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作业的科考船后甲板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9247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9 0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作业的科考船后甲板面,包括后甲板,所述后甲板包括第一承重区、作业区和第二承重区;所述第一承重区与所述第二承重区位于所述后甲板的两侧,所述作业区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承重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承重区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木板与防滑玻璃钢格栅配合使用,在后甲板面需要与设备碰撞的区域,铺设有木板,在只需要承重的区域,则采用防滑玻璃钢格栅,由于木板的密度大,防滑玻璃钢格栅的密度小,所以后甲板面的总重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为科考船保留了宝贵的载重余量,此外,木板反射阳光的能力较弱,使工作人员的视觉不易产生疲劳,且在太阳猛烈的情况下,木板的温度较低,能有效地减少工作人员的中暑风险。

The Rear Deck Surface of an Oper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Vesse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asy-to-operate rear deck surface of a scientific research ship, including a rear deck,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load-bearing area, an operation area and a second load-bearing area; the first load-bearing area and the second load-bearing area are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rear deck, one end of the operation area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load-bearing area,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load-bearing area; Medium board and anti-skid FRP grille are used together. In the area where the rear deck needs to be collided with the equipment, the board is laid. In the area where only the load is needed, the anti-skid FRP grille is used. Because the density of the board is high and the density of the anti-skid FRP grille is small, the total weight of the rear deck is effectively controlled and the valuable load margin is reserved for the research ship. The ability of the board to reflect sunlight is weak, which makes the staff's vision not easy to produce fatigue, and in the case of strong su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board is lower,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staff heat stro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作业的科考船后甲板面
本技术涉及科考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作业的科考船后甲板面。
技术介绍
综合科考船是执行多种作业任务的科考船,如地质取样、海底摄像、ROV、单道地震、AUV、深拖、生物调查和工程勘察等等。具有作业手段多、设备种类多、设备规格多、设备贵重的特点。针对后甲板作业较多的科考船,后甲板一般采用木质甲板,一方面可以达到防滑的效果,工作人员在甲板上能比较安全和平稳的行走,不容易出现摔倒等意外情况。另一方面由于海上太阳暴晒,钢质甲板温度很高,最高可达70℃,且反光强烈,工作人员会非常不适,容易出现中暑等工伤事故。再者,由于后甲板的作业比较多,不同的设备需要不停的下水工作和出水回收,这样设备很容易与甲板进行碰撞,会导致油漆受损和钢质甲板变形,严重的情况下会损坏设备。如果油漆受损,甲板在海水条件下,腐蚀现象非常严重。如果钢板甲板出现变形,可能会引起船舶安全问题,严重时会危及船上人员的安全。如果设备出现损坏,则容易导致科考任务无法完成。此外,由于综合科考船的承载重量有限,为了尽可能的控制船舶重量,给科考作业预留有效载重,必须严格控制后甲板的重量。现今的综合科考船大多采用木板,但木板的密度较大,导致整体质量上升,综合科考船上的后甲板面积约为400平方米,木板以黄金木木块为例,黄金木木块的密度约为1.02吨/m3,因此木板总重量约为40.8吨,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科考船的基本重量,从而降低了科考作业的有效载重,不利于在船上进行科考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作业的科考船后甲板面,其能解决科考船后甲板温度过高、后甲板面易出现打滑的问题的同时,还能有效控制科考船后甲板面的总重量,为科考作业预留有效的载重。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于作业的科考船后甲板面,包括后甲板,所述后甲板包括第一承重区、作业区和第二承重区;所述第一承重区与所述第二承重区位于所述后甲板的两侧,所述作业区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承重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承重区连接;所述第一承重区上铺设有第一防滑玻璃钢格栅,所述作业区上铺设有木板,所述第二承重区上铺设有第二防滑玻璃钢格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滑玻璃钢格栅由若干第一防滑玻璃钢格栅块组成,所述第一承重区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角钢和若干个第一M型夹扣,所述第一角钢焊接在所述第一承重区上,所述第一防滑玻璃钢格栅块放置于所述第一角钢上,相邻的第一防滑玻璃钢格栅块之间放置有第一M型夹扣,所述第一角钢与所述第一M型夹扣通过第一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角钢上设置有第一流水孔。