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外加剂的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6040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外加剂的自动上料装置,其下料组件包括外壳、集散料器、转轴、第二电机,外壳为上口大、下口小的圆锥台形,集散料器顶部为圆锥形表面且设有弧形的刮板,集散料器侧壁与外壳相配合且之间留有缝隙;刮板一端位于圆锥形表面的顶点处,刮板另一端延伸至圆锥形表面的边缘;刮板长度大于圆锥形表面母线长度,集散料器侧壁竖直设有排刷,排刷刷头与外壳内壁过盈配合,集散料器在第二电机带动下绕转轴旋转。本装置的集散料器的刮板和排刷对外加剂具有良好分散作用,使落入混凝土的外加剂更均匀,避免其堵塞下料组件或遗留在下料组件中,保证加料精度;运用齿轮组作动力传送,降低动力损耗,避免皮带打滑,提升装置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外加剂的自动上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上料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混凝土外加剂的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建筑行业需要使用自动上料装置对向混凝土中加入一些外加剂,然而一般的自动上料装置其高度和倾角均无法调节,从而大大影响自动上料装置的使用范围。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201820042784.8的专利“一种混凝土外加剂的自动上料装置”中,由于混凝土的大多数外加剂为粒径非常小的粉料颗粒,当这些外加剂被运送至集料盘和分料盘时,这些粉料容易团聚在集料盘和分料盘上,若在相对潮湿环境中就更容易出现这种问题,甚至堵塞输料管;在集料盘和分料盘也缺少能够控制外加剂添加量的装置,这些都会导致加入的外加剂用量出现偏差,影响最终混凝土成品的质量和性能;当角度调节杆将上料带推举的角度过高时,上料带上的外加剂等物料就容易滑落;电机、皮带轮、转轴、转辊的距离较近,用皮带传输动力损耗较大,皮带容易打滑和损坏,精度不高、不易控制外加剂的添加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外加剂的自动上料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凝土外加剂的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液压支撑杆、上料斗、传输组件、下料组件、第二液压支撑杆,所述传输组件包括传送带、转辊、支架、第一电机、齿轮组,所述上料斗位于倾斜设置的所述传送带底端的上方,所述支架下表面设有支撑板,所述第一液压支撑杆一端可旋转地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支撑杆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下料组件位于所述传送带顶端的下方,所述第二液压支撑杆一端与所述支撑板水平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支撑杆另一端可旋转地与所述下料组件的外壳的侧壁连接;所述传送带缠绕在转辊上;所述转辊与第一电机之间通过齿轮组铰接,所述下料组件的外壳内还包括集散料器、转轴、第二电机,所述外壳为上口大、下口小的圆锥台形,所述集散料器的顶部为圆锥形表面且设有弧形的刮板,所述集散料器的侧壁与所述外壳相配合且之间留有缝隙;所述刮板一端位于圆锥形表面的顶点处,所述刮板另一端延伸至圆锥形表面的边缘;所述刮板的长度大于圆锥形表面的母线长度,所述集散料器的侧壁上竖直设有排刷,所述排刷的刷头与所述外壳内壁过盈配合,所述集散料器在所述第二电机带动下绕转轴旋转。上述装置在使用时,第一液压支撑杆调节支架的倾斜角度,使传送带处于合适的高度;随着支架倾斜角度的调整,第二液压支撑杆带动下料组件相应调整角度,使下料组件呈竖直向下状态。启动装置后,外加剂从上料斗落在传送带上,传送带在第一电机、齿轮组的动力下向上输送外加剂。当外加剂运送至传送带顶端时,落入下料组件中。由于刮板长度大于集散料器的圆锥形表面的母线长度,因此俯视圆锥形表面时,刮板与母线之间具有一定夹角,而并非与母线重合的。此时,电机带动集散料器的圆锥形表面转动,在旋转离心作用、斜面作用以及刮板的引导下,外加剂逐渐被推送至圆锥形表面的边缘区域,,从外壳和集散料器之间的缝隙落下。排刷也随着第二电机不断刷过外壳内壁,防止外加剂附着在外壳内壁上。这种装置,通过齿轮组,避免了皮带传输时的打滑和损坏以及动力损失,通过齿轮组也能够实现传送带即停即走,保证传输的精确控制;下料组件不仅完成了外加剂的收集,不至于被风或其他外因素弄散,集散料器的刮板和排刷还对外加剂起到了良好的分散作用,使外加剂能够均匀分散地落入混凝土中,也避免了外加剂继续遗漏在下料组件内。优选地,所述刮板的数量不低于2个,若干所述刮板在所述集散料器的顶部表面均匀分布。更优选地,所述排刷数量不少于3个,且均匀设在所述集散料器的侧壁上。优选地,所述上料斗的出口处设有分料器,所述分料器包括扁圆柱形的外盒和内部竖直设置的若干旋转拨板,若干所述旋转拨板沿径向将所述外盒均分成若干区域,所述旋转拨板在第三电机带动下绕中轴转动。在重力作用下,外加剂落入分料器的每个区域内,因此每个区域的外加剂分量相同,控制第三电机每次转动的时长,就能够实现外加剂加入量的控制。优选地,所述传送带上设有防护罩。优选地,所述传送带上竖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方向与所述传送带运动方向垂直。