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整形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41428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2 0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架整形定位装置,包括设在底座上的基准预定位机构、基准精定位机构和尾部定位机构,所述基准预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压块、第一液压油缸、夹紧油缸、预定位块升降油缸和基准定位板,所述预定位块升降油缸安装在底座的底部,且预定位块升降油缸的活塞杆与基准定位板固定连接,所述基准定位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夹紧油缸,所述第一压块设在基准定位板的一端,且第一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第一压块转动连接;所述基准精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压块和第二液压油缸,所述第二压块设在基准定位板的另一端,第二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压块转动连接;所述尾部定位机构包括设在底座的一端的支撑定位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定位精度高,不会出现定位后还会移动。

A positioning device for frame shaping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frame shaping position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reference pre-positioning mechanism, a reference precise positioning mechanism and a tail positioning mechanism arranged on a base. The reference pre-position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rst pressure block, a first hydraulic cylinder, a clamping cylinder, a predetermined block lifting cylinder and a reference positioning plate. The predetermined block lifting cylinder is installed at the bottom of the base, and the predetermined block lifting plate is lifted and lowered. The piston rod of the oil cylinde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reference positioning plate. The two sides of the reference positioning plat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clamping cylinders. The first pressure block is located at one end of the reference positioning plate, and the piston rod of the first hydraulic cylinder is rotational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pressure block. The reference precise positioning mechanism includes the second pressure block and the second hydraulic cylinder. The piston rod of the second hydraulic cylinder is rotational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pressure block, and the tail position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supporting positioning block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base. The positioning accuracy of the invention is high, and it will not move after positio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架整形定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定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车架整形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摩托车车架为焊接件,且车架的前管和尾部在焊接后容易变形,为了确保车架能够符合安全性要求,因此,需要对焊接后的车架进行整形。现有的车架整形装置中的定位装置采用的是卧式结构,是将车架通过销轴将其横卧粗定位在基座上,然后利用气缸对其进行精定位,这样的定位装置存有一定的缺点:一方面,不仅定位精度低,而且车架在定位过程中还会出现移动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车架来回移动导致销轴容易出现磨损,因此,大大增加了后续维护工作,需要频繁更换销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位精度高,不会出现定位后还会移动的车架整形定位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架整形定位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底座,以及设在底座上的基准预定位机构、基准精定位机构和尾部定位机构,所述基准预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压块、第一液压油缸、夹紧油缸、预定位块升降油缸和基准定位板,所述预定位块升降油缸安装在底座的底部,且预定位块升降油缸的活塞杆穿过底座并与基准定位板固定连接,所述基准定位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夹紧油缸,所述第一压块设在基准定位板的一端,且第一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第一压块转动连接;所述基准精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压块和第二液压油缸,所述第二压块设在基准定位板的另一端,第二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压块转动连接;所述尾部定位机构包括支撑定位块,所述支撑定位块设在底座的一端,并位于基准预定位机构的外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预定位机构,所述预定位机构设在尾部定位机构和基准预定位机构之间,所述预定位机构包括两个相对布置在底座上的预定位柱,且两个预定位柱的内壁上均设有预定位凸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车型扩展定位机构,所述车型扩展定位机构设在底座的另一端,并位于基准精定位机构的外侧,所述车型扩展定位机构包括第三液压油缸、第三液压油缸安装座和车型扩展定位块,所述第二压块的外侧设有两个相对布置的第三液压油缸安装座,每个第三液压油缸安装座上均设有第三液压油缸,所述车型扩展定位块设在两个第三液压油缸安装座之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基准预定位机构还包括夹紧油缸座,所述夹紧油缸安装在夹紧油缸座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压块的两端分别设有定位轴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基准定位板上设有两个分开布置的预定位块,且预定位块设有半圆形定位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尾部定位机构还包括两个分开布置的定位柱,每个定位柱上均设有支撑定位块。