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边坡支护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42451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边坡支护施工方法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组合式边坡支护施工方法,步骤如下:1)、整平处理;2)、浇筑钻孔形成桩体;3)、施工桩间板,桩间板呈纵向布置,且桩间板与桩体呈固定布置;4)、桩体与边坡形成多层填充空间,多次在填充空间内回填碾压土,形成多层碾压土层;5)、每次回填所述碾压土后,施工卸荷板;6)、在每层卸荷板的上方施工盲沟,盲沟的一端呈固定布置,盲沟的另一端延伸分别贯穿桩体和桩间板形成泄水口。这样,调整支护结构的土压力分布,增加支护结构自重,提高抗倾覆稳定性,且提高支护结构的支护局限,卸荷板和桩间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不易腐蚀,可在正常使用年限内有效控制边坡的变形,保证工程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边坡支护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边坡支护施工方法的
,具体而言,涉及组合式边坡支护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山体规划建筑物时,若规划的场地标高高于现状地形时,产生填土边坡需要治理,多采用悬臂式挡土墙、桩基础+扶壁式挡土墙、卸荷板桩板墙作为支挡结构,其中卸荷板桩板墙为采用一道卸荷板+抗滑桩组成,常适用于支护深度为10m以内的填土边坡治理。常规卸荷板桩板墙的组成主要为挖孔桩、卸荷板、桩间板,一般仅设置一道卸荷板,通过回填的土体压在卸荷板提供反向压力,从而比纯悬臂抗滑桩的适用边坡高度更高,一般适用于直立高度为10m的边坡。当边坡大于10m时,支护结构承受的土压力进一步增大,会导致单层卸荷板桩板墙结构内力及变形较大,不满足国家相应规范要求;此时需增加预应力锚索等其他支护型式才可满足,但边坡的正常使用年限一般不低于50年,而预应力锚索的通常会在10~20年出现腐蚀、断裂的情况,一旦边坡安全储备不足,边坡就会发生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组合式边坡支护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边坡大于10m,边坡支护的支护年限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组合式边坡支护施工方法,步骤如下:1)、在设计高程对施工区域作整平处理;2)、挖设钻孔,浇筑所述钻孔形成桩体;3)、施工桩间板,所述桩间板呈纵向布置,且所述桩间板与所述桩体呈固定布置;4)、所述桩体与所述边坡形成多层填充空间,多次在所述填充空间内回填碾压土,形成多层碾压土层;5)、每次回填所述碾压土后,施工多层卸荷板,自下向上多次回填所述碾压土,使各层碾压土层呈叠合布置,自下向上依次施工多层所述卸荷板;6)、在每层所述卸荷板的上方施工盲沟,所述盲沟的一端呈固定布置,所述盲沟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桩间板方向延伸布置,且所述盲沟的另一端延伸分别贯穿所述桩体和所述桩间板形成泄水口。进一步的,所述卸荷板的一端与所述桩体采用腰梁连接;所述卸荷板的另一端沿背离所述桩体方向延伸且呈水平布置。进一步的,所述卸荷板具有水平延伸长度,沿自上而下方向,各个所述卸荷板的水平延伸长度逐渐增长。进一步的,所述卸荷板嵌入所述碾压土的内部。进一步的,所述卸荷板包括水平板体以及倾斜板体,所述水平板体呈水平布置,所述倾斜板体朝上呈倾斜布置;所述水平板体的一端与所述倾斜板体的一端连接且呈一体成型布置,所述水平板体的另一端嵌入所述碾压土层,所述倾斜板体的另一端嵌入所述桩体。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板体具有朝上的上端面,所述倾斜板体具有背离所述桩间板的外端面,所述水平板体的上端面与所述倾斜板体的外端面呈对接布置形成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呈朝下拱起弧形布置。进一步的,所述盲沟包括嵌入所述碾压土层的内嵌段,所述碾压土层内设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环绕包围所述盲沟的内嵌段。进一步的,沿自上而下方向,各个所述盲沟呈上下正对布置;沿所述盲沟的延伸方向,所述盲沟具有横向延伸距离,沿自上而下方向,所述盲沟的横向延伸距离逐渐增长。进一步的,所述桩体形成具有侧端开口的贴合槽,沿自上而下方向,所述贴合槽呈纵向布置,所述桩间板置于所述贴合槽;所述贴合槽包括底槽壁以及多个侧槽壁,所述底槽壁与多个所述侧槽壁围合形成所述贴合槽,所述桩间板的外表面分别与所述底槽壁和多个所述侧槽壁呈固定布置。进一步的,所述施工区域包括现状地形线,所述桩体的下端嵌入所述施工区域形成第一下嵌段,所述第一下嵌段处于所述现状地形线的下方;所述桩间板的下端嵌入所述施工区域形成第二下嵌段,所述第二下嵌段处于所述现状地形线的下方;所述第二下嵌段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下嵌段的深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合式边坡支护施工方法,施工桩体和施工桩间板,然后,多次在填充空间内回填碾压土,且每次回填碾压土后,施工卸荷板,形成多层卸荷板,最终形成组合式支护结构;在多层卸荷板的作用下,有助于调整支护结构的土压力分布,增加支护结构自重,提供稳定力矩,提高抗倾覆稳定性,且提高支护结构的支护局限,卸荷板施工和桩间板施工便捷,有助于减短建设工期;卸荷板和桩间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不易腐蚀,可在正常使用年限内有效控制边坡的变形,保证工程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合式边坡支护施工方法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合式边坡支护施工方法的卸荷板的布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合式边坡支护施工方法,用于解决边坡大于10m,边坡支护的支护年限无法满足需求的问题。