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杆小头油孔加工的气动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1750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杆小头油孔加工的气动夹具,主要用于连杆小头端两个油孔的钻削加工。其主要技术方案:在底板上垂直固定立板,底板和立板的前面安装连接座;将定位芯安装到立板孔内;将气缸固定在连接座上,气缸的轴套与连接螺杆连接,连接螺杆上插有一个开口压板;将支杆旋入连接座,将两个定位座分别固定在底板上,再将定位板分别固定在定位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试用证明:从根本上克服了原夹具操作时劳动强度大、工件定位精度差、生产效率偏低的现象,达到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工件质量,适应大批量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连杆小头油孔加工的气动夹具
本技术属于一种机械加工的夹具,主要用于连杆小头端两个油孔的钻削加工,也可用于其它类似的加工。
技术介绍
连杆是发动机的重要部件(见图1),主要由大头孔、小头孔及本体组成。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发动机连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对连杆的制造技术加以改进。连杆小头端的油孔A、B(见图1),主要是为活塞销的润滑提供润滑通道,保证发动机的连杆部件正常运行。现以两个油孔形式的连杆为例,两个油孔沿连杆大小孔中心连线成45°夹角分布在连杆小头端,油孔直径均为5mm,孔口带倒角。在以往加工这两个油孔时,采用固定式单件装夹的手动夹紧夹具,工件装夹完成后进行孔A位的钻削加工,加工完成后松开取下工件,再装入孔B位进行钻削加工。这样,工件装夹两次,才能完成连杆小头端油孔A、B位的加工。反复进行装夹,加大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重复装夹增大了定位误差,降低了生产效率,不利于连杆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和目的是:根据目前连杆小头端油孔加工存在的不足,设计一种新的用于连杆小头油孔加工的气动夹具,来代替原来的单件装夹手动夹紧的夹具,从根本上克服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件定位精度差及生产效率偏低的现象,达到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工件质量,适应大批量生产的需求。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该夹具包含包含底板、立板、定位座、定位板、螺钉、支杆、连接座、销、螺栓、连接螺杆、气缸、气缸接头、开口压板、定位芯、螺母、垫圈、加强筋,具体结构为,在底板上,通过销和螺栓垂直固定立板,底板和立板的后面,垂直焊接加强筋,底板和立板的前面,通过螺钉安装连接座;在夹具的上部,将定位芯通过垫圈和螺母安装到立板的孔内并拧紧;在夹具的中部,通过螺钉将气缸固定在连接座上,气缸接头旋入气缸中并固定,气缸的轴套与连接螺杆螺纹连接,连接螺杆上插有一个开口压板,开口压板前端与定位芯靠拢;在夹具的下部,将支杆旋入连接座用螺母并紧,将两个定位座,通过销和螺栓分别固定在连接座两边的底板上,再通过销和螺栓将定位板分别固定在定位座上,此时开口压板后端与支杆活动接触。本技术通过试用证明:完全达到设计目的,该夹具定位、夹紧可靠,克服了原来多次装夹带来的定位误差,使连杆小头油孔加工精度明显提高,质量稳定;多个连杆一次装夹同时加工,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幅度下降,提高了生产效率十倍以上;保证了生产计划的顺利完成,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求。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图1,是连杆的形状结构示意图,也是小头端油孔位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是图2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定位芯14的主视图。图6,是图5的右视图。图7,是本技术支杆6的主视图。图8,是图7的A-A向剖面图。图9,是本技术开口压板13的主视图。图10,是图9的俯视图。图11,是本技术连接螺杆10的主视图。图12,是图11的俯视图。图13,是定位座3的主视图。