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灌装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2364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灌装设备,包括进瓶机构、称重部件、灌针部件、以及出瓶机构,还包括转运机构,称重部件设于出瓶机构的进瓶端,灌针部件设于称重部件上方,出瓶机构配置有缓存平台,出瓶机构的进瓶端和缓存平台相对布置于称重部件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有利于提高灌装精度和产品合格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灌装设备
本技术涉及食品、药品包装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灌装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灌装机大都是逐个进行灌装,也即将药瓶依次输送至灌针下方,完成灌装之后再输送至称重部件上进行称重,以检测灌装装量是否合格,灌装装量不合格的药瓶被剔除,合格的药瓶则输送至加塞部件完成加塞,最后输出。随着用户对于灌装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现有的灌装机已经无法满足要求,且灌装后再进行称重的方式无法保证灌装精度和产品合格率。部分灌装设备能够实现批量灌装,但是由于进瓶机构与称重部件处于不同的洁净区域,因此需要在两个洁净区域之间设置通道并配置过渡传送带来实现转运,这对于过渡传送带的尺寸要求非常严格,同时也难免会导致设备体积增加,设备占用空间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有利于提高灌装精度和产品合格率的智能灌装设备。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上述智能灌装设备的灌装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灌装设备,包括进瓶机构、称重部件、灌针部件、以及出瓶机构,还包括用于将进瓶机构上的药瓶搬运至称重部件以及将称重部件上的药瓶搬运至出瓶机构的转运机构,所述称重部件设于所述出瓶机构的进瓶端,所述灌针部件设于所述称重部件上方,所述出瓶机构配置有缓存平台,所述出瓶机构的进瓶端和所述缓存平台相对布置于所述称重部件的两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运机构包括转运机械手以及设于转运机械手上的取料夹具,所述取料夹具上设有用于夹持药瓶瓶颈的夹持部以及用于吸附药瓶瓶身的真空吸盘。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瓶机构包括进瓶网带、以及设于进瓶网带上方的多列分瓶栏栅,相邻两列分瓶栏栅之间形成分瓶通道,所述称重部件、夹持部及真空吸盘均与所述分瓶通道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布置,各所述称重部件上方均设有所述灌针部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瓶网带的出瓶端设有挡瓶剔废机构,所述挡瓶剔废机构包括安装座、用于阻挡各分瓶通道内药瓶的挡瓶件、用于驱动安装座升降的驱动件、以及多个用于检测挡瓶件挡瓶处有无药瓶的检测件,所述挡瓶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多个所述检测件与多个所述分瓶通道一一对应布置,所述挡瓶件与所述进瓶网带的出瓶端之间可形成倒瓶剔除通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座包括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所述驱动件为气缸,所述第一滑套滑设于所述驱动件的活塞杆上并通过第一紧固把手锁紧,所述第二滑套沿所述进瓶机构的进瓶方向布置,第二滑套滑设于所述第二滑套上并通过第二紧固把手锁紧,所述检测件和所述挡瓶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套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智能灌装设备还包括过渡拨轮、加塞拨轮以及剔废拨轮,所述出瓶机构的出瓶端、过渡拨轮、加塞拨轮以及剔废拨轮依次对接,所述剔废拨轮的出瓶端对接剔废轨道和出瓶轨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灌针部件配置有进液缓冲部件,所述加塞拨轮配置有加塞缓冲部件。一种上述的智能灌装设备的灌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进瓶:进瓶机构启动,药瓶运动至进瓶机构的出瓶端后进瓶机构停止;S2、取瓶:转运机构取进瓶机构出瓶端的药瓶并带动药瓶转移至缓存平台上方,当药瓶离开进瓶机构后进瓶机构进行下一次进瓶;S3、推瓶及放瓶:转运机构带动药瓶向出瓶机构进瓶端所在的一侧推瓶,然后将药瓶推送至称重部件上;S4、灌装:转运机构进行下一次取瓶,转运机构离开称重部件上的药瓶后称重部件先称量药瓶空瓶时的重量,然后灌针部件开始灌装,灌装时称重部件保持称重直至药瓶灌装装量达到目标值,灌装完成后转运机构进行下一次推瓶及放瓶,转运机构推瓶时将完成灌装的药瓶一起推送至出瓶机构上,出瓶机构出瓶;S5、重复执行步骤S4,直至完成所有药瓶的灌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2的详细步骤包括:转运机械手带动取料夹具运动至进瓶网带的出瓶端,使夹持部夹持药瓶瓶颈且真空吸盘吸附药瓶瓶身,然后转运机械手带动取料夹具及药瓶朝进瓶网带的进瓶方向的反方向推瓶,最后带动取料夹具及药瓶回到进瓶机构的出瓶端;步骤S3的详细步骤包括:转运机械手带动取料夹具及药瓶向出瓶机构进瓶端所在的一侧推瓶,然后带动取料夹具及药瓶回到缓存平台上方并将药瓶放置于缓存平台上,真空吸盘停止吸附药瓶,最后转运机械手带动取料夹具将药瓶推送至称重部件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