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超长预应力管桩导向的抱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440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6
本技术涉及超长预应力管桩的技术领域,公开了适用于超长预应力管桩导向的抱箍结构,适用于超长预应力管桩导向的抱箍结构,包括呈纵向布置的高桩架,所述高桩架上设有位置固定的固定抱箍以及沿着高桩架上下移动的移动抱箍,所述移动抱箍位于固定抱箍的上方,机体稳定性好、接地压比小,通过固定抱箍和移动抱箍对管桩进行固定,固定抱箍与移动抱箍的中空直径均比管桩直径大1cm,通过松卸或紧固螺栓可实现结构的开合,便于吊车安装管桩至沉桩限位架,固定抱箍通过焊接固定在立柱端部,移动抱箍可通过卷扬机实现上下活动,在沉桩时可跟随管桩沉入同步下移,以保持对管桩进行垂直度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专利涉及超长预应力管桩的,具体而言,涉及适用于超长预应力管桩导向的抱箍结构


技术介绍

1、在建筑、堤坝和公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地基的稳定性,一般需要在地基中打入桩基,打桩需要用到打桩机,打桩机一般包括桩机平台和沉桩器,沉桩器安装在桩机平台前部的立柱上,可以沿着立柱上下运动;沉桩器上安装有夹桩器,夹桩器用于夹持和携带预制桩,将预制桩送入桩基孔中,并用于沉桩时对预制桩的夹持定位。

2、预制桩在夹桩器的夹持带动下沿立柱向下竖直运动插入地面上的桩基孔内,立柱相对于地面的垂直度直接关系到预制桩能否竖直插入桩基孔内(预制桩若不是竖直地插入桩基孔中会影响预制桩的承载力,也会无法实现预制桩与预制桩之间的准确对接)。

3、现有的打桩机在面临地面不平整的环境下作业,或者桩机的夹桩器所夹持的预制桩较重的情况下,桩机的立柱会出现倾斜,无法垂直于地面上,但是针对这一状况,现有的桩机不便于在立柱出现倾斜后调整其立柱的垂直度使得立柱垂直于地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适用于超长预应力管桩导向的抱箍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桩机不便于在立柱出现倾斜后调整其立柱的垂直度使得立柱垂直于地面的问题。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适用于超长预应力管桩导向的抱箍结构,包括呈纵向布置的高桩架,所述高桩架上设有位置固定的固定抱箍以及沿着高桩架上下移动的移动抱箍,所述移动抱箍位于固定抱箍的上方;

3、所述固定抱箍与移动抱箍分别呈水平布置,且布置在高桩架的同一侧;所述固定抱箍与移动抱箍中分别设有供超长预应力管桩活动穿过的中空区域;所述中空区域的直径大于超长预应力管桩的外径,当所述超长预应力管桩朝下移动时,所述移动抱箍与预应力管桩朝下同步移动。

4、优选的,所述固定抱箍与移动抱箍的结构相同,包括端头、固定半圆段以及摆动半圆段,所述端头连接在固定半圆段的中部,所述摆动半圆段的一端与固定半圆段的一端铰接,所述固定半圆段的另一端与摆动半圆段的另一端之间具有连接结构;

5、当所述摆动半圆段的另一端摆动至与固定半圆段的另一端对接后,所述连接结构将摆动半圆段的另一端与固定半圆段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半圆段与摆动半圆段之间围合形成所述中空区域。

6、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分别形成在固定半圆段另一端以及摆动半圆段另一端上的外凸板以及紧固螺栓;当所述摆动半圆段的另一端摆动至与固定半圆段的另一端对接后,两个所述外凸板相向对接,所述紧固螺栓分别穿过两个外凸板,将所述摆动半圆段的另一端与固定半圆段的另一端相对固定。

7、优选的,所述固定半圆段另一端以及摆动半圆段另一端分别形成有对接面,当所述摆动半圆段的另一端摆动至与固定半圆段的另一端对接后,两个所述对接面面贴合对接。

8、优选的,所述摆动半圆段具有朝向布置的上端面以及朝下布置的下端面,所述上端面朝外延伸形成有上凸板,所述下端面朝外延伸形成有下凸板,所述上凸板与下凸板同向延伸布置;

9、所述摆动半圆段的外周设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对接在摆动半圆段的外侧壁上,所述加固板的上端对接在上凸板的底部,所述加固板的下端对接在下凸板的顶部。

10、优选的,所述摆动半圆段的外周设有多个所述加固板,多个所述加固板沿着摆动半圆段的弯曲方向间隔布置。

11、优选的,所述高桩架具有水平布置且放置在地面上的底座,所述底座的前端上设有纵向布置的立柱,所述固定抱箍固定在立柱上,所述移动抱箍活动连接在立柱上。

12、优选的,所述固定抱箍的端头固定连接在立柱的底部,所述立柱上设有纵向延伸布置且供移动抱箍上下移动的轨槽,所述移动抱箍的端头活动置于轨槽中;

