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车车板减震降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5901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房车车板减震降噪结构,包括车板以及减震降噪结构,车底板由瓷砖面板层、防火玻纤层、加强层、玻璃钢层、隔音板层和铝外板层构成,车顶板、车前侧板、车后侧板均由铝内板层、防火玻纤层、加强层、玻璃钢层、隔音板层和铝外板层构成,车板之间的连接处均套装有固定块,固定块与车前侧板、车后侧板接触的内侧设有弹性减震降噪垫片,所述车顶板、车底板与车前侧板、车后侧板之间均设有减震降噪结构,所述减震降噪结构包括密封弹性条、支撑筒、压缩弹簧、减震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多层次的车板结构能够阻止车体行走的噪音传入车体内,并且减震降噪结构能够减少车板之间的刚性连接带来的震动噪声,提高车体内人的居住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车车板减震降噪结构
本技术涉及房车车板结构
,尤其是一种房车车板减震降噪结构。
技术介绍
房车,又称“车轮上的家”,是现代人野外探险和旅行的时尚交通方式,房车内可分为驾驶区域、起居区域、卧式区域、卫生区域、厨房区域等,房车是集“衣、食、住、行”于一体的设备,可以实现“生活中旅行、旅行中生活”。其中房车车厢由形状各异的房车板组装而成,房车中安装着各种居家必备的基本设施,而房车在运行过程中,尤其在路况不佳的地区行驶的过程中,房车车体会产生振动从而引起各种电器设备以及装置的晃动,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车内人的居住生活环境,为了改善房车你居住乘坐人休息、就餐、娱乐等环境,本技术通过设计一种房车车板减震降噪结构,最大化的减少车板之间的刚性碰触,降低共振传递以达到减震降噪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房车在行驶过程中,车体颠簸造成的车板之间的刚性碰撞,噪声较大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房车车板减震降噪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房车车板减震降噪结构,包括车板以及车板连接之间的减震降噪结构,所述车板包括车顶板、车前侧板、车后侧板、车底板,所述车底板由内向外依次由瓷砖面板层、防火玻纤层、加强层、玻璃钢层、隔音板层和铝外板层构成,所述车顶板、车前侧板、车后侧板从内向外依次均由铝内板层、防火玻纤层、加强层、玻璃钢层、隔音板层和铝外板层构成,所述车顶板、车底板与车前侧板、车后侧板的连接处的均套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车前侧板、车后侧板接触的内侧设有弹性减震降噪垫片,所述车顶板、车底板与车前侧板、车后侧板之间均设有减震降噪结构,所述减震降噪结构包括密封弹性条、支撑筒、压缩弹簧、减震滑块,所述车顶板、车底板上均设有凹槽,所述车前侧板、车后侧板的顶部设有减震滑块,所述减震滑块置于凹槽内,所述减震滑块为“工”字状结构,所述减震滑块顶部安装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套在支撑筒内,所述支撑筒的顶部与顶部的密封弹性条抵接,所述密封弹性条固定于凹槽的底部,所述减震滑块可以在凹槽内滑动,其中压缩弹簧在支撑筒的限制下可起到缓冲作用。上述的一种房车车板减震降噪结构,所述“工”字状减震滑块与支撑筒之间设有一定的间距,并且所述“工”字状减震滑块与支撑筒之间形成的间隙总高度与压缩弹簧可承受的最大形变量相同,并且所述压缩弹簧可承受的最大形变量要求在2~5mm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房车车板减震降噪结构,通过设置多层次的车板结构能够阻止车体行走的噪音传入车体内,并且在车板的连接处设有减震降噪结构,能够减少车板之间的刚性连接带来的震动噪声,提高车体内人的居住舒适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减震降噪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车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顶板,2.车前侧板,3.车后侧板,4.车底板,41.瓷砖面板层,42.防火玻纤层,43.加强层,44.玻璃钢板,45.隔音板层,46.