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透明显示装置的列车人流量管理系统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177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透明显示装置的列车人流量管理方法,应用在地铁站内,包括总控制端和M个子控制端;地铁列车的每节车厢的地面或座椅上铺覆有一层用于采集压力的带有压力传感器的柔性薄膜;所述方法包括:S1:多个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模块发送建立连接请求至第N‑1个子控制端;S2:第N‑1个子控制端响应连接请求;S3:第N‑1个子控制端接收传感数据;S4:确定当前每节车厢内的容纳空间;S5:计算当前每节车厢内最大容纳人数;S6:将当前每节车厢标记为“拥堵”、“一般”或“空余”状态;S7:将第N‑1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发送至总控制端存储;S8:总控制端将人流量数据包发送至第N个子控制端;S9:发送至与每节车厢对应的透明显示装置,进行显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透明显示装置的列车人流量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透明显示装置的列车人流量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显示器(display)通常也被称为监视器。显示器是属于电脑的I/O设备,即输入输出设备。它是一种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显示工具。现有的显示器大部分包括屏幕,边框和背壳,显示的时候不具有透视效果,不能看到屏幕背面的实物,在许多场景中不能应用,例如,在冰箱的玻璃上如果安装显示屏播放广告,则显示屏会挡住顾客的视线,使顾客不能看到冰箱内的商品。特别地,现在全国地铁非常发达,地铁里面的屏蔽门,因为在列车到站时需要方便乘客看清地铁站台或列车上的状况,因此屏蔽门均为透明的,屏蔽门上也不能有各种遮挡性的东西,而地铁站是一个人流量非常大的场合,地铁屏蔽门上可以做一些教育,公告,广告等宣传;随着透视显示屏的研发与生产,透明显示屏或显示装置的应用领域越发广泛。中国专利申请号2019201855433公开了一种安装于地铁屏蔽门可播放广告的透明显示屏,包括显示装置主体,所述显示装置主体安装在地铁屏蔽门上,所述显示装置主体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钢化玻璃,透明显示屏和透明导光板和背部透明挡板,所述钢化玻璃,透明显示屏,透明导光板和背部透明挡板通过固定框进行固定;所述导光板的前侧,后侧或者四周设置有用于导光的导光灯。所述透明导光板的前侧或后侧设置有用于补强光照的补强灯;所述透明显示屏、导光灯和补强灯均通过电信号连接有外接电源和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用于控制显示屏播放地铁广告以及导光灯和补强灯的开启及关闭。通过在地铁屏蔽门上安装有透明显示器,该显示器工作时,整个显示装置既可以显示内容,又可以透视看到地铁屏蔽门背面的实物,屏蔽门后也能看到站台内的东西,既能在地铁屏蔽门上进行教育和广告的宣传又不影响乘客的乘车体验。在地铁屏蔽门安装显示装置,除了作为广告、公益教育等传媒媒介,也可在显示装置上进行信息传递。目前,地铁一般建造于一二线城市,如北上广深、杭州等地区,其人口密度也较大;在这类城市中,人们大多采用地铁出行的方式;在上下班高峰期内,中心区域的地铁站台内通常会有许多在等待列车入站的乘客。乘客们通常会堆积在扶梯、升降梯等附近的车厢排队候车,而处于列车两端的车厢则有较少的人排队。有时,列车中部的车厢常常人满为患,而两端的车厢内部空间则明显富余,而上了列车的乘客也难以走动至其他空间较宽裕的车厢中。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基于透明显示装置的列车人流量管理系统及其方法,使得在排队等候的乘客可通过透明显示装置获取车厢内部空间情况,以适时地移动到某一节空间富余的车厢外侧排队等候,使地铁内部空间得到有效地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透明显示装置的列车人流量管理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通过设置总控制端及M个子控制端,总控制端接收来自第(N-1)个子控制端的人流量数据包,并将其发送至第N个子控制端;第N个子控制端将当前每节车厢内最大容纳人数、当前每节车厢状态信息发送至与其连接的透明显示装置,使其进行显示;该方案使得在排队等候的乘客可通过透明显示装置获取车厢内部空间情况,以适时地移动到某一节空间富余的车厢外侧排队等候,使地铁内部空间得到有效地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透明显示装置的列车人流量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多个透明显示装置,多个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模块,M个子控制端及总控制端;其中,M≥2;所述多个透明显示装置分别设于地铁站台的多个屏蔽门上,以使每节车厢的屏蔽门上至少设有一个透明显示装置;所述透明显示装置与设于该地铁站的子控制端连接;所述多个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模块分别设于列车的每节车厢内的地面上,以使每节车厢的地面上至少设有一个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模块;所述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模块与列车驶达的地铁站所在的子控制端建立连接;所述M个子控制端与总控制端连接。