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车架整形定位装置后,本专利技术包括底座,以及设在底座上的基准预定位机构、基准精定位机构和尾部定位机构,所述基准预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压块、第一液压油缸、夹紧油缸、预定位块升降油缸和基准定位板,所述预定位块升降油缸安装在底座的底部,且预定位块升降油缸的活塞杆穿过底座并与基准定位板固定连接,所述基准定位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夹紧油缸,所述第一压块设在基准定位板的一端,且第一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第一压块转动连接;所述基准精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压块和第二液压油缸,所述第二压块设在基准定位板的另一端,第二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压块转动连接;所述尾部定位机构包括支撑定位块,所述支撑定位块设在底座的一端,并位于基准预定位机构的外侧;使用时,预先利用预定位块升降油缸将基准定位板上升,然后将摩托车的车架的底部安放在基准定位板上,且车架的尾部搭放在尾部定位机构的支撑定位块上,所述第一压块通过第一液压油缸翻转后,使得第一压块的一端与车架一侧基准面的一面相抵,另一端与车架另一侧基准面的一面保持具有间隙,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保证了车架的内部能够保持撑开状态,防止因夹紧油缸夹紧导致车架变形,又预留了车架整形后的扭整间隙,接着两个夹紧油缸各自的活塞杆分别抵住车架两侧基准面的另一面,完成对车架的粗定位,然后第二压块通过第二液压油缸翻转后压在车架的横管上,完成对车架的基准精定位,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是立式结构,取代了已有技术中利用锁销和气缸对车架进行定位的结构,不仅定位精度高,而且定位后不会出现移动,为后续的整形工序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本专利技术不仅使用方便,而且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图3是图1的右视示意图;图4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车架的简易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以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如图1、2、3、4、5、6所示,一种车架整形定位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设在底座1上的基准预定位机构2、基准精定位机构3和尾部定位机构4,所述基准预定位机构2包括第一压块22、第一液压油缸23、夹紧油缸24、预定位块升降油缸27和基准定位板28,所述预定位块升降油缸27安装在底座1的底部,且预定位块升降油缸27的活塞杆穿过底座1并与基准定位板28固定连接,所述基准定位板28的两侧分别设有夹紧油缸24,所述第一压块22设在基准定位板28的一端,且第一液压油缸23的活塞杆与第一压块22转动连接;所述基准精定位机构3包括第二压块31和第二液压油缸32,所述第二压块31设在基准定位板28的另一端,第二液压油缸32的活塞杆与第二压块31转动连接;所述尾部定位机构4包括支撑定位块41,所述支撑定位块41设在底座1的一端,并位于基准预定位机构2的外侧。如图1、2、3、5所示,为了方便初始安放车架,防止中心偏移,本专利技术还包括预定位机构5,所述预定位机构5设在尾部定位机构4和基准预定位机构2之间,所述预定位机构5包括两个相对布置在底座1上的预定位柱51,且两个预定位柱51的内壁上均设有预定位凸台52。使用时,车架靠近尾部的两侧分别位于两个预定位柱51的预定位凸台52之间。如图1、2、3、4、5所示,为了适用不同车型、不同尺寸车架的整形定位,本专利技术还包括车型扩展定位机构6,所述车型扩展定位机构6设在底座1的另一端,并位于基准精定位机构3的外侧,所述车型扩展定位机构6包括第三液压油缸61、第三液压油缸安装座62和车型扩展定位块63,所述第二压块31的外侧设有两个相对布置的第三液压油缸安装座62,每个第三液压油缸安装座62上均设有第三液压油缸61,所述车型扩展定位块63设在两个第三液压油缸安装座62之间。使用时,可将车架靠近前管部位支撑在车型扩展定位块63上,并驱动第三液压油缸61的活塞杆运动后抵在靠近车架前管部位的两侧。如图1、2、3、4、5所示,为了方便安装夹紧油缸,本专利技术所述基准预定位机构2还包括夹紧油缸座25,所述夹紧油缸24安装在夹紧油缸座25上。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车架在定位过程中,因受到夹紧油缸的夹紧而造成变形,所述第一压块22的两端分别设有定位轴头221。使用时,所述第一压块22一端的定位轴头221与车架一侧的基准面的一面相抵,另一端与车架另一侧的基准面的一面保持具有间隙,这样是为了给车架在整形过程中预留扭整间隙。如图5所示,为了方便对车架的底部进行定位,所述基准定位板28上设有两个分开布置的预定位块21,且预定位块21设有半圆形定位槽。使用时,车架的底部放置在预定位块21的半圆形定位槽内。如图1、2、3、5所示,为了方便安装支撑定位块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架整形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以及设在底座(1)上的基准预定位机构(2)、基准精定位机构(3)和尾部定位机构(4),所述基准预定位机构(2)包括第一压块(22)、第一液压油缸(23)、夹紧油缸(24)、预定位块升降油缸(27)和基准定位板(28),所述预定位块升降油缸(27)安装在底座(1)的底部,且预定位块升降油缸(27)的活塞杆穿过底座(1)并与基准定位板(28)固定连接,所述基准定位板(28)的两侧分别设有夹紧油缸(24),所述第一压块(22)设在基准定位板(28)的一端,且第一液压油缸(23)的活塞杆与第一压块(22)转动连接;所述基准精定位机构(3)包括第二压块(31)和第二液压油缸(32),所述第二压块(31)设在基准定位板(28)的另一端,第二液压油缸(32)的活塞杆与第二压块(31)转动连接;所述尾部定位机构(4)包括支撑定位块(41),所述支撑定位块(41)设在底座(1)的一端,并位于基准预定位机构(2)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整形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以及设在底座(1)上的基准预定位机构(2)、基准精定位机构(3)和尾部定位机构(4),所述基准预定位机构(2)包括第一压块(22)、第一液压油缸(23)、夹紧油缸(24)、预定位块升降油缸(27)和基准定位板(28),所述预定位块升降油缸(27)安装在底座(1)的底部,且预定位块升降油缸(27)的活塞杆穿过底座(1)并与基准定位板(28)固定连接,所述基准定位板(28)的两侧分别设有夹紧油缸(24),所述第一压块(22)设在基准定位板(28)的一端,且第一液压油缸(23)的活塞杆与第一压块(22)转动连接;所述基准精定位机构(3)包括第二压块(31)和第二液压油缸(32),所述第二压块(31)设在基准定位板(28)的另一端,第二液压油缸(32)的活塞杆与第二压块(31)转动连接;所述尾部定位机构(4)包括支撑定位块(41),所述支撑定位块(41)设在底座(1)的一端,并位于基准预定位机构(2)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整形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定位机构(5),所述预定位机构(5)设在尾部定位机构(4)和基准预定位机构(2)之间,所述预定位机构(5)包括两个相对布置在底座(1)上的预定位柱(51),且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辉刘仕福詹东方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豪爵铃木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