13、所述移动抱箍的端头与卷扬机的缆绳连接,通过所述缆绳的伸缩驱动移动抱箍沿着轨槽上下移动。

14、优选的,所述立柱上设有呈倾斜布置的斜撑杆,所述斜撑杆的上端对接在立柱的上部,所述斜撑杆的下端对接在底座的后端。

15、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多个水平布置且抵接在地面上的调节垫,多个所述调节垫包括中部调节垫以及两个端部调节垫;所述中部调节垫的外形尺寸大于端部调节垫的外形尺寸,所述中部调节垫位于底座下方的中部,所述端部调节垫分别位于底座下方的端部,且所述中部调节垫以及端部调节垫分别通过调节螺杆与底座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超长预应力管桩导向的抱箍结构,机体稳定性好、接地压比小,通过固定抱箍和移动抱箍对管桩进行固定,固定抱箍与移动抱箍的中空直径均比管桩直径大1cm,通过松卸或紧固螺栓可实现结构的开合,便于吊车安装管桩至沉桩限位架,固定抱箍通过焊接固定在立柱端部,移动抱箍可通过卷扬机实现上下活动,在沉桩时可跟随管桩沉入同步下移,以保持对管桩进行垂直度控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适用于超长预应力管桩导向的抱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纵向布置的高桩架,所述高桩架上设有位置固定的固定抱箍以及沿着高桩架上下移动的移动抱箍,所述移动抱箍位于固定抱箍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超长预应力管桩导向的抱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抱箍与移动抱箍的结构相同,包括端头、固定半圆段以及摆动半圆段,所述端头连接在固定半圆段的中部,所述摆动半圆段的一端与固定半圆段的一端铰接,所述固定半圆段的另一端与摆动半圆段的另一端之间具有连接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超长预应力管桩导向的抱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分别形成在固定半圆段另一端以及摆动半圆段另一端上的外凸板以及紧固螺栓;当所述摆动半圆段的另一端摆动至与固定半圆段的另一端对接后,两个所述外凸板相向对接,所述紧固螺栓分别穿过两个外凸板,将所述摆动半圆段的另一端与固定半圆段的另一端相对固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超长预应力管桩导向的抱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半圆段另一端以及摆动半圆段另一端分别形成有对接面,当所述摆动半圆段的另一端摆动至与固定半圆段的另一端对接后,两个所述对接面面贴合对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超长预应力管桩导向的抱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半圆段具有朝向布置的上端面以及朝下布置的下端面,所述上端面朝外延伸形成有上凸板,所述下端面朝外延伸形成有下凸板,所述上凸板与下凸板同向延伸布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超长预应力管桩导向的抱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半圆段的外周设有多个所述加固板,多个所述加固板沿着摆动半圆段的弯曲方向间隔布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超长预应力管桩导向的抱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桩架具有水平布置且放置在地面上的底座,所述底座的前端上设有纵向布置的立柱,所述固定抱箍固定在立柱上,所述移动抱箍活动连接在立柱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超长预应力管桩导向的抱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抱箍的端头固定连接在立柱的底部,所述立柱上设有纵向延伸布置且供移动抱箍上下移动的轨槽,所述移动抱箍的端头活动置于轨槽中;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超长预应力管桩导向的抱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设有呈倾斜布置的斜撑杆,所述斜撑杆的上端对接在立柱的上部,所述斜撑杆的下端对接在底座的后端。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超长预应力管桩导向的抱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多个水平布置且抵接在地面上的调节垫,多个所述调节垫包括中部调节垫以及两个端部调节垫;所述中部调节垫的外形尺寸大于端部调节垫的外形尺寸,所述中部调节垫位于底座下方的中部,所述端部调节垫分别位于底座下方的端部,且所述中部调节垫以及端部调节垫分别通过调节螺杆与底座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超长预应力管桩导向的抱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纵向布置的高桩架,所述高桩架上设有位置固定的固定抱箍以及沿着高桩架上下移动的移动抱箍,所述移动抱箍位于固定抱箍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超长预应力管桩导向的抱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抱箍与移动抱箍的结构相同,包括端头、固定半圆段以及摆动半圆段,所述端头连接在固定半圆段的中部,所述摆动半圆段的一端与固定半圆段的一端铰接,所述固定半圆段的另一端与摆动半圆段的另一端之间具有连接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超长预应力管桩导向的抱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分别形成在固定半圆段另一端以及摆动半圆段另一端上的外凸板以及紧固螺栓;当所述摆动半圆段的另一端摆动至与固定半圆段的另一端对接后,两个所述外凸板相向对接,所述紧固螺栓分别穿过两个外凸板,将所述摆动半圆段的另一端与固定半圆段的另一端相对固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超长预应力管桩导向的抱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半圆段另一端以及摆动半圆段另一端分别形成有对接面,当所述摆动半圆段的另一端摆动至与固定半圆段的另一端对接后,两个所述对接面面贴合对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超长预应力管桩导向的抱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半圆段具有朝向布置的上端面以及朝下布置的下端面,所述上端面朝外延伸形成有上凸板,所述下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欣霖王通廖启明雷斌刘杰栋杨永杰王凯林泽纯黄晓锋曹文强王增运谢思可张保轩张祖培苏春旭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