优选的,所述透明显示装置安装在地铁屏蔽门上,所述透明显示装置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钢化玻璃,透明显示屏和透明导光板和背部透明挡板,所述钢化玻璃,透明显示屏,透明导光板和背部透明挡板通过固定框进行固定。所述总控制端包括控制芯片和数据库;所述数据库用于接收、存储来自各子控制端的数据;所述控制芯片用于下发控制指令至各子控制端,使子控制端执行相应的控制指令。优选的,所述总控制端接收来自第(N-1)个子控制端的人流量数据包(即第(N-1)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并将其发送至第N个子控制端。其中,2≤N≤M;优选的,所述第(N-1)个子控制端的人流量数据包包括当前每节车厢内最大容纳人数、当前每节车厢状态信息。具体的,总控制端接收前一站的人流量数据包所携带的当前每节车厢内最大容纳人数及当前每节车厢状态信息,并将其发送至下一站的子控制端,使子控制端将所接收的信息发送至透明显示装置,使候车乘客能及时获知前一节车厢内部空间的具体情况;同时本站地铁工作人员也能提前获知发生在前一站的搭乘情况,以及时做好本站的地铁站台开放、限流等工作。所述子控制端包括本地控制芯片和本地数据库;所述本地控制芯片用于接收来自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模块的传感数据;所述本地数据库用于存储本地控制芯片的数据信息。优选的,所述透明显示装置与本地控制芯片连接,接收来自本地控制芯片的控制信号,并对控制信号所携带的信息进行显示。优选的,所述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模块包括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即带有压力传感器的柔性薄膜)和扫描电路;所述扫描电路与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连接,对传感器上的各个传感点进行扫描,测量每个受力传感点的阻值,并生成传感数据发送至本地控制芯片。具体的,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是一种厚度仅为0.1mm,且柔性很好,因而为测量各种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与以往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这是一种经济、高效、精确、快速、直观、方便的压力分布测量工具。标准的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由两片很薄的聚酯薄膜组成,其中一片薄膜内表面铺设若干行、另一片薄膜内表面铺设若干列的带状导体。导体本身的宽度以及导体之间距离可以根据不同的测量需要而设计。导体外表涂有特殊的压敏半导体材料涂层。当两片薄膜合为一体时,这些横向导体和纵向导体的交叉点就形成了压力传感点阵列,呈网格状。当外力作用到传感点上时,半导体的阻值会随外力成比例变化,压力为零时,阻值最大,压力越大,阻值越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如前述的系统的基于透明显示装置的列车人流量管理方法,包括总控制端和M个子控制端,地铁站内对应每节车厢的屏蔽门上至少设有一个透明显示装置;所述透明显示装置与设于该地铁站的子控制端连接;地铁列车的每节车厢的地面或座椅上铺覆有一层用于采集压力的带有压力传感器的柔性薄膜;所述方法为:步骤S1:列车驶入第(N-1)个地铁站,位于多节车厢内的多个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模块发送建立连接请求至第(N-1)个子控制端;其中,2≤N≤M;M表示为列车行驶线路上的所有地铁站个数;步骤S2:所述第(N-1)个子控制端响应连接请求,与所述多个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模块建立连接链路;步骤S3:所述第(N-1)个子控制端接收来自多个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模块的传感数据,并将其存储至本地数据库;步骤S4:所述第(N-1)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透明显示装置的列车人流量管理方法,应用在地铁站内,包括总控制端和M个子控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铁站内对应每节车厢的屏蔽门上至少设有一个透明显示装置;所述透明显示装置与设于该地铁站的子控制端连接;地铁列车的每节车厢的地面或座椅上铺覆有一层用于采集压力的带有压力传感器的柔性薄膜;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列车驶入第N‑1个地铁站,位于多节车厢内的多个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模块发送建立连接请求至第N‑1个子控制端;其中,2≤N≤M;步骤S2:所述第N‑1个子控制端响应连接请求,与所述多个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模块建立连接链路;步骤S3:所述第N‑1个子控制端接收来自多个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模块的传感数据,并将其存储至本地数据库;步骤S4:所述第N‑1个子控制端的本地控制芯片获取本地数据库的传感数据,确定当前每节车厢内的容纳空间;步骤S5:所述第N‑1个子控制端的本地控制芯片根据当前每节车厢内的容纳空间,计算当前每节车厢内最大容纳人数;步骤S6:所述第N‑1个子控制端的本地控制芯片读取本地数据库预先存储的三个等级阈值范围,并将当前每节车厢内最大容纳人数按照三个等级阈值范围进行划分,根据最大容纳人数所处的阈值范围,将当前每节车厢标记为“拥堵”、“一般”或“空余”状态;步骤S7:所述第N‑1个子控制端的本地控制芯片将当前每节车厢内最大容纳人数及当前每节车厢状态标记为第N‑1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