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固定框架,专用于地铁屏蔽门等特定场合的显示装置组装使用,所述固定框架为线性挤型材,其包括有,沿垂直于显示装置的屏幕方向延伸抵梁,以及沿屏幕前后方向依次排列的卡梁、防震梁、柱梁,设于柱梁上端的帽梁;设于帽梁的前侧面的支梁;设于支梁上的第一灯梁和第二灯梁;防震梁与支梁之间设有点断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固定框架,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易于批量生产,且易于个性需要定制,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的固定框架
本技术的技术涉及显示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的固定框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是很常见的电子设备,如台式电脑的显示器、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壁挂式液晶电视等,这些显示装置均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不能透过屏幕观察到屏幕背后的场景,通常的显示器也没有这个需要。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团队在先设计了一种透明显示模组与玻璃墙的夹层固定结构,如CN201920259398.9所公开记载的,这种新型的显示装置是半透明的状态,用于地铁屏蔽门等特定的场合,具有特别的用途。这种新型的显示装置因为与传统的显示装置有较大的结构上的不同,因而围绕其核心结构所延伸的诸多技术支撑细节均需要重新设计,目前尚未有比较好的专用于地铁屏蔽门等特定场合的显示装置用的固定框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显示装置的固定框架,专用于地铁屏蔽门等特定场合的显示装置组装使用,本技术的固定框架,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易于批量生产,且易于个性需要定制,且成本低。为实现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显示装置的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为线性挤型材,其横截面特征包括有:抵梁,沿垂直于显示装置的屏幕方向延伸;沿屏幕前后方向依次排列的卡梁、防震梁、柱梁,卡梁、防震梁和柱梁设于抵梁上朝向屏幕的一侧;且卡梁、防震梁和柱梁相互之间形成间隔空间;所述防震梁高于卡梁和柱梁;设于柱梁上端的帽梁,帽梁凸出于柱梁的后侧面形成一帽沿;支梁,其下端设于帽梁的前侧面,其上端向上延伸高于防震梁;第一灯梁,垂直凸起于支梁的前侧面,高于防震梁而低于支梁的上端;第二灯梁,垂直凸起于支梁的后侧面,低于支梁的上端;第二灯梁的下侧设有螺丝槽位;防震梁与支梁之间设有点断梁,点断梁和防震梁、支梁之间通过断点结构连接。优选的,所述线性挤型材包括直线型挤型材和弧线型挤型材。优选的,所述卡梁和防震梁之间形成卡屏间隔,防震梁朝向卡梁的一侧设有凹入台阶,凹入台阶高于卡梁。优选的,所述抵梁、防震梁、柱梁、支梁和点断梁之间所包围的空间为线槽间隔,其包括位于防震梁和柱梁之间的第一线槽间隔,以及位于防震梁和支梁之间的第二线槽间隔,第一线槽间隔和第二线槽间隔相互连通。优选的,还包括位于螺丝槽位下侧的卡线槽位。优选的,所述第二灯梁的末端、螺丝槽位和卡线槽位的末端均未超出所述帽沿。优选的,所述帽梁的上端面至卡线槽位之间的空间形成为第三线槽。优选的,所述固定框架的型材为铝或其合金。本技术的用于显示装置的固定框架,专用于地铁屏蔽门等特定场合的显示装置组装使用。所述固定框架是一种线性挤型材,有直线型或弧线型;所述固定框架构成显示装置的四个边框,在边框拐角处,可对直线型挤型材固定框架采用45°斜切的方式,使两个边框在端部拼接成90°作为显示装置的直角拐角。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固定框架的拼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固定框架的横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固定框架,专用于地铁屏蔽门等特定场合的显示装置组装使用。所述固定框架是一种线性挤型材,有直线型或弧线型;所述固定框架构成显示装置的四个边框,在边框拐角处,可对直线型挤型材固定框架采用45°斜切的方式,使两个边框在端部拼接成90°作为显示装置的直角拐角。又如图1所示,还可以在边框处用直线型挤型材1a,在拐角处用弧线型型挤型材1b,从而在显示装置的拐角处形成圆弧式过渡。