱工艺和纱线原料的选取进行改进,使制备得到的纱线里紧外松,织成面料后,面料表面绒感,手感舒适柔软,触感温暖,与传统磨毛面料相比,具有面料强度高、生产工序简单(省去磨毛工序),并且在织造过程中没有出现断头情况,产生少量飞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纱线及其纺纱方法和面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纱线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纱线及其纺纱方法和面料。
技术介绍
牛仔服装是衣中的常青树。它经过一百多年的文化沉淀以及发展,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装的舒适度及其风格有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牛仔服装时要求手感既柔软舒适又丰满,因此有人对纱线以及织物后整理方面进行加工,满足人们的需求。后整理工艺是牛仔服装制作生产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牛仔服装附加值的重要步骤,因此在洗水时,通常加入柔软剂改变牛仔服装的手感,但是柔软剂属于化学药品,同时洗水后的废水排放会增加水处理的成本,对环境不友好。牛仔面料具有一定的保暖效果,一般采用具有保暖性能的纱线或者在后整理进行植绒、抓毛处理,使面料具有一定的保暖效果,但是后整理工艺中植绒会使面料变得厚重,透气性差,而抓毛会破坏织物中纱线的结构,对纱线中纤维造成一定的损伤,使得毛羽到处飞,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有些人从纱线以及原材料选择。人们在尝试开发蓬松、毛羽较多的纱线,使其织造的面料手感舒适,但是该纱线强力不高。在织造工序时,机器运行速度高,对纱线耐磨、强度、毛羽等品质要求较高,纱线毛羽多易造成机织开口不清使得引纬效率降低,纱线耐磨和强度低导致机织经纱断头频率高、织造效率低,导致布面出现疵点较多,最终产品质量差。普通环锭纺纱的细纱工序关键问题在于:前罗拉钳口将纤维须条压持呈扁平带状,在加捻扭转力作用下,扁平带状纤维须条内的纤维发生内外转移,当纤维某部位通过内外转移已经进入纱体,此时该纤维露出纱体的头端部分脱离前罗拉钳口握持作用后,无法再次进入或包缠在纱体主干上,于是形成毛羽;当纤维位于扁平带状纤维须条最边缘时,纤维与加捻须条主体之间的附着抱合作用力弱,纤维刚出前罗拉钳口,极易受到笛管的负压吸风抽吸作用而改变方向,脱离加捻的纱条主体,此时纤维完全脱离前罗拉钳口握持作用后,直接被笛管的负压吸走,形成落纤,降低纤维利用率和环锭纺纱品质,同时加大捻度时,纱线中的纤维内外转移小,内部纤维排列过于紧密,纱线强力大,纱线表面受控毛羽多,但纱线刚度大,柔软差,当降低捻度时,纱线中纤维内外转移大,内部纤维排列过于蓬松,纱线手感柔软,但是纱线强力不够,在织造过程造成飞花以及断头,影响布面质量以及生产效率。赛络纺纺纱方法,使用长丝对短纤维粗纱进行包缠,使得纱线表面具有毛绒的感觉,如专利CN108532068A公开了一种具有拉绒效果的羽绒纱、纺织工艺及其织物,两根长丝将短纤维包缠和夹持,使纱线表面具有较多的毛羽,达到起绒的效果,使纱线手感舒适,但是纱线表面较多羽毛是受控制较小,在外界的作用力或者摩擦等作用下,纱线上毛羽很容易从纱线中像外转移,使纱线表面毛羽杂乱无章,长短不一,纤维较容易掉落,织造时会引起织造困难,同时制成的面料,经摩擦后会造成质量的问题;如CN107881627A公开了一种保暖面料的生产方法,采用羽绒纱作为纬纱用于织造制成保暖面料,使面料的保暖性能较好,但是该羽绒纱的制作方法存在纱线表面毛羽长度不齐严重,虽然有清除纱线表面浮游毛羽的装置与纤维回收装置,但实现有一定难度,同时纱线表面毛羽程度均匀不一,使面料保暖性能存在差异,同时上述技术并未能得到大面积采用;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215700B,公开日2016年01月06日,专利名称为一种生产花式纱的涡流复合纺纱方法,实质上公开了一种载体长丝与短纤维进行夹持式涡流纺纱,使得较短长度的纤维能够被有效的纺入纱体内,使纱线表面上有一定的毛羽,但是达不到保暖的效果,同时上述技术并未得到大面积采用,关键在于上述技术运用短纤维或粗纱作为对应的工序材料,但短纤维高刚度脆性纤维、高回弹超蓬松纤维、粉状材料等难纺原料难以生产出纤维条或粗纱。这些难纺原料直接制成纵向有序排列的圆柱状抱和式线性体非常困难。以上所制的纱线虽然纱线表上具有毛羽,具有一定的保暖效果,但因为其强力、耐磨性达不到要求,一般只作为纬纱用于织造,并不适用于作为经纱,只能少数用于对织物强力等要求不高的面料。紧密纺纱线强力较高,毛羽较少,在编织过程中最不易产生磨毛的现象。普通紧密纺纺纱的细纱工序的核心原理都是在环锭纺纱过程中,聚集扁平带状纤维须条边缘以消除纺纱三角区,增加边缘纤维与加捻须条主体间的附着抱和作用力,加强对纤维须条边缘纤维控制,有效降低纺纱过程纤维头端外露和逃逸,降低纱线毛羽和纤维丢失,抑制飞花产生。但是紧密纺消除纺纱三角区,纱体内部纤维内外转移不够,导致纱线刚度太大、柔软度严重恶化,使纱线达不到一种内紧外松的纱线结构,同时制成的面料不具有保暖性能,手感差。