组合式边坡支护施工方法,步骤如下:1)、在设计高程对施工区域作整平处理;2)、挖设钻孔,浇筑钻孔形成桩体10;3)、施工桩间板20,桩间板20呈纵向布置,且桩间板20与桩体10呈固定布置;4)、桩体10与边坡形成多层填充空间,多次在填充空间内回填碾压土,形成多层碾压土层30;5)、每次回填碾压土后,施工多层卸荷板40,自下向上多次回填碾压土,使各层碾压土层30呈叠合布置,自下向上依次施工多层卸荷板40;6)、在每层卸荷板40的上方施工盲沟50,盲沟50的一端呈固定布置,盲沟50的另一端朝向桩间板20方向延伸布置,且盲沟50的另一端延伸分别贯穿桩体10和桩间板20形成泄水口。上述的组合式边坡支护施工方法,施工桩体10和施工桩间板20,然后,多次在填充空间内回填碾压土,且每次回填碾压土后,施工卸荷板40,形成多层卸荷板40,最终形成组合式支护结构;在多层卸荷板40的作用下,有助于调整支护结构的土压力分布,增加支护结构自重,提供稳定力矩,提高抗倾覆稳定性,且提高支护结构的支护局限,卸荷板40施工和桩间板20施工便捷,有助于减短建设工期;卸荷板40和桩间板20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不易腐蚀,可在正常使用年限内有效控制边坡的变形,保证工程安全。卸荷板40的一端与桩体10采用腰梁60连接;卸荷板40的另一端沿背离桩体10方向延伸且呈水平布置;通过腰梁60连接,保证卸荷板40的设置稳固性;卸荷板40水平布置,有助于增大卸荷板40的卸荷区域,提高支护结构的支护效果。卸荷板40具有水平延伸长度,沿自上而下方向,各个卸荷板40的水平延伸长度逐渐增长;自上而下,土压力逐渐增大,各个卸荷板40这样设置,有助于使整体土层的土压力较为均匀,增加抗倾覆稳定性,使各个卸荷板40配合支护效果更佳。再者,各个卸荷板40的水平延伸长度逐渐增长,处于下方的卸荷板40的自重更大,保证对下层土压力进行调整,提高整体支护结构的支护效果。具体的,卸荷板40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组合式边坡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在设计高程对施工区域作整平处理;2)、挖设钻孔,浇筑所述钻孔形成桩体;3)、施工桩间板,所述桩间板呈纵向布置,且所述桩间板与所述桩体呈固定布置;4)、所述桩体与所述边坡形成多层填充空间,多次在所述填充空间内回填碾压土,形成多层碾压土层;5)、每次回填所述碾压土后,施工多层卸荷板,自下向上多次回填所述碾压土,使各层碾压土层呈叠合布置,自下向上依次施工多层所述卸荷板;6)、在每层所述卸荷板的上方施工盲沟,所述盲沟的一端呈固定布置,所述盲沟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桩间板方向延伸布置,且所述盲沟的另一端延伸分别贯穿所述桩体和所述桩间板形成泄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1.组合式边坡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在设计高程对施工区域作整平处理;2)、挖设钻孔,浇筑所述钻孔形成桩体;3)、施工桩间板,所述桩间板呈纵向布置,且所述桩间板与所述桩体呈固定布置;4)、所述桩体与所述边坡形成多层填充空间,多次在所述填充空间内回填碾压土,形成多层碾压土层;5)、每次回填所述碾压土后,施工多层卸荷板,自下向上多次回填所述碾压土,使各层碾压土层呈叠合布置,自下向上依次施工多层所述卸荷板;6)、在每层所述卸荷板的上方施工盲沟,所述盲沟的一端呈固定布置,所述盲沟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桩间板方向延伸布置,且所述盲沟的另一端延伸分别贯穿所述桩体和所述桩间板形成泄水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边坡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板的一端与所述桩体采用腰梁连接;所述卸荷板的另一端沿背离所述桩体方向延伸且呈水平布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边坡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板具有水平延伸长度,沿自上而下方向,各个所述卸荷板的水平延伸长度逐渐增长。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式边坡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板嵌入所述碾压土的内部。5.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式边坡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板包括水平板体以及倾斜板体,所述水平板体呈水平布置,所述倾斜板体朝上呈倾斜布置;所述水平板体的一端与所述倾斜板体的一端连接且呈一体成型布置,所述水平板体的另一端嵌入所述碾压土层,所述倾斜板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勇程磊赖安锋朱洪明李志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