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称重灌装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2365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称重灌装设备,包括缓冲平台、称重部件、灌针部件、出瓶平台、以及转运机构,称重部件设于出瓶平台的进瓶端,灌针部件设于称重部件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提高灌装精度和产品合格率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称重灌装设备
本技术涉及食品、药品包装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称重灌装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灌装机大都是逐个进行灌装,也即将瓶体依次输送至灌针下方,完成灌装之后再输送至称重部件上进行称重,进而检测灌装装量是否合格,灌装装量不合格的瓶体被剔除,合格的瓶体则输送至加塞部件完成加塞,最后输出。随着用户对于灌装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现有的灌装机已经无法满足要求,且灌装后再进行称重的方式无法保证灌装精度和产品合格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灌装精度和产品合格率的智能称重灌装设备。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上述智能称重灌装的智能称重灌装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称重灌装设备,包括缓冲平台、称重部件、灌针部件、出瓶平台、以及用于将缓冲平台上的瓶体搬运至称重部件并将完成称重的瓶体搬运至出瓶平台的转运机构,所述称重部件设于所述出瓶平台的进瓶端,所述灌针部件设于所述称重部件上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运机构包括转运机械手以及设于转运机械手上的取料夹具,所述取料夹具上设有用于夹持瓶体瓶颈的夹持部以及用于吸附瓶体瓶身的真空吸盘。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平台和所述出瓶平台的进瓶端相对布置于所述称重部件的两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称重部件设有多个并间隔布置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灌针部件、夹持部及真空吸盘均为多个并与多个称重部件一一对应布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检测待称重瓶体是否位于所述称重部件上的检测组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光电开关、第二光电开关、与第一光电开关配套的第一反射部件、以及与第二光电开关配套的第二反射部件,所述第一光电开关和所述第一反射部件之间的检测线为L1、第二光电开关和第二反射部件之间的检测线为L2,各组所述称重组件中心的连线为L3,则L1和L2对称布置于L3的两侧且L1、L2和L3平行,L1与L2之间的距离大于待检测瓶体瓶身的直径且小于称重组件顶部的直径。一种上述智能称重灌装设备的智能称重灌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取瓶;转运机构取瓶体至缓冲平台;S2、称重部件出瓶:转运机构带动瓶体向出瓶平台所在的一侧推瓶,然后转运机构带动瓶体返回到缓冲平台并将瓶体放置于缓冲平台上;S3、称重部件进瓶:转运机构将缓冲平台上的瓶体推送至称重部件上;S4、灌装:转运机构进行下一次取瓶,转运机构与称重部件上的瓶体分离后,称重部件先称量瓶体空瓶时的重量,然后灌针部件开始灌装且称重部件保持称重直至瓶体灌装装量达到目标值;S5、重复执行步骤S2至S4,直至完成所有瓶体的灌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智能称重灌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取瓶;转运机械手带动取料夹具至取瓶位置取瓶,使夹持部夹持瓶体瓶颈且真空吸盘吸附瓶体瓶身,然后转运机械手带动取料夹具及瓶体运动至缓冲平台;S2、称重部件出瓶:转运机械手带动取料夹具及瓶体向出瓶平台所在的一侧推瓶,然后转运机械手带动取料夹具及瓶体返回到缓冲平台并将瓶体放置于缓冲平台上,真空吸盘停止吸附瓶体瓶身;S3、称重部件进瓶:转运机械手带动取料夹具将缓冲平台上的瓶体推送至称重部件上;S4、灌装:转运机械手带动取料夹具回到取瓶位置进行下一次取瓶,当夹持部与称重部件上的瓶体分离后,称重部件先称量瓶体空瓶时的重量,然后灌针部件开始灌装且称重部件保持称重直至瓶体灌装装量达到目标值;S5、重复执行步骤S2至S4,直至完成所有瓶体的灌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智能称重灌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取瓶;转运机构取瓶体至缓冲平台;S2、称重部件出瓶:转运机构带动瓶体向出瓶平台所在的一侧推瓶,然后转运机构带动瓶体返回到缓冲平台并将瓶体放置于缓冲平台上;S3、称重部件进瓶:转运机构将缓冲平台上的瓶体推送至称重部件上,若第一反射部件和第二反射部件均能够反射检测信号,则执行步骤S4,否则停机;S4、灌装:转运机构进行下一次取瓶体,当转运机构与称重部件上的瓶体分离后,称重部件先称量瓶体空瓶时的重量,然后灌针部件开始灌装且称重部件保持称重直至瓶体灌装装量达到目标值;S5、重复执行步骤S2至S4,直至完成所有瓶体的灌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公开的智能称重灌装设备,利用转运机构实现瓶体在缓冲平台、称重部件、以及出瓶平台之间的转移,避免了采用传送带导致的设备体积大、占用空间大的缺陷,将灌针部件设于称重部件的上方,可以一边称重一边灌装,直至灌装装量合格以后再搬运至出瓶平台,从而提高灌装的精度和产品合格率,出瓶平台的进瓶端配置缓冲平台,可采用推瓶的方式将置于缓存平台上待灌装的瓶体推送至称重部件上用于称重,并将完成灌装的瓶体从称重部件上推送至出瓶平台的进瓶端,有利于简化转运机构的动作,降低设备的复杂程度,提高可靠性。