此外还可以对弧线型型挤型材进行45°斜切拼接。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固定框架的横截面图,其截面垂直于线性挤出方向。固定框架的型材优选为铝及其合金。本实施例的固定框架包括一沿垂直于显示装置屏幕的方向延伸的抵梁10,抵梁10朝向屏幕的一侧依次沿屏幕前后方向设有卡梁20、防震梁30和柱梁40,均沿屏幕方向、垂直抵梁的方向延伸凸起,且相互间形成间隔空间。卡梁20和防震梁30之间形成卡屏间隔23,用于安装显示装置的前置玻璃;防震梁30和柱梁40之间形成第一线槽间隔132,用于走线、放置相关的电控模块及其线缆、干燥剂等。所述卡梁20的前端面21与抵梁10的外端面之间具有过渡圆角12。所述防震梁30的凸起高度高于卡梁20,在防震梁30朝向卡梁20的一侧设有凹入台阶32,凹入台阶32高于卡梁20,凹入台阶32所形成的凹腔31用于放置缓冲垫,缓冲垫微凸于防震梁30的表面,受到前置玻璃的挤压。所述柱梁40低于防震梁30,柱梁40的上端设有一帽梁42,帽梁42向后凸出于柱梁40的后侧面41形成一帽沿,帽沿下方与柱梁后侧面41之间为一半开放空间14。帽梁和柱梁40的前侧面上端设有一支梁50,支梁50沿平行屏幕的方向向上延伸远离抵梁10;支梁50的上端55高于防震梁30的上端33,支梁50与防震梁30之间形成第二线槽间隔131,第二线槽间隔131与第一线槽间隔132连通,构成总的线槽间隔13,支梁50与防震梁30之间的间隔小于柱梁40和防震梁30之间的间隔。在防震梁30的上端33处设有一点断梁35,点断梁35的另一端与支梁50朝向防震梁的前面一侧连接,点断梁35与防震梁30和支梁50的前侧面之间均通过断点结构351连接,点断梁35可轻易被打掉。所述支梁50的前侧面高于点断梁35且低于支梁顶端的位置设有第一灯梁51,第一灯梁51垂直凸起于支梁50的前侧面。第一灯梁51远离抵梁10的上端面用于安装第一背景灯,第一背景灯朝向远离抵梁10的方向照射。所述支梁50相对于第一灯梁51的背面一侧,设有第二灯梁52,第二灯梁52低于支梁顶端,高于点断梁35,第二灯梁垂直凸起于支梁50的后侧面。第二灯梁52远离抵梁10的上端面用于安装第二背景灯,第二背景灯朝向远离抵梁10的方向照射。第一背景灯和第二背景灯之间隔着支梁50的上端部分,第二背景灯的上方可设置背光板,第二背景灯的光从背光板的边缘射入背光板内。所述第二灯梁52的下侧依次设有螺丝槽位53和卡线槽位56,可用一压板60,压板60上设有螺丝孔位65,利用螺丝穿过螺丝孔位65与螺丝槽位53紧固,将压板60紧固安装于支梁50上。压板60的上端与支梁的上端55之间可压紧固定背光板。所述第二灯梁52的末端、螺丝槽位53和卡线槽位56的末端均未超出所述帽沿。所述帽梁42的上端面45至卡线槽位56之间的空间形成为第三线槽54。本实施例的用于显示装置的固定框架,其结构紧凑,功能结构分布合理,且成本低,易于批量挤出成型制造,易于规模应用。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的固定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为线性挤型材,其横截面特征包括有:/n抵梁,沿垂直于显示装置的屏幕方向延伸;/n沿屏幕前后方向依次排列的卡梁、防震梁、柱梁,卡梁、防震梁和柱梁设于抵梁上朝向屏幕的一侧;且卡梁、防震梁和柱梁相互之间形成间隔空间;/n所述防震梁高于卡梁和柱梁;/n设于柱梁上端的帽梁,帽梁凸出于柱梁的后侧面形成一帽沿;/n支梁,其下端设于帽梁的前侧面,其上端向上延伸高于防震梁;/n第一灯梁,垂直凸起于支梁的前侧面,高于防震梁而低于支梁的上端;/n第二灯梁,垂直凸起于支梁的后侧面,低于支梁的上端;第二灯梁的下侧设有螺丝槽位;/n防震梁与支梁之间设有点断梁,点断梁和防震梁、支梁之间通过断点结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的固定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为线性挤型材,其横截面特征包括有:
抵梁,沿垂直于显示装置的屏幕方向延伸;
沿屏幕前后方向依次排列的卡梁、防震梁、柱梁,卡梁、防震梁和柱梁设于抵梁上朝向屏幕的一侧;且卡梁、防震梁和柱梁相互之间形成间隔空间;
所述防震梁高于卡梁和柱梁;
设于柱梁上端的帽梁,帽梁凸出于柱梁的后侧面形成一帽沿;
支梁,其下端设于帽梁的前侧面,其上端向上延伸高于防震梁;
第一灯梁,垂直凸起于支梁的前侧面,高于防震梁而低于支梁的上端;
第二灯梁,垂直凸起于支梁的后侧面,低于支梁的上端;第二灯梁的下侧设有螺丝槽位;
防震梁与支梁之间设有点断梁,点断梁和防震梁、支梁之间通过断点结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挤型材包括直线型挤型材和弧线型挤型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星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