的详细步骤包括:S1.1、进瓶:驱动件带动挡瓶件上升至挡瓶件与之间进瓶网带的间距大于等于瓶体的最大直径并小于药瓶的高度以形成倒瓶剔除通道,然后进瓶网带进瓶,药瓶通过分瓶通道后分隔为多列药瓶并输送至挡瓶件处;S1.2、剔废:倾倒的药瓶从倒瓶剔除通道通过,竖立的药瓶被挡瓶件挡住,各检测件均检测药瓶到位后进瓶机构停止进瓶,驱动件带动挡瓶件下降让出药瓶上部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公开的智能灌装设备,利用转运机构实现药瓶在进瓶机构与称重部件之间、称重部件与出瓶机构之间的转移,避免了采用传送带导致的设备体积大、占用空间大的缺陷,将灌针部件设于称重部件的上方,可以一边称重一边灌装,直至灌装装量合格以后再搬运至出瓶机构,从而提高灌装的精度和产品合格率,出瓶机构的进瓶端配置有缓存平台,且缓存平台相对布置于称重部件的另一侧,可采用推瓶的方式将置于缓存平台上待灌装的药瓶推送至称重部件上用于称重,并将完成灌装的药瓶从称重部件上推送至出瓶机构的进瓶端,有利于简化转运机构的动作,降低设备的复杂程度,提高可靠性。本技术公开的智能灌装设备的灌装方法,在灌装时先称量空瓶的重量,然后一边灌装一边称重直至灌装装量达到目标值,能够保证灌装精度和灌装合格率,当药瓶离开进瓶机构后,进瓶机构进行下一次进瓶,当称重部件上的药瓶在灌装时,转运机构进行下一次取瓶,有利于保证设备的运转效率,转运机构带动空的药瓶将完成灌装的药瓶推送至出瓶机构的进瓶端,后续再将空的药瓶推送至称重部件上,简化了转运机构的动作,操作更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智能灌装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智能灌装设备中的挡瓶剔废机构和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剔除倒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智能灌装设备的灌装方法剔废及取瓶的流程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智能灌装设备的灌装方法推瓶放瓶以及灌装的流程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进瓶机构;11、分瓶通道;12、进瓶网带;13、分瓶栏栅;2、称重部件;3、灌针部件;31、进液缓冲部件;4、出瓶机构;41、缓存平台;5、挡瓶剔废机构;51、挡瓶件;52、驱动件;53、倒瓶剔除通道;54、安装座;541、第一滑套;542、第二滑套;543、第一紧固把手;544、第二紧固把手;55、检测件;6、转运机构;61、转运机械手;62、取料夹具;621、夹持部;622、真空吸盘;7、过渡拨轮;8、加塞拨轮;81、加塞缓冲部件;9、剔废拨轮;91、剔废轨道;92、出瓶轨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至图5示出了本技术智能灌装设备及其灌装方法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智能灌装设备,包括进瓶机构1、称重部件2、灌针部件3、以及出瓶机构4,还包括用于将进瓶机构1上的药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灌装设备,包括进瓶机构(1)、称重部件(2)、灌针部件(3)、以及出瓶机构(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进瓶机构(1)上的药瓶搬运至称重部件(2)以及将称重部件(2)上的药瓶搬运至出瓶机构(4)的转运机构(6),所述称重部件(2)设于所述出瓶机构(4)的进瓶端,所述灌针部件(3)设于所述称重部件(2)上方,所述出瓶机构(4)配置有缓存平台(41),所述出瓶机构(4)的进瓶端和所述缓存平台(41)相对布置于所述称重部件(2)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灌装设备,包括进瓶机构(1)、称重部件(2)、灌针部件(3)、以及出瓶机构(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进瓶机构(1)上的药瓶搬运至称重部件(2)以及将称重部件(2)上的药瓶搬运至出瓶机构(4)的转运机构(6),所述称重部件(2)设于所述出瓶机构(4)的进瓶端,所述灌针部件(3)设于所述称重部件(2)上方,所述出瓶机构(4)配置有缓存平台(41),所述出瓶机构(4)的进瓶端和所述缓存平台(41)相对布置于所述称重部件(2)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灌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机构(6)包括转运机械手(61)以及设于转运机械手(61)上的取料夹具(62),所述取料夹具(62)上设有用于夹持药瓶瓶颈的夹持部(621)以及用于吸附药瓶瓶身的真空吸盘(6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灌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瓶机构(1)包括进瓶网带(12)、以及设于进瓶网带(12)上方的多列分瓶栏栅(13),相邻两列分瓶栏栅(13)之间形成分瓶通道(11),所述称重部件(2)、夹持部(621)及真空吸盘(622)均与所述分瓶通道(11)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布置,各所述称重部件(2)上方均设有所述灌针部件(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灌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瓶网带(12)的出瓶端设有挡瓶剔废机构(5),所述挡瓶剔废机构(5)包括安装座(54)、用于阻挡各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凡云李抗
申请(专利权)人: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