本技术公开的智能称重灌装设备的称重灌装方法,在灌装时先称量空瓶的重量,然后一边灌装一边称重直至灌装装量达到目标值,能够保证灌装精度和灌装合格率,当称重部件上的瓶体在灌装时,转运机构进行下一次取瓶,有利于保证设备的运转效率,转运机构带动空的瓶体将完成灌装的瓶体推送至出瓶平台的进瓶端,后续再将空的瓶体推送至称重部件上,前后两次均采用推送方式,简化了转运机构的动作,操作更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智能称重灌装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智能称重灌装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的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智能称重灌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缓冲平台;2、称重部件;3、灌针部件;4、出瓶平台;5、检测组件;51、发射部件;52、反射部件;6、转运机构;61、转运机械手;62、取料夹具;621、持部;622、真空吸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图1至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智能称重灌装设备,包括缓冲平台1、称重部件2、灌针部件3、出瓶平台4、以及用于将缓冲平台1上的瓶体搬运至称重部件2并将完成称重的瓶体搬运至出瓶平台4的转运机构6,称重部件2设于出瓶平台4的进瓶端,灌针部件3设于称重部件2上方。其中,称重部件2、灌针部件3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不再赘述。该智能称重灌装设备,利用转运机构6实现瓶体在缓冲平台1、称重部件2、以及出瓶平台4之间的转移,避免了采用传送带导致的设备体积大、占用空间大的缺陷,将灌针部件3设于称重部件2的上方,可以一边称重一边灌装,直至灌装装量合格以后再搬运至出瓶平台4,从而提高灌装的精度和产品合格率,出瓶平台4的进瓶端配置缓冲平台1,可采用推瓶的方式将置于缓存平台1上待灌装的瓶体推送至称重部件2上用于称重,并将完成灌装的瓶体从称重部件2上推送至出瓶平台4的进瓶端,有利于简化转运机构的动作,降低设备的复杂程度,提高可靠性。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转运机构6包括转运机械手61以及设于转运机械手61上的取料夹具62,取料夹具62上设有用于夹持瓶体瓶颈的夹持部621以及用于吸附瓶体瓶身的真空吸盘622。取料夹具62通过真空吸盘622吸附瓶体的瓶身、夹持部6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称重灌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平台(1)、称重部件(2)、灌针部件(3)、出瓶平台(4)、以及用于将缓冲平台(1)上的瓶体搬运至称重部件(2)并将完成称重的瓶体搬运至出瓶平台(4)的转运机构(6),所述称重部件(2)设于所述出瓶平台(4)的进瓶端,所述灌针部件(3)设于所述称重部件(2)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称重灌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平台(1)、称重部件(2)、灌针部件(3)、出瓶平台(4)、以及用于将缓冲平台(1)上的瓶体搬运至称重部件(2)并将完成称重的瓶体搬运至出瓶平台(4)的转运机构(6),所述称重部件(2)设于所述出瓶平台(4)的进瓶端,所述灌针部件(3)设于所述称重部件(2)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称重灌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机构(6)包括转运机械手(61)以及设于转运机械手(61)上的取料夹具(62),所述取料夹具(62)上设有用于夹持瓶体瓶颈的夹持部(621)以及用于吸附瓶体瓶身的真空吸盘(6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称重灌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平台(1)和所述出瓶平台(4)的进瓶端相对布置于所述称重部件(2)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智能称重灌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部件(2)设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抗
申请(专利权)人: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