进一步地,所述作业区上焊接有若干个T型钢板,所述木板由若干木板块组成,相邻木板块之间通过T型钢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木板块为黄金木木块。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滑玻璃钢格栅由若干第二防滑玻璃钢格栅块组成,所述第二承重区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角钢和若干个第二M型夹扣,所述第二角钢焊接在所述第二承重区上,所述第二防滑玻璃钢格栅块放置于所述第二角钢上,相邻的第二防滑玻璃钢格栅块之间放置有第二M型夹扣,所述第二角钢与所述第二M型夹扣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角钢上设置有第二流水孔。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第一承重区上铺设有第一防滑玻璃钢格栅,所述作业区上铺设有木板,所述第二承重区上铺设有第二防滑玻璃钢格栅,木板与防滑玻璃钢格栅配合使用,在后甲板面需要与设备碰撞的区域,铺设有木板,在只需要承重的区域,则采用防滑玻璃钢格栅,由于木板的密度大,防滑玻璃钢格栅的密度小,所以后甲板面的总重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为科考船保留了宝贵的载重余量。采用木板与防滑玻璃钢格栅的方案,防滑性能更优,因为木板在有海水的情况下,防滑效果较差,摩擦系数只有0.2左右,而防滑玻璃钢格栅防滑效果基本不受影响,摩擦系数可达0.6以上。木板反射阳光的能力较弱,使工作人员的视觉不易产生疲劳,且在太阳猛烈的情况下,木板的温度较低,能有效地减少工作人员的中暑风险。此外,由于防滑玻璃钢格栅为标准产品,如防滑玻璃钢格栅发生损坏,不但更换方便,而且更换的成本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后甲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第一防滑玻璃钢格栅块、第一角钢、第一M型夹扣与第一螺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T型钢板与木板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第二防滑玻璃钢格栅块、第二角钢、第二M型夹扣与第一螺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承重区、2-作业区、3-第二承重区、12-第一角钢、13-第一M型夹扣、14-第一螺栓、22-T型钢板、32-第二角钢、33-第二M型夹扣、34-第二螺栓、111-第一防滑玻璃钢格栅块、121-第一流水孔、211-木板块、311-第二防滑玻璃钢格栅块、321-第二流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4所示,一种便于作业的科考船后甲板面,包括后甲板,所述后甲板包括第一承重区1、作业区2和第二承重区3;所述第一承重区1与所述第二承重区3位于所述后甲板的两侧,所述作业区2一端与所述第一承重区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承重区3连接;所述第一承重区1上铺设有第一防滑玻璃钢格栅,所述作业区2上铺设有木板,所述第二承重区3上铺设有第二防滑玻璃钢格栅。具体地,所述第一承重区1上铺设有第一防滑玻璃钢格栅,所述作业区2上铺设有木板,所述第二承重区3上铺设有第二防滑玻璃钢格栅,木板与防滑玻璃钢格栅配合使用,在后甲板面需要与设备碰撞的区域,铺设有木板,在只需要承重的区域,则采用防滑玻璃钢格栅,这样的设计能有效地防止钢质甲板与设备碰撞时掉漆或出现变形,提高科考船只的整体安全性。具体地,所述第一防滑玻璃钢格栅由若干第一防滑玻璃钢格栅块111组成,所述第一承重区1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角钢12和若干个第一M型夹扣13,所述第一角钢12焊接在所述第一承重区1上,所述第一防滑玻璃钢格栅块111放置于所述第一角钢12上,相邻的第一防滑玻璃钢格栅块111之间放置有第一M型夹扣13,所述第一角钢12与所述第一M型夹扣13通过第一螺栓14固定连接。在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作业的科考船后甲板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甲板,所述后甲板包括第一承重区(1)、作业区(2)和第二承重区(3);所述第一承重区(1)与所述第二承重区(3)位于所述后甲板的两侧,所述作业区(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承重区(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承重区(3)连接;所述第一承重区(1)上铺设有第一防滑玻璃钢格栅,所述作业区(2)上铺设有木板,所述第二承重区(3)上铺设有第二防滑玻璃钢格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作业的科考船后甲板面,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甲板,所述后甲板包括第一承重区(1)、作业区(2)和第二承重区(3);所述第一承重区(1)与所述第二承重区(3)位于所述后甲板的两侧,所述作业区(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承重区(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承重区(3)连接;所述第一承重区(1)上铺设有第一防滑玻璃钢格栅,所述作业区(2)上铺设有木板,所述第二承重区(3)上铺设有第二防滑玻璃钢格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作业的科考船后甲板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滑玻璃钢格栅由若干第一防滑玻璃钢格栅块(111)组成,所述第一承重区(1)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角钢(12)和若干个第一M型夹扣(13),所述第一角钢(12)焊接在所述第一承重区(1)上,所述第一防滑玻璃钢格栅块(111)放置于所述第一角钢(12)上,所述第一M型夹扣(13)放置于相邻的第一防滑玻璃钢格栅块(111)之间,所述第一角钢(12)与所述第一M型夹扣(13)通过第一螺栓(14)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作业的科考船后甲板面,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胜边胡琳王俊珠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