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电池系统及二次电池的活性物质的应力推定方法
本公开涉及二次电池系统及二次电池的活性物质的应力的推定方法,更特定地说,涉及推定伴随于电荷载体向活性物质的插入或电荷载体从活性物质的脱离而在二次电池的活性物质产生的应力的技术。
技术介绍
高精度地推定二次电池的SOC(StateOfCharge:充电状态)对于合适地保护二次电池或充分地利用二次电池是重要的。作为二次电池的SOC推定的代表性方法,使用二次电池的SOC-OCV曲线而根据OCV来推定SOC的方法广为人知。在二次电池中,存在在二次电池从满充电的状态放电时得到的SOC-OCV曲线即放电曲线与在二次电池从完全放电的状态充电时得到的SOC-OCV曲线即充电曲线显著背离的系统。将这样的充电曲线与放电曲线的背离也说成是在SOC-OCV曲线中存在“迟滞”。例如,日本特开2015-166710公开了一种在考虑了迟滞的基础上根据OCV来推定SOC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在SOC-OCV曲线中产生前述的迟滞的原因在于,伴随于电荷载体的插入或脱离而在活性物质的表面及内部产生的应力存在迟滞(详情后述)。若能够考虑该迟滞而推定应力,则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二次电池,具有包含活性物质的电极,电荷载体相对于该活性物质可逆地插入及脱离;及控制装置,推定伴随于所述电荷载体的插入或脱离而在所述活性物质产生的应力,其中,所述控制装置使用在从所述活性物质中包含的所述电荷载体的量减去基准电荷载体量而得到的差量与所述应力之间成立的第一线性关系,根据所述差量算出所述应力的推定值,在所述推定值的大小超过所述活性物质的屈服应力的大小的情况下,将所述推定值修正为所述屈服应力。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12 JP 2017-2378831.一种二次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二次电池,具有包含活性物质的电极,电荷载体相对于该活性物质可逆地插入及脱离;及控制装置,推定伴随于所述电荷载体的插入或脱离而在所述活性物质产生的应力,其中,所述控制装置使用在从所述活性物质中包含的所述电荷载体的量减去基准电荷载体量而得到的差量与所述应力之间成立的第一线性关系,根据所述差量算出所述应力的推定值,在所述推定值的大小超过所述活性物质的屈服应力的大小的情况下,将所述推定值修正为所述屈服应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物质中包含的所述电荷载体的量由所述二次电池的SOC来表现,所述基准电荷载体量由基准SOC来表现,所述基准SOC是在所述应力为所述屈服应力的状态下所述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方向被切换的时间点的SOC。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性关系由下述式(1)表示,σ=-α(SOC-SOCREF)+σREF…(1)在所述式(1)中,所述应力由σ表示,所述基准SOC由SOCREF表示,所述二次电池的SOC为所述基准SOC时的应力由σREF表示,表示所述第一线性关系的比例常数由α表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使用在所述二次电池的温度及SOC中的至少一方与所述比例常数之间成立的相关关系,根据所述二次电池的温度及SOC中的至少一方来算出所述比例常数。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执行推定所述二次电池的SOC的SOC推定处理,在所述SOC推定处理中,使用在以所述应力为基准应力时的OCV为基准的由所述应力引起的OCV变化量与所述应力之间成立的第二线性关系,根据所述应力来算出所述OCV变化量,所述控制装置通过参照所述应力为所述基准应力时的所述二次电池的OCV与SOC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来根据所述OCV变化量推定所述二次电池的SOC。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执行所述SOC推定处理来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