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纱线及其纺纱方法和面料,对紧密纺纺织工艺和纱线原料进行调整和改进,使纺织得到的纱线里层紧密、表面蓬松,里层紧密保证纱线具有一定强力,表面蓬松使纱线表面看起来有一种磨毛的效果,旨在解决现有紧密纺织成的纱线刚度太大、保暖性性能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纱线的纺纱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配棉:配棉比例为新疆棉60~70%、澳棉15~25%、美棉10~20%;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对集聚负压槽的直径的宽度为1.1~1.4mm,使凝聚槽负压在1000Pa~1500Pa之间,锭子速度在10000转/分~14000转/分,钢领采用PG1/2系列,钢丝圈选用布雷克钢丝圈,后区牵伸倍数为1.25~1.5倍,捻系数设计为330~380。所述的纱线的纺纱方法,其中,所述新疆棉的纤维长度范围30~32mm,马克隆值范围为3.7~4.2,纤维断裂强度范围为30~33CN/tex;所述澳棉的纤维长度范围30~34mm,马克隆值范围为3.7~4.2,纤维断裂强度范围为30~35CN/tex;所述美棉的纤维长度范围29~31mm,马克隆值范围为3.7~4.5,纤维断裂强度范围为29~33CN/tex。所述的纱线的纺纱方法,其中,所述清棉包括以下步骤:抓棉打手转速为700~900r/min,开棉机梳针滚筒转速为300~500r/min,梳针滚筒与给棉罗拉之间的隔距10~13mm,综合打手转速为900~1000r/min,综合打手与天平之间隔距为8~12mm,棉卷罗拉转速为10~15r/min;温湿度控制:温度30℃,相对湿度60%。所述的纱线的纺纱方法,其中,所述梳棉包括以下步骤:调整给棉板、刺辊、锡林、活动盖板、道夫之间的隔距,刺辊转速为750-800转/分,锡林为300-400转/分,盖板转速为150-200mm/min,道夫为18-22转/分;生条干定量为20-22g/5米;所述的纱线的纺纱方法,其中,所述并条包括以下步骤:采用两道并合,出条速度为240~300米/分。所述的纱线的纺纱方法,其中,所述粗纱包括以下步骤:定量为2~6g/10米,后牵伸1.12~1.48倍,捻系数为60~90,相对湿度控制为60%~65%。一种纱线,其中,采用如上任一所述的纱线纺纱生产得到。一种面料,其中,采用如上所述的纱线作为经纱或纬纱。所述的面料,其中,所述面料为牛仔面料。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纱线的纺纱方法,对紧密纺纱工艺和纱线原料的选取进行改进,使制备得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纱线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配棉:配棉比例为新疆棉60~70%、澳棉15~25%、美棉10~20%;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对集聚负压槽的直径的宽度为1.1~1.4mm,使凝聚槽负压在1000Pa~1500Pa之间,锭子速度在10000转/分~14000转/分,钢领采用PG1/2系列,钢丝圈选用布雷克钢丝圈,后区牵伸倍数为1.25~1.5倍,捻系数设计为330~38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纱线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配棉:配棉比例为新疆棉60~70%、澳棉15~25%、美棉10~20%;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对集聚负压槽的直径的宽度为1.1~1.4mm,使凝聚槽负压在1000Pa~1500Pa之间,锭子速度在10000转/分~14000转/分,钢领采用PG1/2系列,钢丝圈选用布雷克钢丝圈,后区牵伸倍数为1.25~1.5倍,捻系数设计为330~3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疆棉的纤维长度范围30~32mm,马克隆值范围为3.7~4.2,纤维断裂强度范围为30~33CN/tex;所述澳棉的纤维长度范围30~34mm,马克隆值范围为3.7~4.2,纤维断裂强度范围为30~35CN/tex;所述美棉的纤维长度范围29~31mm,马克隆值范围为3.7~4.5,纤维断裂强度范围为29~33CN/tex。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棉包括以下步骤:抓棉打手转速为700~900r/min,开棉机梳针滚筒转速为300~500r/min,梳针滚筒与给棉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宗文柯文博刘桂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前进牛仔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