并将其发送至总控制端存储;步骤S8:所述总控制端将第N‑1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发送至第N个地铁站所在的子控制端;步骤S9:所述第N个子控制端从第N‑1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获取第N‑1个地铁站的当前每节车厢最大容纳人数及当前每节车厢状态,并通过本地控制芯片发送至与每节车厢对应的透明显示装置,进行显示;步骤S10:所述列车驶离第N‑1个地铁站,位于多节车厢内的多个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模块与第N‑1个子控制端断开连接链路;步骤S11:重复执行步骤S1~S10,直至列车驶入第M个地铁站;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确定当前每节车厢内的容纳空间,包括:所述本地控制芯片获取存储于所述数据库中的传感数据;提取传感数据中每一个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各传感点的压力;所述本地控制芯片将每一个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各传感点的压力绘制成压力面积图;根据每一个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对应的压力面积图,计算压力面积图上非受力面积大小,从而计算出当前每节车厢内的容纳空间;在所述步骤S5中,所述计算当前每节车厢内最大容纳人数,其计算方式包括:本地控制芯片读取本地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用户平均站立空间;根据第一公式,计算当前每节车厢内最大容纳人数;所述第一公式为:X=Y/average;其中,Y用于表征所述当前每节车厢内的容纳空间,X为当前每节车厢内最大容纳人数,average表示为用户平均站立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透明显示装置的列车人流量管理方法,应用在地铁站内,包括总控制端和M个子控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铁站内对应每节车厢的屏蔽门上至少设有一个透明显示装置;所述透明显示装置与设于该地铁站的子控制端连接;地铁列车的每节车厢的地面或座椅上铺覆有一层用于采集压力的带有压力传感器的柔性薄膜;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列车驶入第N-1个地铁站,位于多节车厢内的多个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模块发送建立连接请求至第N-1个子控制端;其中,2≤N≤M;步骤S2:所述第N-1个子控制端响应连接请求,与所述多个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模块建立连接链路;步骤S3:所述第N-1个子控制端接收来自多个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模块的传感数据,并将其存储至本地数据库;步骤S4:所述第N-1个子控制端的本地控制芯片获取本地数据库的传感数据,确定当前每节车厢内的容纳空间;步骤S5:所述第N-1个子控制端的本地控制芯片根据当前每节车厢内的容纳空间,计算当前每节车厢内最大容纳人数;步骤S6:所述第N-1个子控制端的本地控制芯片读取本地数据库预先存储的三个等级阈值范围,并将当前每节车厢内最大容纳人数按照三个等级阈值范围进行划分,根据最大容纳人数所处的阈值范围,将当前每节车厢标记为“拥堵”、“一般”或“空余”状态;步骤S7:所述第N-1个子控制端的本地控制芯片将当前每节车厢内最大容纳人数及当前每节车厢状态标记为第N-1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并将其发送至总控制端存储;步骤S8:所述总控制端将第N-1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发送至第N个地铁站所在的子控制端;步骤S9:所述第N个子控制端从第N-1个地铁站人流量数据包获取第N-1个地铁站的当前每节车厢最大容纳人数及当前每节车厢状态,并通过本地控制芯片发送至与每节车厢对应的透明显示装置,进行显示;步骤S10:所述列车驶离第N-1个地铁站,位于多节车厢内的多个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模块与第N-1个子控制端断开连接链路;步骤S11:重复执行步骤S1~S10,直至列车驶入第M个地铁站;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确定当前每节车厢内的容纳空间,包括:所述本地控制芯片获取存储于所述数据库中的传感数据;提取传感数据中每一个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各传感点的压力;所述本地控制芯片将每一个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各传感点的压力绘制成压力面积图;根据每一个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对应的压力面积图,计算压力面积图上非受力面积大小,从而计算出当前每节车厢内的容纳空间;在所述步骤S5中,所述计算当前每节车厢内最大容纳人数,其计算方式包括:本地控制芯片读取本地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用户平均站立空间;根据第一公式,计算当前每节车厢内最大容纳人数;所述第一公式为:X=Y/avera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奎石登中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星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