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凝土外加剂的自动上料装置,其有益之处在于:1、集散料器的刮板和排刷对外加剂具有良好的分散作用,使落入混凝土中的外加剂更分散更均匀,同时也避免了外加剂粉料堵塞下料组件或遗留在下料组件中,保证了加料精度;2、运用齿轮组作动力传送,降低了动力损耗,避免了皮带打滑现象,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混凝土外加剂的自动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混凝土外加剂的自动上料装置的传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混凝土外加剂的自动上料装置的下料组件的主视图;图4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混凝土外加剂的自动上料装置的下料组件的俯视图;图中标号如下:1、底座;2、第一液压支撑杆;3、上料斗;4、第二液压支撑杆;5、传送带;6、转辊;7、支架;8、第一电机;9、齿轮组;10、支撑板;11、外壳;12、集散料器;13、转轴;14、第二电机;15、刮板;16、排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顶”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需要指出的是,所有附图均为示例性的表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外加剂的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液压支撑杆2、上料斗3、传输组件、下料组件、第二液压支撑杆4,所述传输组件包括传送带5、转辊6、支架7、第一电机8、齿轮组9,所述上料斗3位于倾斜设置的所述传送带5底端的上方,所述支架7下表面设有支撑板10,所述第一液压支撑杆2一端可旋转地与所述底座1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支撑杆2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板10上,所述下料组件位于所述传送带5顶端的下方,所述第二液压支撑杆4一端与所述支撑板10水平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支撑杆4另一端可旋转地与所述下料组件的外壳11的侧壁连接;所述传送带5缠绕在转辊6上;所述转辊6与第一电机8之间通过齿轮组9铰接,所述下料组件的外壳11内还包括集散料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外加剂的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液压支撑杆、上料斗、传输组件、下料组件、第二液压支撑杆,所述传输组件包括传送带、转辊、支架、第一电机、齿轮组,所述上料斗位于倾斜设置的所述传送带底端的上方,所述支架下表面设有支撑板,所述第一液压支撑杆一端可旋转地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支撑杆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下料组件位于所述传送带顶端的下方,所述第二液压支撑杆一端与所述支撑板水平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支撑杆另一端可旋转地与所述下料组件的外壳的侧壁连接;所述传送带缠绕在转辊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辊与第一电机之间通过齿轮组铰接,所述下料组件的外壳内还包括集散料器、转轴、第二电机,所述外壳为上口大、下口小的圆锥台形,所述集散料器的顶部为圆锥形表面且设有弧形的刮板,所述集散料器的侧壁与所述外壳相配合且之间留有缝隙;所述刮板一端位于圆锥形表面的顶点处,所述刮板另一端延伸至圆锥形表面的边缘;所述刮板的长度大于圆锥形表面的母线长度,所述集散料器的侧壁上竖直设有排刷,所述排刷的刷头与所述外壳内壁过盈配合,所述集散料器在所述第二电机带动下绕转轴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外加剂的自动上料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液压支撑杆、上料斗、传输组件、下料组件、第二液压支撑杆,所述传输组件包括传送带、转辊、支架、第一电机、齿轮组,所述上料斗位于倾斜设置的所述传送带底端的上方,所述支架下表面设有支撑板,所述第一液压支撑杆一端可旋转地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支撑杆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下料组件位于所述传送带顶端的下方,所述第二液压支撑杆一端与所述支撑板水平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支撑杆另一端可旋转地与所述下料组件的外壳的侧壁连接;所述传送带缠绕在转辊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辊与第一电机之间通过齿轮组铰接,所述下料组件的外壳内还包括集散料器、转轴、第二电机,所述外壳为上口大、下口小的圆锥台形,所述集散料器的顶部为圆锥形表面且设有弧形的刮板,所述集散料器的侧壁与所述外壳相配合且之间留有缝隙;所述刮板一端位于圆锥形表面的顶点处,所述刮板另一端延伸至圆锥形表面的边缘;所述刮板的长度大于圆锥形表面的母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亚运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浩盛特种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