图14,是图13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2、3、4,对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进行说明:本技术包含底板1、立板2、定位座(见图13、14)3、定位板4、螺钉5、支杆6(见图7、8)、连接座7、销8、螺栓9、连接螺杆(见图11、12)10、气缸11、气缸接头12、开口压板13、定位芯14、螺母15、垫圈16、加强筋17,具体结构为,在底板1上,通过销8和螺栓9垂直固定立板2,底板1和立板2的后面,垂直焊接加强筋17,底板1和立板2的前面,通过螺钉5安装连接座7;在夹具的上部,将定位芯14通过垫圈16和螺母15安装到立板2的孔内并拧紧;在夹具的中部,通过螺钉5将气缸11固定在连接座7上,气缸接头12旋入气缸11固定,气缸的轴套与连接螺杆10螺纹连接,连接螺杆上插有一个开口压板13,开口压板前端与定位芯14靠拢;在夹具的下部,将支杆6旋入连接座7用螺母并紧,将两个定位座3,通过销和螺栓9分别固定在连接座7两边的底板1上,再通过销和螺栓将定位板4分别固定在定位座3上,此时开口压板13后端与支杆6活动接触。参照图2、3、4,为保证气动夹具使用要求,应对安装完成后的夹具进行符合性调试,要求气缸的轴套伸缩自如,不允许卡滞;连杆小孔装入定位芯14后可灵活转动;夹具立板定位面与夹具底面的垂直度允许在0.02mm的范围内;小孔定位芯14与夹具立板定位面的垂直度允许在0.02mm的范围内;夹具中的配合尺寸按一般设计要求给定。参照图1、2、3、4,本技术工作原理:、将气动夹具安装在数控机床上,并进行符合性调试;、取下开口压板13,将四支待加工的连杆E装入夹具的定位芯14中,连杆在重力作用下绕芯轴旋转,连杆C面与定位板4贴合,(此时连杆的大小孔中心连线与定位板平行),转到孔A对应的工位,在连接螺杆10和支杆6上插入开口压板13;、启动设备程序指令,气缸11轴套收缩带动开口压板13夹紧连杆,约束好连杆的自由度;、设备的复合钻进行对孔A钻削加工,刀具逐一穿过定位芯14上的四个小孔(定位芯开有四个直径为7mm的刀具让位孔),四个孔A加工完成,程序发出松开指令,气缸11轴套伸直带动开口压板13松开连杆,然后顺时针方向一起旋转四支连杆E,连杆的D面与定位板贴合,转到孔B对应的工位,同理,按照程序指令,气缸11轴套收缩带动开口压板13夹紧连杆,再次约束好连杆的自由度,完成四个孔B的加工,此时小头油孔加工完毕;、卸下连杆E。参照图1、2,本技术只要根据连杆的中心距L和小头孔直径Φ的不同,更换相应的定位板4和定位芯14,即可用于各种不同规格的45°小头油孔加工。如果连杆不是45°的小头油孔,而是30°、40°等小头油孔,那么就更换相应角度的定位座3、定位板4,即可进行加工。本技术目前已用于型号为VM、P102、4E30等多种规格的连杆加工,效果较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连杆小头油孔加工的气动夹具,其特征在于:包含底板(1)、立板(2)、定位座(3)、定位板(4)、螺钉(5)、支杆(6)、连接座(7)、销(8)、螺栓(9)、连接螺杆(10)、气缸(11)、气缸接头(12)、开口压板(13)、定位芯(14)、螺母(15)、垫圈(16)、加强筋(17),具体结构为,在底板(1)上,通过销(8)和螺栓(9)垂直固定立板(2),底板(1)和立板(2)的后面,垂直焊接加强筋(17),底板(1)和立板(2)的前面,通过螺钉(5)安装连接座(7);在夹具的上部,将定位芯(14)通过垫圈(16)和螺母(15)安装到立板(2)的孔内并拧紧;在夹具的中部,通过螺钉(5)将气缸(11)固定在连接座(7)上,气缸接头(12)旋入气缸(11)中并固定,气缸的轴套与连接螺杆(10)螺纹连接,连接螺杆上插有一个开口压板(13),开口压板前端与定位芯(14)靠拢;在夹具的下部,将支杆(6)旋入连接座(7)用螺母并紧,将两个定位座(3),通过销和螺栓(9)分别固定在连接座(7)两边的底板(1)上,再通过销和螺栓将定位板(4)分别固定在定位座(3)上,此时开口压板(13)后端与支杆(6)活动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连杆小头油孔加工的气动夹具,其特征在于:包含底板(1)、立板(2)、定位座(3)、定位板(4)、螺钉(5)、支杆(6)、连接座(7)、销(8)、螺栓(9)、连接螺杆(10)、气缸(11)、气缸接头(12)、开口压板(13)、定位芯(14)、螺母(15)、垫圈(16)、加强筋(17),具体结构为,在底板(1)上,通过销(8)和螺栓(9)垂直固定立板(2),底板(1)和立板(2)的后面,垂直焊接加强筋(17),底板(1)和立板(2)的前面,通过螺钉(5)安装连接座(7);在夹具的上部,将定位芯(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永红马正义周洋邓伟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