铝外板层,5.减震降噪结构,51.密封弹性条,52.支撑筒,53.压缩弹簧,54.减震滑块,6.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一种房车车板减震降噪结构,包括车板以及车板连接之间的减震降噪结构5,所述车板包括车顶板1、车前侧板2、车后侧板3、车底板4,所述车顶板1、车底板4与车前侧板2、车后侧板3的连接处的均套装有固定块6,所述固定块6与车前侧板2、车后侧板3接触的内侧设有弹性减震降噪垫片,所述车顶板1、车底板4与车前侧板2、车后侧板3之间均设有减震降噪结构5,所述减震降噪结构5包括密封弹性条51、支撑筒52、压缩弹簧53、减震滑块54,所述车顶板1、车底板4上均设有凹槽,所述车前侧板2、车后侧板3的顶部设有减震滑块54,所述减震滑块54置于凹槽内,所述减震滑块54为“工”字状结构,所述减震滑块54顶部安装有压缩弹簧53,所述压缩弹簧53套在支撑筒52内,所述支撑筒52的顶部与顶部的密封弹性条51抵接,所述密封弹性条51固定于凹槽的底部,所述减震滑块54可以在凹槽内滑动,其中压缩弹簧53在支撑筒52的限制下可起到缓冲作用。进一步的,所述车底板4由内向外依次由瓷砖面板层41、防火玻纤层42、加强层43、玻璃钢层44、隔音板层45和铝外板层46构成;所述车顶板1、车前侧板2、车后侧板3从内向外依次均由铝内板层、防火玻纤层42、加强层43、玻璃钢层44、隔音板层45和铝外板层46构成;所述车顶板1、车前侧板2、车后侧板3中的防火玻纤层42、加强层43、玻璃钢层44、隔音板层45和铝外板层46设置的厚度以及制作原料与车底板4中的相应结构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工”字状减震滑块54与支撑筒52之间设有一定的间距,并且所述“工”字状减震滑块54与支撑筒52之间形成的间隙总高度与压缩弹簧53可承受的最大形变量相同,并且所述压缩弹簧53可承受的最大形变量要求在2~5mm之间。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车车板减震降噪结构,包括车板以及车板连接之间的减震降噪结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板包括车顶板(1)、车前侧板(2)、车后侧板(3)、车底板(4),所述车底板(4)由内向外依次由瓷砖面板层(41)、防火玻纤层(42)、加强层(43)、玻璃钢层(44)、隔音板层(45)和铝外板层(46)构成,所述车顶板(1)、车前侧板(2)、车后侧板(3)从内向外依次均由铝内板层、防火玻纤层(42)、加强层(43)、玻璃钢层(44)、隔音板层(45)和铝外板层(46)构成;所述车顶板(1)、车底板(4)与车前侧板(2)、车后侧板(3)的连接处的均套装有固定块(6),所述固定块(6)与车前侧板(2)、车后侧板(3)接触的内侧设有弹性减震降噪垫片,所述车顶板(1)、车底板(4)与车前侧板(2)、车后侧板(3)之间均设有减震降噪结构(5),所述减震降噪结构(5)包括密封弹性条(51)、支撑筒(52)、压缩弹簧(53)、减震滑块(54),所述车顶板(1)、车底板(4)上均设有凹槽,所述车前侧板(2)、车后侧板(3)的顶部设有减震滑块(54),所述减震滑块(54)置于凹槽内,所述减震滑块(54)为“工”字状结构,所述减震滑块(54)顶部安装有压缩弹簧(53),所述压缩弹簧(53)套在支撑筒(52)内,所述支撑筒(52)的顶部与顶部的密封弹性条(51)抵接,所述密封弹性条(51)固定于凹槽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车车板减震降噪结构,包括车板以及车板连接之间的减震降噪结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板包括车顶板(1)、车前侧板(2)、车后侧板(3)、车底板(4),所述车底板(4)由内向外依次由瓷砖面板层(41)、防火玻纤层(42)、加强层(43)、玻璃钢层(44)、隔音板层(45)和铝外板层(46)构成,所述车顶板(1)、车前侧板(2)、车后侧板(3)从内向外依次均由铝内板层、防火玻纤层(42)、加强层(43)、玻璃钢层(44)、隔音板层(45)和铝外板层(46)构成;所述车顶板(1)、车底板(4)与车前侧板(2)、车后侧板(3)的连接处的均套装有固定块(6),所述固定块(6)与车前侧板(2)、车后侧板(3)接触的内侧设有弹性减震降噪垫片,所述车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华王怀柱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卓美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